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回收大军"助推垃圾分类回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7 14:2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埃菲社北京11月25日电】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中国人骑着三轮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回收空瓶子和易拉罐,以此赚钱谋生,他们同时也为北京致力于改善垃圾场状况的回收计划出了一份力。
北京市政府去年推出了一项融垃圾分类和废品回收为一体的计划,城市废品回收者大军迅速增加,他们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去寻找可以让自己有碗饭吃的塑料、废纸或玻璃。
他们大部分是从农村来的,由于在城市受到法律方面的歧视,他们被排除在就业市场之外,甚至还有一些享受不到退休金的老年人为了避免成为子女的负担而从事这一行业。
60岁的赵大爷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每周要为3户人家打扫卫生,还回收废品,挣钱养活患病的妻子和丈母娘。他说:“我儿子结婚了,但他挣的钱不够所有人花,所以我就做保洁和回收。”
和很多老年人一样,赵大爷是这座城市回收体系的组成部分。北京每天会产生1.7万多吨垃圾,回收再利用成为迫切的需要。
北京卫生当局承认,这一体系并没有百分之百运作起来,但发展速度很快。今年以来,垃圾的数量已经比去年减少了9%-10%,可回收垃圾的数量增加了15%。
北京市政府的一位官员指出,2010年北京在600个社区进行了垃圾分类,今年又新增了1200个。但也有人指出,回收计划远没有顺利进行。
例如,北京朝阳区的居民指出,虽然他们进行了垃圾分类,但收集垃圾的人使用的垃圾车并不适用于分类,最终还是将所有垃圾混在了一起。
官方媒体今年4月份进行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中国人支持回收再利用,但大部分人表示,由于缺乏适当的基础设施建设,回收工作并没有得到执行。
这就是“城市回收大军”涌现的原因,因为虽然促使他们从事这一行业的动力不是生态精神而是赚钱和生存,但毕竟是他们将家庭生活垃圾和大街上的垃圾进行了分类。
32岁的薛磊(音)祖籍河南,他来自于一个垃圾回收者的家庭。薛家也是从蹬三轮回收垃圾做起,如今已经在北京昌平区有了自己的回收工厂。薛磊对这个小小的家族企业的进步感到自豪。
他说:“以前收瓶子每个月只能挣100多元,现在有了加工机器我们能挣一万。”但他也承认,3年来数百家家庭回收工厂的开设使他们的塑料加工量从每月30吨减少到4吨。
此外,虽然废品回收是“任何人都能干的”,但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做这份工作,因为“这是个脏活儿”。
中国的可回收资源逐年增加,目前一年的回收量在8000万吨左右。与此同时,中国还要进口大约4000万吨废品,如废纸、铁、铝、钢、塑料和电子设备等。
(责任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