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巴金故居12月1日对公众试开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21:03 来源: 新华08网

  

  新华08网上海12月1日电(记者 孙丽萍) 历时五年筹备,位于上海武康路113号的巴金故居已恢复历史原貌,向公众试开放。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金炳华为巴金故居揭牌,上海市市长韩正出席。

  位于上海武康路上的巴金故居,是一座英伦乡村风格的花园住宅,由一座主楼、两侧配楼和花园组成。灰色鹅卵石构成的外墙与红色的屋瓦相互映衬,在树木掩映中显得格外素雅宁静。该处住宅建于1923年,1948年曾改建,1999年被列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据介绍,在中国现代作家故居中,巴金故居不仅是作家居住时间最久的故居,而且完整地保存了作家的生活环境、工作场景等历史和人文氛围,有着难以估量的人文价值。

  在这里,巴金写下了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的抗美援朝小说《团圆》、散文集《倾吐不尽的感情》《赞歌集》,翻译了《往事与随想》等文学名著,并写下了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的《随想录》。

  巴金的客厅,就是中外文学交流的一间“门厅”。半个世纪之中,巴金的客厅中曾接待过无数中外宾客,见证了二十世纪下半期中国文学的风风雨雨。

  据了解,巴金故居的主楼是巴金主要生活创作场所,因此完全按照当年的模样“复原”。此外,两侧配楼中,也有零星场所为巴老在十年动乱中“避难”并翻译《处女地》和《往事与随想》之地,尽管不对公众开放,馆方亦尽量留存原貌。

  “巴金故居要保留‘家’的氛围,让人们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巴金故居馆长、巴金先生之女李小林说。开放后,参观者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巴金生前写作、会客、生活的复原场景,还可以通过临时展览一窥巴金故居收藏的重要文献资料。漫步花园,也可以追寻文学大师留下的足迹和气息。

  除了现有的原貌恢复区域外,巴金故居馆方还设想建立巴金文献资料收藏中心、巴金研究中心、巴金文化活动交流中心等,使之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机构。

  巴金故居馆方表示,从12月1日起的试开放半年时间内,由于参观区域、参观时间和接待人数等条件限制,团体参观需要预约。因为布展等内部调整的需要,也可能有临时闭馆等情况。巴金故居将在巴金文学馆网站(www.bjwxg.cn)上及时公布相关信息。

  据介绍,经过征求意见和展陈调整后,到2012年5月1日前后,巴金故居有望对海内外参观者正式免费开放。(完)

  【责任编辑:王钦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