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海外华人参政:闪耀国际政坛 "短板"待突破(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13:2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8月10日,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美加参政华人访问团全体成员。美加参政华人团此次应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的邀请来华访问。
当地时间11月10日,刚刚当选为旧金山市长的李孟贤来到旧金山圣布鲁诺街向选民致谢。 中新社发 陈钢 摄
海外华人参政的“喜讯”近日频现报端:李孟贤以61%高得票率成为旧金山历史上首位民选亚裔市长;温哥华市选华裔当选率冲到71%;英国一华裔女子被工党选为地方议会候选人……纵观2011年各国的各类选举,华人参政的历史在不断改写,日益崛起的政治实力让主流社会刮目相看。但是,在闪耀国际政坛的同时,华人参政过程中暴露的“短板”亦引发关注。
改变“政治冷感” 不断刷新“华裔参政版图”
迈入2011年,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欧美主流国家华人参政屡创“佳绩”的同时,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等华人参政历史较短、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华人也开始通过手中的选票发声,参政意识开始苏醒。
曾几何时,“只顾个人事业,不问国家兴衰”的心态在海外华人圈中成为共识,华人由此被视为“沉默的一群”。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海外华人开始主动要求在政治事务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海外华人参政最近几年高潮迭起,今年各地华人参政的最好“纪录”屡被刷新。法籍华人吴振华3月就任法国执政党——法国人民运动联盟政治局委员,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如此重要职位的法籍华人;在5月举行的加拿大联邦大选中22位华裔出战7人胜出,参选者数目创下历届之最;同于5月举行的英国地区议会选举中,共有9名华人参加6人获,其中5人更是以选区最高票当选;本月举行的旧金山市长选举中,16个候选人有5个是华裔,李孟贤最终当选旧金山开埠以来首位华裔民选市长。
随着自身经济地位逐渐提高,一些国家曾经一度“失语”的华人也开始意识到参政的重要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西班牙西籍华人已达数千人,这些具有选举权的西籍华人实际上已经成为华人参政议政的排头兵,他们加入到了今年西班牙市政与地方选举投票大军中;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市长选举的投票点,也出现了华人选民的身影;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市长预选、竞选中,华人们均以一种积极态度展现着政治实力。
各国华人正通过手中的选票和积极参与的姿态,改变着主流“政治冷感”的刻板印象,也在不断刷新着“华裔参政的版图”。
(责任编辑:王慧绵)
加拿大总理哈珀5月18日宣布保守党大多数政府新内阁名单,华裔黄陈小萍众望所归入阁,出任耆老事务国务部长。图为黄陈小萍(左)在加拿大总督戴维 约翰斯顿面前宣誓任职。中新社发 哈办 摄
美国首位华裔国会女议员赵美心。中新社发 德永健 摄。
扎根“基层”新生代崛起 女性参政“巾帼不让须眉”
在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同时,海外华人参政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越来越多政坛人物注重从“基层”切入,走“草根”路线、新生代开始崛起、女性积极参政“巾帼不让须眉”等。
愈来愈多华裔深感“深耕小区,累积人脉”才能站稳从政脚步。相较加州、联邦议员等公职,地方学区教委属于“基层性的草根”,却成为不少华裔“踏上政途最佳基石”。几乎美国州级以上华裔官员,都是从教委或市议员开始。联邦众议员赵美心,一路从教委、市议员、州众议员再跨入联邦,即为一绝佳实例。可见,从“基层”做起,“由低向上”是不少华裔从政选择。
同时,年轻华人具有比祖辈更为远大的政治抱负,他们在自觉加快融入主流社会的同时,参政风气日趋浓厚,新生代华人开始在各国政坛逐渐崭露头角。以11月初落幕的美国南加州地方选举为例,21位华裔参选人中15人当选,显示华裔参政赢得胜利,背后也反映了诸多现象,第二代华裔崛起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参选者中,年纪最轻的是角逐天普市学区教委候选人王欢乐,21岁的他虽功败垂成,却不后悔,并希望未来卷土重来。同属年轻世代的陈介飞际遇大不同,33岁的他在哈冈拉朋地学区高票当选,与48岁的郭志欲大张旗鼓,为学区注入新活力。他说,华人参政正进入世代交替,从早期老移民转到土生土长的第二代。
无独有偶,大温哥华地区本届市选有39位华裔参选,较往年更踊跃,最终15人分别在温哥华、列治文、本拿比等三地出线,打破历年纪录。华裔参选者中有更多第二代,被媒体解读为“显示华裔参政已有普及化和年轻化的正面发展”。
在年轻一辈从政热情高涨的同时,华裔女性仍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出现在各国政坛。以加拿大为例,在联邦,加拿大总理哈珀的第一个多数政府内阁5月18日宣誓就职,新内阁9名新成员中,华裔国会议员黄陈小萍获委任为联邦长者事务国务部长。她表示,作为此次内阁中唯一的华裔部长,且是加国史上首位女性华裔部长,她相信可为华裔参政带来一份鼓舞。在地方,加拿大安河省选结果10月出炉,华人省议员增加到两人,自由党的黄素梅成为历史上首位安省华人女性省议员。
(责任编辑:王慧绵)
马来西亚首相纳吉赴砂州华裔选区拜票。(马来西亚《南洋商报》)
澳大利亚新州大选中联盟党大胜,华裔选票多流向联盟党。(澳洲新快网)
华社、选票、华媒成华人参政“三大法宝”
积极参政的可喜现象,不断揭开华人从政的崭新篇章。参选人的热情高涨、交上的亮丽成绩单等,都显示华裔正逐渐成为各国政坛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与此同时,华人社团、华人选民手中的选票,以及华文媒体在选举中日趋扩大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成为了推动华人参政向前发展的“三大法宝”。
