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会中文被政敌羞辱 李光耀新书讲50年汉语情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14:5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一本由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所著、讲述新加坡推行双语教育政策的书——《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28日在新加坡举行发布仪式。新加坡《联合早报》称,李光耀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自己耗费半个世纪学习汉语的艰辛历程。
李光耀1923年出生在一个讲英语和马来语的华裔家庭,不满6岁就被外婆送进私塾学中文,他称这是自己“同两种语言搏斗”的开始。因不习惯传统私塾的教育方式,听不懂私塾先生的福建口音,更不习惯拿毛笔写字,仅数星期,李光耀就心生厌倦,一再向家人抱怨后转入新式学堂。
1946年,李光耀到英国留学,接触了华人文化失落最严重的西印度群岛华人,他认为自己不能重蹈他们的覆辙,应该让后代学好中文。留学归来,一心从政的他意识到,如果想博得华人团体的支持,就必须学好汉语:“想赢得选票,女王英语的帮助不大。”当时,李光耀的中文底子很薄,仅在上世纪40年代初、日本占领新加坡时被迫识了一些汉字,为的是看懂日本人张贴的汉字告示,看不懂会挨打。
1955年,李光耀参加立法议会选举,竞争丹戎巴葛议席,遭到民主党候选人的公然挑衅,对手称他不会中文读写,根本没有能力代表华人选民。这位对手还要求李光耀用中文同自己辩论。这件事对李光耀很有触动,从此更加坚定了他学好汉语的决心。
后来,李光耀跻身丹戎巴葛区立法议员和人民行动党秘书长,为了能良好地和周围的人沟通,他愈发刻苦地学习中文:“我每天利用午餐时间边吃边学。丹戎巴葛区行动党支部一个年轻人会来办公室给我上一小时中文课。后来,我每天一定要挤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学习中文。”这时的李光耀已经不满足于能说会写,还开始研究各地区的语调、俚语、成语以及格言。4年后,他已经能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发表即兴演说。
时至今日,李光耀仍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中文。他通常每周六下午4点半学到晚上7点。担任李光耀中文课老师的是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理事长周海清等几位著名学者。他们对李光耀学习中文的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光耀时常阅读中文报纸,遇到生字就查字典、标音标,记入生字本,抽空就复习。
学好中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要在一个国家推行学好中文。李光耀在新书中披露,在新加坡进行双语普及十分困难。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曾刊文称,“新加坡的中文教育名存实亡”。文章认为,对英语为第一官方用语的新加坡人来说,学汉语的难度已不亚于欧美人士。新加坡新一代青少年从小就注重英语学习,很少将中文当母语来学。进入学校后,学习中文相当于学外语。李光耀2009年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推行的双语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曾是“错误的”,“我们一开始走上了歧途,坚持用‘听写’、‘默写’等传统方法教学生学中文。在中文课上,教师用中文教学,学生学起来困难很大,以至于对中文学习感到厌烦。”李光耀直言不讳地称,由于自己对语言学习的认知进入误区,导致新加坡学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李光耀在推行双语教育政策以及汉语普通话推广计划的过程中,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新加坡是多民族、多语言国家,非华人居民不在少数。有人认为,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要被迫学习两门语言是一种负担,更有尖刻的言论指出,这是在用语言侵害自己的家庭纽带、破坏家庭关系。尽管如此,李光耀并未质疑双语政策的正确性。新加坡75%的人口为华人,中国文化情结很深。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新加坡几乎每年都有相关的语言推广活动,比较受关注的几次活动包括1983年举行的“华人讲华语,合情又合理”、2000年举行的“讲华语?没问题”,以及2006年举行的“华语酷”等。这些活动为促进该国文化融合、提高沟通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陈 曦 特约记者 高文宇)
(责任编辑:杨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