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经济增长放缓 大宗商品持续高位回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30 17:57 来源: 新华08网

  

  新华08网上海11月30日电(记者陈云富、王胜先)在“短暂”的流动性盛宴后,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大宗商品也不可避免重新回归基本面。由于发达经济体刺激政策降温、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欧美债务危机拖累经济增长前景,大宗商品在今年也上演了冲高回落的走势,到目前整体回落幅度超过8%,成为金融危机集中爆发以来首次年度回调。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主要经济体依然未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金融危机后临时性的刺激政策效果陆续消退,流动性状况的预期变化,大宗商品价格的金融属性在短期内将继续弱化,以与实体经济的状况维持一致,尤其是欧债危机蔓延至核心国家,2012年欧元区衰退的概率大增,大宗商品价格很可能持续受抑制。

  刺激政策“强弩之末” 商品价格持续回落

  与金融危机集中爆发后相比,2011年大宗商品市场“首尾”经历两种不同“极端”因素的主导。在年初,美国“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如期实施,以及中东北非地缘政治因素提振油价都带动了整体市场的上扬,但到年底,包括欧债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已完全主导了市场,包括基本金属、农产品等主要商品的跌势“只有先后、无一遗漏”。

  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29日,跟踪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已较去年底下滑了8.09%,成为金融危机集中报答以来首次年度回落,综合指数重新回到了去年11月份的水平。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的跌幅更甚,跟踪国内主要上市商品价格平均表现的商品综合指数累计下挫逾15%,主要商品平均价格重新回到了去年9月份的水平。

  澳新银行大宗商品研究亚洲总监诸蜀宁表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9月份以来,主要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挫已不仅限于交易所上市的期货类商品,包括铁矿石等现货市场定价的商品也大幅下挫,显示出经济增长放缓已逐渐影响到实体经济的需求。“从业界的反应来看,大多对后期较为悲观。”诸蜀宁说,由于欧债危机面临不确定性,加上中国逐渐转型,市场总需求已开始放缓。

  在光大期货研究所副所长叶燕武看来,2011年大宗商品市场的整体走势可谓“做空三部曲”。上半年受制于中国经济放缓以及美国可能“二次探底”出现回落后,下半年包括欧债危机再次卷土重来,同时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担忧也甚嚣尘上。“如果将今年的市场当作一局扑克游戏,空方凭借一张张杀手锏式的大牌占尽上风。”

  “实际上,与前两年流动性主导的复苏相比,今年来的市场环境已有所不同,包括经济增长相对前两年出现放缓或回落,政策刺激的空间也进一步被压缩,大多数新兴市场由于通胀高企陆续开始‘退出’,都对大宗商品价格构成了牵制。”叶燕武认为。

  结构转型进行时 “中国需求”热降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来大宗商品市场的“中国因素”炒作也有所降温,中国市场对一些商品持续经历了“去库存”的阶段,外界预期下半年可能进入“补库存”周期的迹象亦不明显。实际上,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转型,中国市场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速很可能已出现了“拐点”。

  在大宗商品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国需求”的影响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此,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屡屡表示,中国需求较大、自给率较低且闲置产能较小的商品将是涨幅最大的品种,其中首选包括原油、铁矿石等。“中国市场需求的总量确实太大,任何的变动对市场整体的影响都会很大。”分析人士也坦承。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陈克新撰文指出,面对内部转型和外部债务危机的冲击,2011年中国市场由此产生了大宗商品消费结构的明显调整。一方面是中国内部需求的增长明显高于出口需求,预计2012年随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下滑,大宗商品国内消费的比重还会上升,而另一方面,大宗商品需求也更多转向了内陆省份,由于加工制造业转移,大宗商品消费中沿海地区的消费比重已陆续下降。

  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师郑联盛也指出,中国经济自身正在经历调整,包括加工贸易等方式已萎缩,市场对商品的需求更加注重了本土需求,同时增长点也转向了内陆地区。“当然,之前市场的炒作也夸大了‘中国因素’,其实大宗商品受全球总需求的影响更大。”郑联盛认为。

  对此,中粮粮油副总经理、期货部总经理费忠海表示,中国市场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量很可能正处在一个“重大的拐点”。“商品的价格是由货币的供应关系和商品本身的供应关系决定的,在过去的半年里,最新的看法无论是美联储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抑或大投行都较为悲观,中国商品需求增速进入到下降的通道,或许在高峰期后,对大宗商品需求总量也会进入下降的通道。”费忠海认为。

  静待新增长点 商品弱势料持续

  郑联盛表示,在大型危机后,整个体系都将面临一个金融抑制的过程,其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实体经济部门的去杠杆,另一方面则是虚拟经济部门或资产部门的抑制,尤其是资产价格的下跌。“由于全球总需求水平低迷、欧债危机仍在发酵、全球流动性状况的预期明显变化等影响,大宗商品短期内仍将维持弱势整理的格局。”郑联盛认为。

  陈克新认为,影响2012年大宗商品进口仍存两大不确定性因素,一是经济危机可能引发新的地缘政治动荡,以及一些国家的资源保护措施,因此引发供应因素的干扰,二是出现新的自然灾害。“总体来看,今后大宗商品价格行情主要受经济减速与美元贬值两大因素的博弈制约。”陈克新指出。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由于此前欧债危机的演绎频频出乎市场预料,未来欧债危机的进展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不过在瑞银看来,尽管避免欧元区解体或发生银行业危机仍是有可能的,但欧元区2012年不可避免都会陷入衰退。“更为疲弱的欧元区经济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其它国家和地区产生影响。”瑞银认为。

  实际上,一些专家也指出,当前经济依然缺乏新的增长点,历史经验表明,临时性的经济刺激政策效果有限,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仍需要重大的政策或技术层面的突破,寻找到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增长点。“在上一个世纪的后50年,西方经济每次衰退后,美国都可以通过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带动复苏,但历次新的增长点都不是政府发现,而是市场竞争形成。”分析人士表示,当前美国市场就业疲弱,结构性的就业难题依然没有解决方案,新一轮的增长有待进一步的孕育。

  对此,中信建投的分析认为,本轮大宗商品的下跌具有基本面因素、流动性因素以及市场预期转变等多种原因,是多种因素叠加引发的“共振效应”。“总需求不足是商品价格暴跌的最基本根源,全球经济增长中枢下移带来的‘新常态’仍将会持续,这将不可避免抑制大宗商品价格的金融属性,至少在欧、美债务问题解决前持续受压。”分析人士指出。

  【责任编辑:钟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