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做空中国”?不必害怕但须重视(社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在刚刚过去的20多天里,美国等国发起了一场“立体做空中国”的行动。这一行动声势浩大,虚实结合,前景微妙,应引起国人高度关注。

  11月11-13日,美国务卿希拉里在夏威夷誓言要将美国的外交经济政策重心放在亚洲,虽是在APEC峰会上,美总统奥巴马却特别热衷于“小团体”TPP,那是一个被广泛认为遏制中国的组织;14日,美国银行减持104亿股建行H股,高盛减持17.52亿股工行H股,导致后来几日A股走跌并阻断返升行情;15日,IMF发表报告指称中国银行体系脆弱,面临风险;16日,奥巴马访问澳大利亚宣布在澳明年驻军250人,5年内驻军2500人,被认为是加强“第二岛链”围堵中国的明确信号;16日,WTO确认将在几个月内研究国际贸易规则是否可用于惩罚“操纵汇率”;18-20日,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东盟峰会、东亚峰会上,一些国家谈论不在议程里的所谓“南海问题”;美国务院再次宣示其所谓的“竞争中立”政策取向,直陈应打压中国国企的竞争力;21日,美一做空基金“浑水摸鱼”发布报告,质疑“中国概念股”分众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分众市值一日蒸发13.6亿美元;23日,做空大师查诺斯接受采访说也要做空中国的某银行股……

  与以往“做空中国”相比,这次的特点是短时间内高密集,政治经济齐动手,大鳄小虾都上阵,活脱脱一幅“立体做空中国”的“群殴”性表演。

  不用害怕!“做空”的成功,既需高超的策略,又需雄厚的实力,二者缺一不可。此番“做空”,策略算是高超,政治上实行“巧实力”战略,企图“四两拨千斤”,“奇袭”的效果也不错。但做空者是否有实力,就值得问问了。以美银与高盛的减持中方银行股为例,显然主要是为了套现以保证资金自需,淡马锡不是入场部分接盘了吗,这至少说明并不是中方银行股有多大问题,相反印证了美方金融机构的实力有限、底气不足。政治方面的“做空”,不能排除有遏制中国的战略企图,但美国的“大选因素”也肯定存在。投机与取巧可逞一时之能,却难以持续和长久。要知道,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全球第一,经常账户顺差全球第一,外储全球第一,连汽车销售量也全球第一……岂是那么容易被“做空”的?没有实力,做空者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至少会错失与中国一起增长的宝贵机会。

  但须重视!首先,这种“立体做空中国”行为的产生,反映了一些国家和企业对中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集体误解和集体焦虑。这说明中国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悄悄的变化,虽是量变,但仍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坚持原则,捍卫正当权益,当是我们必须的立场;加强沟通,消除误解,也当是我们必须的功课。其次,这也从反面提醒我们,我们还是应坚持“做好自己的事”。俗话说,蚊子不叮无缝的鸡蛋。在金融领域,做空者是一群极其敏感和判断力较强的人群,他们出现在哪里,哪里必然有某种缺憾。实际上,我国经济中存在的缺憾还真不少,比如房地产形势,我们目前虽然用实质上的“限购”和“限产”(保障房除外)的办法暂时遏制了房价的飙升,但能长此以往吗?又比如,人民币已经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货币,可是中小企业和一些在建工程仍然资金饥渴,货币政策松紧两难,怎么办?还有劳动密集型行业正在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那我们庞大的就业人口怎么办?这些现实经济难题的确给了一些做空者做空的借口,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蝴蝶效应”非常可怕,有时候一个似是而非的消息就能引起大的起伏,何况还真的存在一些问题呢?所以,我们应该在不害怕“做空”的大背景下,认真反躬自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别让鸡蛋真裂缝,这样才能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