华人社团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为候选人站台背书,鼓励选民用手中选票发声,在各类选举中频频上演,在唤起华人参政意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鼓励、推动华人参政成为英国“华人参政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创办人及主席李贞驹律师表示,华人参政并不是个别候选人的事,而是关乎整个华人小区未来的发展,所以希望各界人士能够一起多提建议及加入这个计划,为华人谋求长远的利益。
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庄前进指出,随着菲律宾华人社会在“和平崛起”,华人地位正不断提高,华人在菲律宾参政机会越来越多。去年商总邀请全菲各地民选出来的华人正副省长、正副市长和议员欢聚一堂时,有华人血统的达250多人。他认为“这也是我们的一个起步”,所以,商总第29届理事会工作方针提出,要“勉励华裔以高尚品格参政,为华族争光”。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华裔参政不仅在数量,而且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可喜的是华裔已经明白了自己话语权的所在——那就是手中的选票。
日前结束的加拿大卑诗省市选参与投票的华裔明显增多,媒体分析,虽然还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华裔的投票率是否有所增加,但从此次华裔候选人的得票数字来看,本届市选华裔的投票人数肯定有增长。华裔选票在马来西亚的选举中也被视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更成为巫统、马华等各政党争夺的对象。
两年前因有多位华裔参选而出现华人投票空前积极,需要排队的纽约一投票站,今年因没有华人参选,选民投票热情不高,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华人参政取得的成绩与华人选民手中的选票密不可分。华人选票的分量日趋受到主流政客的青睐,这也是越来越多主流候选人纷纷起中文名、频频前往华埠拜票的原因所在。
与此同时,华文媒体在选举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甚至引发主流媒体发出“可能左右选情”的慨叹。《旧金山观察家报》就曾指出,在这次旧金山市长选举中,不单只旧金山庞大华裔人口对选举会产生影响,中文报纸对选举的报导,也可能成为改变选举结果的因素。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刘醇逸16日参加纽约市布鲁克林绿点地区举办的一场筹款餐会,回应媒体质疑。(美国《世界日报》/刘爽 摄)
图为身着红色裙装的关丽珍由丈夫禤德辉左和一对儿女陪同宣誓。中新社发 陈钢 摄
负面选举手段引反思 暴露“短板”待突破
在盘点华人参政不断开创新纪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光鲜的背后同样存在着问题。旧金山市长李孟贤竞选之路屡受攻击、纽约华裔主计长刘醇逸身陷“捐款门”饱受主流媒体质疑、美国奥克兰华裔女市长关丽珍被指处理“占领”运动不力面临“逼退”……这些都为华人参政敲响了警钟。
李孟贤以高票当选旧金山市长,对此,有媒体评论指出,在当年“金山淘金客”和华工洒下无数血泪的地方,也是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的发源地的旧金山,诞生首位华裔民选市长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华人从当年社会的“边缘人”,华丽转身登上市长大位,令人感叹时世变迁。
然而,反观旧金山市长选举的过程,华裔候选人可谓备受考验。他们遭遇的负面文宣和攻击也很突出。负面广告、筹款舞弊、代填选票、出书丑化……与华裔候选人相关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阵营之间互相攻击不断浮现,甚至,同室操戈现象亦有出现。
当地华文媒体分析,一些不健康的政治手段在选举中出现,令许多积极参加投票选举的华人感到失望,对华人的整体形象也非常不利。值得庆幸的是,最后李孟贤顺利当选了。但是选举中的不良倾向仍然值得关注。随着华人参政机会的增多,华裔群体内部出现的问题会随之增多。这应当引起华人警惕。华裔群体不仅要积极参政还应该顾全作为少数族裔的大局,善用自己的民主权利,加强团结以利更好地进步。
参选时暴露出来的内部团结问题令人忧虑,一些华人政要面临的主流社会的质疑也令人担忧。奥克兰华裔女市长关丽珍,在示威民众“占领奥克兰”的活动中,由于要求警方清场后又支持抗议者返回,被指责为立场摇摆遭各方批评。纽约市主计长刘醇逸,被主流报纸指称其竞选募款者之一,因涉嫌利用人头募款的欺诈方式募款,而被联邦检方逮捕并起诉。此事是否会影响被看好参选2013年纽约市长的刘醇逸未来政治前途,各方看法不一。
虽然都面临着严峻挑战,但可喜的是,关丽珍和刘醇逸都保持了乐观积极的进取态度。面对各方的指责,关丽珍毫不退却。在斥责“罢免案”是人身攻击予以反击的同时,她以东方女性固有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勇敢无畏地站在第一线,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尽全力妥善地处理好奥克兰的抗议行动。而刘醇逸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度,响应媒体的质疑和指责,积极自证清白。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隔阂,其它族裔对华裔社群不熟悉、不了解,甚至存有某些误会,本应在情理之中。如何在华裔崛起的过程中,减少以至消除其它族裔的戒心,获取最广泛民众的接纳和认同,成为华人政要必须正视的命题。否则,就会使华人参政遭遇更大的阻力。
面对华人在各国政坛崛起的现实,有华媒指出,华人参政者应该汲取经验教训,保持坦荡心胸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突破“短板”,努力在各方面做得比别人更好,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仍需上下求索。(陆春艳)
(责任编辑:王慧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