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图文:武汉化解老旧住宅区“物业迷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08:00 来源: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图文:武汉化解老旧住宅区“物业迷局”
图文:武汉化解老旧住宅区“物业迷局”
图文:武汉化解老旧住宅区“物业迷局”
图文:武汉化解老旧住宅区“物业迷局”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武电仪小区改造前后对比

  (记者陈珂)走进武电仪小区,除了房屋无法隐瞒的建筑历史,已刷黑的主干道、重新粉刷外墙的住宅楼、崭新的健身器材和成排的树木花草,让你感觉和一般的住宅小区,没有太大差别。但仅仅7年前,任何一个有条件搬走的人,绝不会选择住在这里。

  武电仪小区原属于武汉某企业宿舍楼,原来小区由企业后勤处负责管理,但“保姆”服务在2004年因企业改制戛然而止。“随后小区管理混乱,曾有一晚上6家被偷窃。”小区居民王兵回忆,垃圾堆成山、路灯都是瞎子、树木奄奄一息。

  3年后,小区居民想到“自救”。在社区居委会组织下,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并自组物业服务小组。居民生活变化了,“保卫、清洁、维修都有人负责,不仅生活环境跟其他小区一样,收费还很低,我们非常满意。”李阿姨评价。

  武电仪小区是武汉市605个成功转型的老旧住宅区之一。今年,是武汉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区物业3年会战收官之年。记者近日从武汉市房管局获悉,通过“市场+公益”物业服务模式,截至目前,武汉中心城区4800万平方米老旧住宅区基本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

  武汉现有老旧住宅区605个,居住人口超过260万,相当于武汉中心城区60%的人口都居住在老旧住宅区。此前有近90%的区域处于物业管理的盲区。

  在此背景下,2009年武汉提出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3年会战的计划。根据老旧住宅特点,武汉主要依托4种模式填补物业服务空白,除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公司,还有社区物业服务部、业主代表物业自治、社区单位共管等3种非专业化物业模式。与新建住宅区完全依靠市场化物业服务手段不同,武汉老旧住宅区物业填空,更多依赖的是后3种“市场+公益”模式,即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收费标准,配合以财政补贴,填补物业服务的缺口。

  目前,不仅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区物业覆盖率达到100%,物业服务企业对口支持非专业化物业服务模式的社区帮扶面积达到66%;接近70%的社区启动了物业服务收费,平均收费率达到45%以上;社区局面对物业服务的平均满意率达到70%。

  多模式“保姆”上岗 老旧住宅区物业各自出招

  “居民自治物业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但并非所有老旧住宅都适合。”广八路社区居委会主任王璧告诉记者。

  社区居委会,是武汉老旧住宅区物业会战的直接参与机构,而广八路社区范围内,则是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公司、社区单位共管、社区物业服务部、业主代表物业自治4种模式都有。如果小区居民能够承担市场化的物业收费,或者仍有对口单位后勤处存在,前2种模式更为方便、高效,否则突破口只能选择后2种。

  相比自治物业管理,更困难的是连每个月十几块钱物业费都难以承受的小区,如何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以广八路社区3居民区为例,当地住户多为还建户,以下岗者居多。“类似小区自治物业也很难推进,只能选择‘菜单式’物业服务管理。”王璧介绍。

  所谓“菜单式”服务,是指在小区公共部分的维修、管理由社区和职能部门负责。但涉及具体楼栋或住户家中维护,则由社区承担部分资金,然后再适当收取居民一定费用。“社区有人会修理水电就修,更专业的维修只能从外面请人,居委会定点找人价格更便宜一些。”

  而大面积的维修整治,则需社区等争取财政资金补贴。广八路社区通过争取百万政府资金投入,完成了粉刷楼道、外墙8000平方米;刷黑破损道路1368平米;安装楼道灯96盏;更新建设器材6套。“总体而言老旧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填空,就是依托市场+公益的模式进行。”武汉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上述4种操作方式,目前武汉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基本实现了公共保洁、秩序维护、绿化养护“三有”。

  如何平衡盈亏考水平 老旧住宅区物业仍“脆弱”经营

  对于不少老旧住宅区的居民而言,通过3年努力,至少实现水电坏了有人管、有保安拒绝闲杂人等进入、垃圾有人清扫……其中,“业主代表物业自治”模式采用的较为普遍。但隐忧在于,物业脆弱的经营现实,能否让这种生活得到长效保障?

  以武汉某样本老旧住宅区物业改造的账本为例,其物业公司盈利来源有3块,物业费、停车费、原小区所属企业补贴。其中,物业费按其住户和收费标准推算,收入在6500元/月,每月原单位补贴5000元,再加上停车费,总收入12000元左右。其支出包括,9位聘用人员工资9000元、卫生费2500元,再加上物业用电、用水等日常成本,以及花草、楼栋维修、维护成本,基本实现收支平衡。“这种状态下,物业只能维持运营,如果需整体整修物业就吃不消。”业内人士介绍,跟新小区不同,老旧住宅区都未缴纳房屋维修基金,但这些小区由于年代久远,恰更需大修大补,这个资金只能排队申请财政补贴。

  此外,相比于上述样本小区70%物业征收率,武汉老旧住宅物业收费率平均只有45%,这意味着其他物业公司收入更为微薄,甚至支撑日常运营都需要补贴。同时,即使如上述小区征收率能够达到70%以上,也需原企业补贴。

  王壁介绍,一些老旧住宅区都有原单位留守处承担一定的物业管理成本。但留守处都有存在时限,一旦撤销、补贴取消,物业服务就面临盈亏平衡难题。有些小区有些门面租金可以补贴物业管理,但这些门面都属国有资产,能否长期补贴尚存变数。“当初企业改制的时候,对于宿舍区管理如何交接都没有明确的说法。”王壁坦言,这是社区接手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很多老旧住宅的整修需求非常大,原企业如果全部推给社会,根本无法保障居民日常生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