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务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05:01 来源: 京华时报商务部通过信息引导等举措拓宽销路 蔬菜产业规划已报国务院
蔬菜市场陷入一种难以破解的怪圈——若逢种植面积大、蔬菜贱卖的年份,来年农民便跟风减少种植面积,菜价又像过山车似的往上涨。这次,怪圈“圈”住的是农民。今秋以来,内蒙古土豆批发价从去年的每斤近两元跌至四角钱,北京、山东、河北等地发生大白菜滞销现象,农民颇受伤害。
今年是我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实施的第一年。一年多来,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措施推动菜篮子建设。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农民“卖菜难”似乎在此项工程实施的第一年,仍未获得解救良方。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多部委共同制定的《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此外,商务部已会同地方商务部门,建立了一整套解决“卖菜难”救助机制,从信息引导、农超对接等方面拓宽销路,千方百计缓解农民“卖菜难”问题。
>>市场
土豆无处存放被重埋地里
李杰飞老家在山西忻州市静乐县王村乡西马坊村。本月初他回老家时发现,村里的土豆滞销了。
这个只有100户左右人家的小村子每家有大约两吨土豆,去年收购商在地头都是1元一斤拉走,今年4角钱一斤的成本底线都无人问津。现在家家都把土豆存入地窖。地窖装不下的就用草席盖住,或重新埋回地里。
李杰飞发了条微博(http://weibo.com)求助,转发已达800多次,但只有一家超市采购联系过他一次,暂无下文。
李杰飞“特别纳闷为什么问的人这么少”。
令人意外的是,被指“钱都让他们挣了”的中间商今年也连连叫苦,蔬菜卖不上价,“往往拉一车赔一车”。
在新发地经营多年的土豆商于老板说,他们卖土豆都是走量,一斤挣几分钱就走。往常六七吨一天就能发完,现在怎么也需要两天的时间。
除了不好卖,最近又出现了收购难的情况。每年冬天于老板都从内蒙古运土豆进京销售,“今年土豆产量大,卖不上价,农民都不愿意卖,想留着等市场好些再卖,都打地窖囤起来,现在特别不好收!”于老板无奈地表示,前段时间可以4角多一斤收上来,最近眼瞅着就奔5角去了。
新发地农产品交易网11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土豆成交均价为一斤6角钱。不光是土豆价格便宜,今年上半年,全国多省叶菜价格跌入谷底,三类叶菜圆白菜、大白菜、芹菜集体出现滞销,而其他部分叶菜品种价格跌入历史最低谷。
>>问题
市民得实惠农民难赚到钱
针对蔬菜市场存在的问题,去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今年是新菜篮子工程实施的第一年。
以北京为例,市农委方面表示,目前北京的菜篮子工程实施第一年的结果正在统计中,相关数据还未出来。但另一位负责人则明确表示,第一个明显的结果是北京市民可切身感受到今年菜价确实便宜了。
新发地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说,今年菜价太低,对市民来说是实惠了,但有部分农民没赚到钱,明年可能就放弃种地,出门打工,这样可能会影响明年全国的蔬菜产量,进而助推蔬菜价格上涨。“不让农民赚钱,这是挺悲哀的事。”
对于目前低价的状况,张玉玺表示,“市民不应过度期待蔬菜价格低,而应有个科学适度的消费观念,现在的农产品价格不是低,而是太低了,这样农民的收入与城市发展差距太大,不利于农业生产”。
>>对策
蔬菜产业规划上报国务院
针对今年“菜贱伤农”的情况,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都出台相应政策予以应对。
农业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实施储备蔬菜、农超对接等多项举措解决农民卖难问题,要求各地尽最大努力减少菜农损失。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等多部委共同制定的《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或不久向公众发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说,蔬菜价格波动大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并非外界质疑的政府行政干预过度造成。他说,中国农户生产规模太小,安排种植计划时,更多的是看左邻右舍,去年价格好,今年就多种,如果今年价格不好,明年就少种。这样就形成一个同步效应,多种的时候都多种,少种的时候都少种,就会出现产量和价格的波动。
