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六成求职者靠人际关系就业 学生忙于交际应酬(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5 16: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大型招聘会上求职的韩国青年
韩国国家智库“开发研究院”日前公布调查报告,在被称为“人际关系社会”的韩国,约六成求职者通过熟人介绍或推荐而获得工作。
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人际关系越来越成为找工作和发展事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有人称,现在已进入了“通过人际关系开拓人生的时代”。
学长帮忙获益良多
明年春季毕业后,权相烈即将进入韩国首屈一指的现代汽车集团工作。说起求职经历,他说,在大学期间,他每月都要参加学长组织的“学友会”聚会活动,认识了不少在各大企业工作的学长。
从大二开始,他就在学长推荐下,在现代汽车等相关企业实习。为了能顺利进入现代汽车工作,从开始投简历到后来的笔试面试,他都详细咨询了在那里工作的学长,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和帮助。
在韩国,很多“学友会”历史非常悠久,还有自己的办事处、委员会、秘书处等组织机构。权相烈说,他参加的大学学友会从创办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其中不乏在社会上颇具影响力的政界和商界人物。他能在大学期间就进入这个圈子,是一件非常幸运和值得骄傲的事情。
除大学“学友会”外,权相烈每月还要参加一次高中“学友会”,甚至还有他常去的健身俱乐部聚会。他周围的同学基本都要加入三四个这样的固定团体。
在他的“人际关系网”中,除亲戚、家人以外,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直接或间接认识和熟识的。
对权相烈这样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学缘”成为他们扩充自己人际关系网的主要手段。如何与“前辈”们打交道、交朋友可以说是他们在大学期间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人际关系团体火爆
事实上,在韩国大学生中,人际关系已经比成绩和经验更具吸引力和诱惑力。
除了“学友会”,大学生们还非常注意参加各种能够扩充人际关系的团体聚会,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参加实习,建立在未来相关领域的人际关系网,为今后就业铺路。
目前在韩国,有关人际关系的团体十分火爆,成员大多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主。在门户网站Daum的“人际关系银行”社区里,成员们通过“交换名片”交流就业和工作信息。该网站还定期组织见面交流会、专家讲座、咨询会等。
在庆熙大学读大二的金涏玉在大一刚一入学就加入了这个网上社区。她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人时是靠内部员工的推荐,而不是求职者投递的简历。多认识一个人就意味着多一个机会。”
(责任编辑:杨海洋)
首尔大学生查看张贴的招聘信息
体现社会信赖度低
在首尔经营一家旅行社的李锡焕说,由于公司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很难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找到合适的人才。而且仅仅通过简历也很难判断求职者的真实能力,反而通过熟人推荐更加可靠。“对于小企业来说,这种方式更加省时省力,而且节约成本。”
韩国开发研究院的调查显示, 56.4%的求职者是通过朋友、亲戚、家人等人际关系获得工作,远远高于网络(17.66%)和媒体广告(11.75%)的比例。在全部受访者中,通过公开录用而获得工作的人仅占13.3%。企业规模越小,通过人际关系录用的比例越大。在职员不足50人的企业中,公开录用比例仅为5%。即使在拥有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中,人际关系录用的比例(47.3%)也高于公开录用比例(32.9%)。
企业在雇佣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员时,人际关系更显重要。据调查,通过“介绍或推荐”而获得第一份工作的人占50.7%,而在有工作经历者中,这一比例高达63.9%。
开发研究院研究员金英哲说,“人际关系就业”方式的盛行体现了社会信赖度的降低。“虽然目前通过网络发布雇佣信息已经非常普遍,但对雇佣双方来讲仍缺乏有效的信任和交流机制。目前,非常需要可使双方深入了解的公共服务,把求职者与公司连接在一起。”
据调查,通过公共和私人职业介绍所找到工作的人仅占1%和2.6%。
韩国媒体认为,“人际关系就业”的现象越普遍,对那些非名牌大学毕业、职场经验不足的人以及普通家庭出身的求职者来说就越不利。父母身居高位就能够轻易获得好工作,父母没有能力就只能获得普通工作,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酒局饭局应接不暇
“人际关系就业”的盛行也使学生陷入应接不暇的酒局、饭局,苦不堪言。在各种聚会上,喝酒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项目,酒量的高低甚至成为左右关系亲疏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在韩国大学里,超过一半的男生和超过20%的女生每周至少一次因饮酒失去知觉或者处于麻醉状态,因饮酒引起的各种事端十分频繁。一些老师担忧,过分倚重人际关系导致学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交际应酬上,从而忽略了学业。
根据国际社会科学项目(ISSP)资料显示,就业对人际关系的依赖度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成反比。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经济越发展,越难利用人际关系就业。在被调查的29个国家中,人际关系依赖度平均为45.6%,而韩国明显高于这一水平。 (班威)
(责任编辑:杨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