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发改委解振华: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变为行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07:4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气候变化是对人类的一个共同挑战,各国需要在落实《巴厘路线图》和完成坎昆协议、兑现承诺和采取积极行动上作出建设性的贡献。

  “节约能源,五层以下请步行。”

  11月24日上午,《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如约走进位于北京月坛南街38号院的国家发改委办公大楼,首先看到的就是贴在电梯口醒目位置的这句环保“小贴士”。窄窄一小条,短短11个字,温馨而有深意,暗暗契合和昭示着楼内工作者的身份和使命。

  “作为一名从事环保工作20多年的工作者,绿色、低碳、节能这些概念自然而然地就融入到了生活中,而且作为相关政策的制定者,更需要自身主动自觉地去践行。”

  在随后的独家专访中,本刊记者提及这条“小贴士”时,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如此说道。

  “我们办公室夏天的室温不会低于25,冬天则不超过20。”他说。

  显然,解振华对气候变化大会的历史进程、阶段性成果、难点焦点议题以及各方立场与政策均了然于胸。在近一个小时的专访中,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政府高官没有借助任何书面材料,对一些历史细节、统计数字可以说是信口拈来。他面带微笑,语气和缓,亲切、坦诚而从容。

  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将在南非德班召开。解振华将作为德班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会议。

  受命前往德班,这将是解振华第五次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率队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回顾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国际气候谈判,解振华首先强调,气候变化是对人类的一个共同挑战,各国均应抱着对人类负责任的态度来应对这个问题,这也是中国的态度。

  他强调,即将举行的德班会议上,各国应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变成切实的行动,在落实《巴厘路线图》和完成坎昆协议、兑现承诺和采取积极行动上作出建设性的贡献。

  气候谈判焦点在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谈到当前德班会议面临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存续问题,解振华说,从2007年的巴厘岛气候大会开始,《议定书》下一步安排已经出现争议,但在发展中国家坚决坚持下,《巴厘路线图》进一步明确了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议定书》双轨谈判机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

  巴厘大会通过的《巴厘路线图》被称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为《公约》进一步实施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发达国家进一步减排承诺的谈判指明了方向。

  解振华说,《京都议定书》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公约要求发达国家率先大幅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尽管在那时对于是双轨还是两轨合一已有争议,但在发展中国家坚持下仍然延续并执行。

  巴厘大会成果文件《巴厘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公约》的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并确保各自努力的可比性。也包括了未参加《议定书》的发达国家怎样参加减排的问题。此外,“计划”还强调了技术、资金等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问题。

  2009年的哥本哈根大会被要求完成《巴厘路线图》授权问题,在激烈的争议下,哥本哈根大会最后阶段达成政治协议,提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是将温度升高控制在2℃以下;发达国家提出到2020年绝对减排的中期目标并接受“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在2012年前,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每年1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和到2020年之前每年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支持和建立绿色气候基金;发展中国家在得到资金、技术支持下在国内采取积极的减缓行动并接受“三可”;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资源采取的自主减排行动,接受“国际磋商和分析”;以及在适应、技术转让等问题上达成共识。解振华认为,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最后的成果,中国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专访中,解振华多次强调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公平”原则。他说,谈判实质的问题是坚持还是淡化、否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其结果是否反映“历史责任”和体现了“公平”原则。

  他指出,对于德班会议,发展中国家立场是一致的,必须坚持双轨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各自能力和公平的原则,在这三个原则之下尽快落实过去达成的协议和共识。

  (责任编辑:郭彩萍)

  

  德班会议任务艰巨压力更大

  今年早些时候,解振华曾撰文指出,《坎昆协议》作为各方妥协的结果,尽管确立了《巴厘路线图》谈判最终成果的基本框架,但并未完成《巴厘路线图》授权的谈判,各方在很多实质问题上的分歧并未消除;会议未能就《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作出明确安排,在适应、资金、技术转让等问题上的进展也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期望和《巴厘行动计划》的要求,今年的谈判仍将面临巨大挑战。

  目前,中国代表团成员已开始陆续出发前往德班,而这之前,他们与各主要国家和集团已进行了大量的磋商和谈判工作。

  解振华说,关于《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是这次会议的焦点问题,国际社会应该按照《巴厘路线图》的授权以及坎昆协议的要求,求同存异,争取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打破僵局?近日,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基础四国”提出了建议:按照《巴厘行动计划》的要求,参加议定书的发达国家作出第二承诺期减排承诺,没有参加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在公约下作出有可比性的承诺,发展中国家在得到资金、技术支持的前提下根据各国国情作出自主减排承诺;既坚持《议定书》有第二承诺期,又在公约下将没有参加《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囊括进来,同时还有发展中国家自主减排的行动,并且要确保各自行动的透明度。此建议总体上保证了环境的整体性。

  解振华表示,会议虽然有很大挑战,但“也看到了一些希望”。例如,在他前几日刚参加的经济大国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论坛领导人代表会议上,他感到与会各国代表就德班会议表现出了积极建设性的态度,希望采取中庸之道,就所有的分歧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既使各方接受,又能够推动整个谈判进程。与会代表认为“基础四国”方案是建设性的。

