分享更多
字体:

[走基层]北京房山长沟镇沿村土地改造做到让群众满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5 12:5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报道

  

  加快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党和政府一项长期性的、基础性的工作。其中,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但在农村土地开放建设的过程中,因为村民不了解情况而产生误解、产生隔阂,进而影响到整个工作,甚至由于土地纠纷所引发的当地群众与基层干部之间的矛盾也时有发生。

  如何既让农村土地成为一个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流动起来,又同时确保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这考验着每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智慧。

  带着这样的问题,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了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沿村。

  在沿村门口,出乎记者的意料,这里已不是印象中猪牛羊遍地跑的农村。一排排整齐的楼房错落有致,三五成群的村民在拉家常。记者跟随沿村党委委员杨顺利来到一位村民家里:宽敞捷径的屋里,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主人陈奶奶抓住杨顺利的手,连声道谢。“没想到房子能这么好,比原来住在村子里强多了,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

  

[走基层]北京房山长沟镇沿村土地改造做到让群众满意

  图为沿村村民陈奶奶感谢沿村党委委员杨顺利的帮助。(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 摄)

  在另一户王奶奶家里,主人向记者表示,原先拆迁时,非常不愿意。家里两个孩子正在上学,我们老两口也没工作,靠平常买菜、养兔子维持生活。“那您现在满意了吗?”记者追问道。“满意了!住上了大房子,村里也给办理了低保。另外,每年村里还给800斤米和700斤面,用水、用暖都有补贴。”王老太太兴奋地说道。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土地纠纷引发了当地群众与基层干部之间的很多矛盾。可是记者走访下来,却看到当地群众与基层干部如此和谐,不免让人产生些许疑问。

  “拆迁时可不是这种情况。”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党委书记李仲说道。在2009年11月10日,我们按照北京千亿土地储备开发计划,对沿村696户、2573人的大村子实施拆迁。早期入户的时候,好多群众不让我们进家门。一是缺乏信任,认为做这件事没有谱,觉得拆了房,没有地方可以去住;二是觉得给不了钱怎么办;三是怀疑评估是否符合国家政策,钱是否给少了。后来甚至出现了激烈的情况,谁来家里骂谁、谁来家里锁门。

  “这种情况下,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记者问道。“怎么解决?耐心做工作呗”李仲呵呵一笑。“那段时间,我们每天基本上是十几个小时在工作。每天分成工作组,晚上汇报情况,凡事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就是我们制定的方案有偏差,立即改进修订;如有是单独的问题或非正常的要求,我会继续做工作。”

  “经过我们大量的工作,一方面很多人看到我们的补偿款能立即到位;另一方面我们注重给村民解决低保和工作等民生问题。到后来,老百姓主动请我们到家里去。举个例子,有一户人家,两口子离婚,怕耽误孩子学习就一直没有告诉孩子。由于拆迁分房时就会露馅儿,所以就一直不愿意搬迁。后来经过干部耐心细致的工作,一天晚上,到10点20的时候,工作组来电话说她想通了,一边哭,一边说了一句话,‘我理解党委和政府的做法,一定带着我们百姓走好了。’”李仲说道。

  听到这里,记者也很是感慨,正如李仲所言,现在经济发展好了,很多党员领导干部都坐上了汽车。然而速度快起来了,可跟群众的心的距离就远了。很多村干部成为了“走读干部”,上班在村里、镇里,下班回城里。不能跟群众随时聊天了,自然工作时,得不到群众理解。

  

[走基层]北京房山长沟镇沿村土地改造做到让群众满意

  图为拆迁时,沿村村民共同吃“散伙饭”,相约一年后见。

  最后,沿村拆迁的时候,很多村民自发把自己家的鸡、鸭、猪等拿出来宰了,推着小推车,摆上桌子。在大街上,全体百姓共同吃“散伙饭”,相约一年后见。

  “现在的情况就是你来村子时看到的这样。”李仲对记者说道。如今我们这里的农民,一方面能获得土地流转的资金补偿,另一方面留在村子的劳动力还可以转化为产业工人。另外,我们深挖农业多种功能(依托千亩油葵农田进行景观建设、实现农业与工业的有机融合、农产品深加工),取得收入再补贴给村民(用水、用暖等)”。

  毋庸置疑,一个地区的发展只有当地的百姓最清楚。基层干部只有不断“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推动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才能了解政府目前所做的工作是否群众最迫切需要的事情,才能不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自然,建设和谐社会就会“润物细无声”。

  据记者了解,沿村土地改造的经验也被保留了下来。从今年4月份开始,长沟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做群众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家中走访,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宣传党的政策、树立良好形象,努力做到“知百姓事、解百姓忧、理百姓想”。截至目前,该活动已征集群众意见、建议277条,及时解决了126个困扰村集体和群众的具体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问需求,解民忧、集民智,密切了党群关系,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在新的发展时期下,对于地方基层干部来说,如何把中央的决策不打折扣地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无疑是最重要的抓手。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