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商所:“点、面”基地工作初步达到目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08:15 来源: 新华08网![MSN财经](http://stimgcn1.s-msn.com/portal/health/content_v2/buffer.jpg)
来自郑商所“点、面”基地工作评审交流会的消息显示,2011年的该项工作已基本完成,近两年中“点、面”基地工作成效不断显现,已初步达到预期目的。
据介绍,郑商所开展“点、面”基地工作宗旨在于挖掘并宣传推广典型企业和农业主产区利用期货市场的成功经验,引导更多涉农企业利用期货交易规避现货风险,稳定生产经营,并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把期货市场更好地融入产业之中,把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
郑商所总经理助理张静在会上表示,从近两年的实践来看,相关工作得到市场各方的积极响应,成效不断显现,初步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是郑商所以“面”基地为依托,构建了多方协作、共同参与的市场大服务格局。近两年,郑商所联合各地政府部门和监管局,调动行业协会、会员公司、农合组织、龙头企业和新闻媒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山东等主产区,开展了期货服务“三农”系列活动,宣讲期货市场功能与作用,提高涉农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涉农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程度日益加深。
二是树立了一批典型案例,总结出一批企业利用期货市场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典型模式。“点”基地企业大多为龙头企业,采用“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企业通过订单稳定上中下游的关系,通过期货市场规避风险,提高经营效率。不同的企业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如棉花期货的“银丰模式”、小麦期货的“延津模式”、菜籽油期货的“庆发模式”、“大平模式”和“奥星模式”等等,这些案例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可推广性。
三是促进了期货市场功能的宣传。通过“点”基地建设,挖掘了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典型案例,为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提供了生动教材,吸引了国内权威媒体的关注和跟踪报道,较好地宣传了期货市场功能,凝聚了社会对期货市场创新发展的共识。新华社、人民日报、期货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对“点”基地企业进行了系列报道和专题报道等。
四是提高了期货公司服务产业链企业的能力和质量。在“点”基地建设过程中,期货公司派专人对企业进行走访或者驻点,深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帮助企业分析经营风险,培训期货人才,完善内控流程,设计套保方案,跟踪套保效果,撰写企业案例,充当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参谋和顾问。而在服务产业企业的过程中,期货公司也锻炼了服务能力,积累了服务经验,完善了服务质量。
【责任编辑: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