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德班大会:聊"天"还是"聊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06:4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德班是南非东部美丽的海滨城市,而对此次参会的各国代表来说,可能没心情欣赏美景。本次会议最具争议的议题之一是能否达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由于两年前的哥本哈根峰会和去年的坎昆会议都在一片争议声中结束,导致外界对今年德班气候大会的期望值降到了最低点,认为德班会议很可能无果而终。但不管怎样,“如果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步往前走,这本身就是进展”。

  谈判失败≠“世界末日”

  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全体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全球194个国家的代表参与讨论防止全球变暖的议题。这是《京都议定书》即将到期前召开的最后一届气候大会,各方期待此次会议能确立下一阶段的全球减排框架。

  或又是一场口水仗

  两年前的哥本哈根峰会和去年的坎昆会议都在一片争议声中结束,导致外界对今年德班气候大会的期望值降到了最低点,因为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让各国的注意力不再聚焦在气候变化上。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崔新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会议的主题也不外乎两点:其一,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到期前,商讨出一个替补方案;其二,发达国家必须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计划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这两大问题在近几年的气候峰会上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一些发达国家打算废除《京都议定书》另起炉灶。美国在本次会议上将拒绝在“绿色基金”计划上签字,他们不想每年再拿钱支持发展中国家改善气候变暖状况。本月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表示,美国会利用本次会议继续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风险,但发达国家不可能独立挽救这一危机。此外,美国面临2012年总统大选,也直接影响着该国的减排计划。

  为此,崔新生判断,这次会议注定不会有好的协商结果出现。减排是个全球化的命题,发展中国家必须参与新秩序的建立过程。现在的问题是,全球在减排计划上出现“两大阵营”,想建立新的减排规则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协商过程。

  发展中国家唱主角

  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上海期货研究院院长助理刘春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班会议如果达不成有约束力的承诺,一些国家的减排动力会下降。而从当前局势看,世界各国矛盾加剧,不信任感增强,会议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可能性不大。世贸组织多哈谈判没有取得进展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虽然外界对德班会议成果的预期并不高,但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表示,中方对德班会议抱着“适度乐观”的态度。苏伟透露,在德班会议开幕前的两天,中国和77国集团进行了多次磋商,就此次会议相关议题协调了立场,在很多问题上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在德班会议上,他们将重点推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取得积极的、有意义的成果,也希望在资金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取得进展。

  不过,即便德班会议未能取得预期成果,在苏伟看来,也不会是“世界末日”。他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单纯靠哥本哈根、坎昆或者德班会议可以解决的。“如果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步往前走,这本身就是进展”。

  利益博弈下的“拉锯战”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路线图,再到哥本哈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直存在严重分歧。数十年的谈判只是打打“嘴仗”难以获得突破,即使能够达成某项共识,履行过程中也是费尽周折。不同的国家各怀不同的利益诉求,即便是在被称为“人类为拯救地球达成共识的最后一次机会”——德班大会上,也难以避免上演各个谈判集团之间的拉锯战。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在11月11日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分析指出,形成国际气候谈判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美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停滞,导致谈判核心问题无法取得进展,也间接拖延了其他相关议题的谈判进程。此外,影响谈判进展的原因还包括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出资意愿的影响、日本核泄漏事故引发的全球对核技术安全性的关注以及南北国家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等。

  消极方:各有所想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的美国,一直对《京都议定书》持批评态度,并意图另起炉灶。尤其是近期美国陷入政治僵局和经济危机,使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出现严重倒退。仅在11月,美国政府就出台数项与环境议题相关的重要决策,包括拒绝环境署提出的关于提高空气质量标准的政策草案,暂缓贯通加拿大和墨西哥湾间输油管道的建设,以及提高汽车里程油耗标准等。有分析认为,这种将气候政策同其在国内政治和经济上所能获得的利益捆绑考虑的思路,使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消极态度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与此同时,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也已经明确宣布,不再参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分析人士指出,2011年的大地震和核泄漏事件使得日本再次重视起火电发展,日本已经提出要修改原先承诺的到2020年实现25%的减排目标。俄罗斯是石油出口大国,限制化石能源使用对其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制约作用。而加拿大巨大的油砂资源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力,此外,加拿大提议所有国家共同制定新协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种新协议有可能不再是多边协议,而是单纯地对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性要求。

  此外,一些民间力量也在利益集团的“拉锯战”中扮演重要角色。国际绿色和平组织11月2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一大批跨国企业在美国、加拿大等关键国家制定气候政策时施加“过度影响”,这些企业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等高污染行业。单是在美国,此类公司每年花费35亿美元游说政府改变气候政策,并资助持有“人类活动不会造成全球变暖”观点的政客。

  积极方:各施所能

  债务阴云笼罩之下,欧盟作为气候变化谈判最积极的推动者,已经开始显示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态势。随着欧元区成员国在欧债危机中如多米诺骨牌般纷纷倒下,目前的欧盟难以在对自己大力减排和向其他国家提供资金援助等方面作出表率。

  眼下,欧盟依旧坚持低碳发展战略,但开始强调“必须利用多边框架”。德班大会之前,欧盟在布鲁塞尔召开紧急首脑分会,欧盟各国经协调表示,可以认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但要以“主要经济体的参与”为前提,也就意味着美国、中国、印度等主要排放国都需要“入伙”,作出具有约束力的承诺。有专家指出,欧盟强调2012年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协议应覆盖所有主要经济体,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相悖。此外,为支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欧盟还提出各方推迟至最迟2020年,这一延迟提议已经开始让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产生担忧。

  “基础四国”的态度始终坚决,即坚持《京都议定书》的二期承诺。中国“十一五”规划期间已经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付出巨大努力,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新的节能减排目标中,提出2015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单位GDP能源强度降低16%,碳排放强度降低17%,非化石能源比重由2010年的8.7%提高到11.4%,各种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也密集出台。

  有观察家表示,如果各国利益集团能够达成最终妥协,德班大会将会出现突破性进展。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德班必将是一次令人失望的峰会,因为各方都还没有做好割舍各自利益的准备。2012年将是全球气候政策的重要节点,无论如何,都不该让曾经的努力化为乌有。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