他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还是要完善信息发布和信息指导。在这个《规划》里,对蔬菜的生产、流通、价格和市场供应及稳定都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
■新闻延伸
蔬菜产销格局26年未变种植与需求信息亟待统一
农民在整个蔬菜产销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话语权,都是中间商定价。用中国社科院农村科技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的话说,一旦出现蔬菜贱卖的情况,农民的选择只有两个,卖或者不卖,卖肯定赔本或赚得很少,不卖就只能看着菜烂在地里。
这种蔬菜供给和需求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亟待改变。
11月23日,通州于家务村头,远远地就能看见绿油油的一大片白菜铺在地里。
尚学江今年大面积种植白菜缘于前两年白菜的好行情。
去年,尚学江种了将近9亩白菜,一斤4角多至5角被菜商拉走,他净赚了4万多元。前年,他储藏了一些白菜,深冬时卖出,也小赚了一笔。连续两年可观的利润让他今年将白菜的种植面积增加至10余亩。
然而今年,他10万多斤的白菜只以每斤8分钱的价格卖出3000斤,目前收入仅240元。
这是我国大部分菜农的写照——自己只能种菜,能卖多少钱听天由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科技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农民在整个蔬菜产销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话语权,都是中间商定价。
李国祥说,从1985年中央提出农产品市场化改革,26年来,以农民为主体的格局没有变化。农民种植有强烈的盲目性,“今年卖钱多了明年接着种,邻居们都种我也种”。
这也是蔬菜价格波动大的根本原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产户渐渐远离销售市场,市场信息的获得不顺畅,且全国各地的蔬菜都可拿到任意的市场上销售,全国蔬菜供给和需求的信息完全不对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
“这26年间,我国农业大发展,经济大发展,这个格局早已不适应目前的发展水平。”李国祥分析。
尚学江自己算了一笔账,这10多亩白菜,化肥、犁地、请工人等费用加起来已经投入了1万多元,回本儿肯定没希望了。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宁辉认为,与政府在高菜价时所采取的密集且强有力的措施相比,在菜价低时,政府是缺位的,二者反差强烈。
高菜价伤害城市消费者利益,菜价低则伤害农民利益。
李宁辉说,去年冬天菜价飙高,国家通过减免过路费、进场费、扩大生产、给予补助等多种方式将菜价迅速稳定下来,但是今年农民蔬菜贱卖甚至烂在地里,有关部门却没有有效的措施出台,这相当于用农民的利益补偿城市消费者。“政府对城市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和农民利益的保护应该对等”。
“今年亏了,明年菜肯定就少了,菜价又会上去。”李国祥说,如果在菜价低时政府能给予种植补贴,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就能减少蔬菜价格大幅波动。
李国祥认为,政府在粮食的调控上做得比较完善,但在蔬菜产业方面,做得不理想。不仅缺乏有效信息引导,监督管理得也较分散。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李国祥认为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将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真正做起来。龙头企业现在虽然很多地区都有,但对于庞大的农民群体来说还远远不够。虽然农业部公布的农业合作社全国有40多万家,但是由于经费等问题,实际发挥作用的很少很少。如果这两个均做起来,由农民合作社直接与龙头企业对接,由企业负责收购,农民的损失将大大减少。龙头企业可以政府参股,合作社甚至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按产品组建,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此外,将市场信息发布前置,政府需要做的仅仅通过蔬菜储备和政策调整,也可以很好地保持市场价格稳定,农民、城市消费者均受益。
尚学江虽然对今年白菜价格不抱希望,但他仍在地里忙活着,他要赶在大冷之前和工人将已经长成的白菜堆成垛盖上草席,期待晚些能卖上个价。他说,如果有人出3000块钱,他就让人家把这10万斤白菜拉走,一斤白菜只卖3分钱。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周宇 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