  在解振华看来,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关键是要采取行动。他说:“希望各国将强烈的政治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最后在坚持现有法律框架下推动谈判的进程,使国际社会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他同时强调,气候谈判一路走来,现在是检查、落实和实施的时候了,需要各国落实协议、兑现承诺、采取行动,否则就无法建立政治共信,就无法继续谈下去。

  因此,会议任务非常艰巨:在减排方面,需要落实第一承诺期,明确第二承诺期;在资金问题上,检查公布快速启动资金落实情况,明确长期资金来源和绿色气候基金及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建立适应和技术转让的体制机制等,透明度问题已有共识,但需要在德班会议上细化。

  解振华曾说,以往历次谈判中感觉斗争激烈的是哥本哈根大会。对于德班会议,他坦言压力会更大,因为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已经是世界第一,增速也很快,发达国家要求新兴经济体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甚至质疑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

  解振华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只有4300多美元,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始终积极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谈判并切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宣布了自愿减排承诺;在资金问题上发展中国家虽无出资义务,但中国也在尽力支持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国和非洲国家;透明度方面,中国已在国内节能、提高能效上建立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每年公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使国际社会能够了解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了什么和成效如何。我们承认还存在不少问题,但中国也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甚至为此也付出很大的代价和牺牲。

  解振华说,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已降低19.1%,减少了1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发达国家在同等发展阶段无约束地大量排放,在人均GDP 4万美元左右的水平上才出现峰值,而且目前一些国家排放总量还在增加。中国还要继续努力,但必须符合我们的发展阶段和能力,在这个水平上我们尽最大努力,不仅是对人类负责,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积极行动。”他说。

  “十二五”规划让谈判有底气

  接下来,中国代表团成员将在德班度过极其忙碌的一段时日,估计也无暇欣赏这个南非港口城市迷人的风光。解振华说,以他本人在墨西哥坎昆的一周为例,光是双边的磋商就达70多场,加上经常性的“基础四国”磋商,还要见国际机构、媒体和NGO的代表,一天活动安排满满的,常常要工作到半夜,大会最后两天在长期目标和峰值问题上胶着,基本上没有睡觉的机会。

  这位在中国气候外交战场的“主将”颇有感触地对本刊记者说:“我们的谈判代表们更辛苦,往往是带着水进会场,说不好何时能够结束,饿着肚子谈到半夜是家常便饭。”

  解振华说,气候变化问题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需要考虑政治、经济、环境和外交等诸多因素,在多边气候变化谈判中大家需要寻求各国利益的交汇点,减缓、适应、资金、技术、透明度等各项议题也都需要在利益的博弈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谈判形势更是瞬息万变。

  不过,他强调说,对待气候变化问题,首先要为人类生存发展负责,所作的最后决定要有利于人类长远发展,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各国利益的交汇点。“最后的结果可能大家都不满意,但又都能接受,这对多边机制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解振华喜欢用“中庸之道”这一来自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来形容这种能够使多边谈判推进的方式。

  有不少海内外媒体曾评论指出,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面临空前压力,但也是从那时开始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作为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的总指挥,解振华说,谈判者必须能够坚持原则,但他更强调,谈判者要能够讲出法理依据和事实,以法理服人、以事实服人。

  他说,他本人每年要参加很多次会议和谈判,在这些场合发出中国的声音,离不开中央的信任以及背后的专家队伍和民众的支持,凝聚着相当多各领域各研究单位专家理论研究的心血,还有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

  解振华也强调与各方的沟通协调。基础四国每季度举行一次部长级磋商会,与77国集团以及非盟、小岛国联盟、最不发达国家保持协调,此外中国与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话也非常畅通。

  对于即将举行的德班会议,解振华认为,除了之前的研究工作和与各方进行的大量沟通协调和磋商外,我国“十二五”规划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中国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积极推动国际气候谈判,过去的努力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十二五”规划也让国际社会能看到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所以国内节能减排工作做得好,气候谈判就有底气有发言权。”

  2011年春天全国两会通过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中国今后5年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颁布之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国际社会非常肯定‘十二五’规划,认为它是绿色、低碳的,给予很高的评价”,解振华说,不过,国际社会也更关注中国今后规划的落实情况,今年是规划的第一年,随着各项措施逐步到位,相信落实情况会越来越好。

  解振华认为,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需要自身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方向是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转向绿色低碳,这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这种理念已体现在坎昆协议中,并形成共识。

  据悉,此次德班会议,中国代表团将启动“中国角”,开设一个全方位展示中国“十一五”成果、“十二五”规划和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的场所,这个平台将成为大会的一个令人关注的亮点。

  中国角还将组织一系列的边会,包括邀请国内的企业政府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包括外国政府的官员、研究机构和NGO等共同发声,探讨包括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目标以及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和其它谈判中涉及到的一系列问题。

  届时,解振华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里斯将共同为“中国角”剪彩。□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