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重返利比亚 中企应学会对冲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07:0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上周五本报以《中企谨慎重返利比亚》为题报道了中资企业在利比亚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中国外交部在一次发布会上说,利比亚“过渡委”曾表示愿赔偿中方损失。这是一次政治表态,还是负责任态度?就算新政府想赔,但何时赔偿?有没有实力赔偿呢?该不该重返并参与利比亚重建?这种种问题,中企表现得顾虑重重。

  毕竟,一旦决策不慎,损失的可是真金白银。据商务部统计,战前中资企业在利比亚承包50个大型项目,涉及合同资金188亿美元。专家保守估计有200亿美元的资产在这波大洗牌中恐“打水漂”。这些,仅靠一转述的口头承诺,确实很难让企业放心。

  企业面临的是个两难困局:一面是商业利益诱惑背后巨大的资金投入,一面则是企业对在投资目的国遭遇的战争以及政权更迭风险的无能为力。政权的更迭,往往意味着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又常常把企业推向最危险的边缘。这正是中企目前的困境。

  而这种困境正在成为常态。这与中企出海频仍的大背景有关,也与目的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有关。从伊拉克、苏丹、利比亚,到接下来的叙利亚、也门、埃及、伊朗等国,都或多或少地已遭遇或正在面临这些风险。中企要想在这些具有潜在风险的投资目的国保全资本或减少损失,对风险作出适度的评估,并提前加以防范是必要的。

  首先,笔者以为,任何一家尝试走向海外的中资企业,把风险防范意识放到一定的位置是必需的。有了这样的意识,接下来的考量是,你有没有从资金、组织结构以及人员调配方面给予风险防控更多关注?你的风险防控又集中在哪些层面呢?

  这就引出更深入的话题——风险防控的等级考量。据笔者了解,不少企业对出海也是做了相应预案的,比如文化冲突、比如暴力事件防范、比如法律冲突、又比如市场和投资环境不熟悉等,但这些防范,假定的前提是投资目的国政权稳定。而唯独对局部或全面战争、政权更迭、恐怖袭击等缺乏相应的安排。

  相信,从之前伊拉克,到这次利比亚,让以这两国为投资目的国的中企切实领教了政权更迭的风险成本有多大。“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部分中企因此裹足不前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理性的决策还是提前做好风险预案和防范行动。

  面对战争以及政权更迭风险,通过寻求第三国企业巨头(如欧美公司)联合投资,或者向保险商购买保险加以保障等办法,都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比如投资利比亚当地一些项目(基建、石油等),也不妨在适当的范围内与欧美巨头联合投资。比如保险这块,之前中企习惯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来防范政治风险,跨国险企巨头似乎也应在考量范围,如果中企能够提前从北约成员国的跨国保险巨头那里购买相应的战争和财产保全险,面临的局面就会好很多。

  这样做的基本理念是对冲。就经济角度而言,把自己的风险与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利益绑定,对规避风险大有裨益。这既是降低风险的现实操作,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应有之意——合理利用现有的全球政治经济框架和元素,来尽可能地增进利益减少损失。(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