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重返亚洲”的“连续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6 03:4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立伟

  与“重返亚洲”带给中国的地缘挑战相比,美国在经济领域试图重新修改游戏规则的做法更加值得警惕。这项包含对华直接惩罚以及对国际经济秩序调整的战略。

  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一路高歌带来了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美国经济过度依赖消费,而亚洲提供商品。美欧相继遭受金融和债务危机的打击后,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也是结构调整的过程。欧美国家必然要增加储蓄并重振制造业,而依赖出口的新兴市场国家则会遭受打击,尤其是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调整期内会盛行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但美国现在则试图重新制定国际经济秩序以降低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为美国产业的振兴服务。

  在过去的30年间,中国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现在,美国公开视中国为主要威胁并“重返亚洲”。在经济领域,最近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提出“竞争中立”的概念,即竞争不能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其核心是对现有国际经济规则进行更新和调整,以“弥补现有的国际经济规则无法保证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公平竞争的缺陷”。这显然是针对中国而来,因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只有中国拥有强大的国有企业。

  这是真实的行动。美国正在经合组织内与其他成员国和经合组织秘书处对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重大调整,在贸易和投资两方面更新现行国际经济准则,特别是针对中国国有企业制订“竞争中立框架”。据悉,该框架的部分起草工作已近尾声,在美国最近推进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当中,就有专门针对国有企业的部分。实际上,早在10月份希拉里在一次演讲中就明确提出,要建立“公正、自由、透明和公平”的全球体系。

  美国将这场博弈定义为“中国模式”和“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的对决,也是两国现实利益的冲突。由于世界上大部分市场经济国家没有强大的国有经济部门和政府产业扶持政策,这也是美国在亚太推进双边FTA或TPP,进而主导亚洲市场一体化的优势,而中国被过高的门槛排除在了TPP之外。

  美国“重返亚洲”的“连续剧”

  亚洲是现在和未来经济最繁荣的地区,美国的复苏只能依靠亚洲市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为11月号《外交政策杂志》撰写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中说,“利用亚洲的增长和活力是美国的经济和战略利益的核心”。在美国的亚洲经济战略之中,中国摆在首要位置,因为中国既是美国最强大的竞争者,也是亚洲最大的市场。美国试图通过新的规则削弱中国的竞争力并打开更多的中国市场。与此同时,美国向中国开放投资移民的政策,吸引中国资本和人才。并在新能源等广泛的领域对中国产品实施惩罚。显然,美国的战略意在打击中国经济竞争力并抢夺中国的市场和资源。而介入南海问题并加强亚太军事力量等行动不过是增加更多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新的规则亦是如此。

  事实上,美国本身在全球化体系中也是一名破坏者,比如世贸谈判与气候谈判。而针对中国的歧视更是比比皆是,如拒绝中国资本在美国并购,以安全理由打压中国公司,高科技产品出口禁运等。相对而言,中国市场比美国更为开放,美国始终捍卫的不是全球自由贸易体系,而是本国的利益。

  在近日举行的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上,王岐山副总理表达了“不平衡地复苏比平衡地衰退要好”的观点,意在告诫美国不要打压中国经济拉大家一起下水。据悉,中国未来五年可能计划将对战略性产业投资10万亿元以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升级。这是一根“胡萝卜”,如果美国自己不放弃对华高科技出口禁运,那只能是美国自己放弃这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在次贷危机后,国内出现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这是自由市场的危机,说明“中国模式”更有优势。恰恰相反,次贷危机是一种政府干预造成的,即美联储为刺激经济繁荣而人为保持长期低利率,美国政府为提高住房自有率而为两房做担保增加了道德风险,让很多没有能力的人购买住房。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就是由投资、出口转向内需型经济,并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减少政府干预、打破国有企业垄断、保护知识产权促进企业创新、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等。这些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