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球七大央行联手同步救市 中国更重培育经济内生增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07:1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全球七大央行几乎同时宣布采取措施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与发达国家出台的缓解措施不同,中国货币政策微调的着力点放在了培育经济内生增长上。

  11月30日,央行宣布将从12月5日起下调主要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至21%的水平,这是2008年12月以来首次下调存准率。

  中国央行这一举措出台几小时后,美联储、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士央行、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六大发达国家央行宣布,一致同意向有需要的任何银行提供更低息的美元贷款。

  发达国家六大央行与中国央行不谋而合,采取措施都是为了向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流动性,而且政策执行的时间都是12月5日。

  尽管发达国家六大央行与中国央行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致行动,但政策目标效果却不尽相同。

  首先,全球六大央行举措的目标是复苏,中国则是确保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将六大央行之间现有的临时性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下调50个基点,旨在向海外金融机构提供所需的美元流动性,以缓解欧洲债务危机带给全球市场流动性的压力以及给家庭和企业带来的冲击,借此“培育经济活动”,进而刺激经济复苏。

  中国央行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则是从整个宏观经济的需求出发,缓解当前货币市场资金偏紧的局面,确保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全球六大央行的举措只是一个缓解措施,国内货币政策微调的目的性更强、能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

  近期,决策层对全球经济形势的态度愈加谨慎,一再强调“欧洲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严峻挑战”、“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确保经济复苏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不平衡的复苏比平衡的衰退要好”。

  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明显增加,对中国经济在未来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造成了重大挑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份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10月份的50.4降至49.0。这是该指数自2009年2月份以来首次跌破50这一临界点,当时中国经济仍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11月份PMI终值数据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商业环境急剧恶化,考虑到通货膨胀放缓速度快于预期,政策目标从控通胀转向保增长是经济形势使然。

  在当前情况下,调整存准率可以比在全国范围内放松银根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也完全显现出来了。

  第三,全球六大央行的措施对欧美股市的作用类似于“打鸡血”,其后续走势仍将受欧美债务危机解决进程的影响。

  中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虽更具实际意义,但经济活力下降到较弱状态时,政策推动的企业生产和投资活动的恢复将是个缓慢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政策微调对股市发挥作用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且,在中国经济恢复的这个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动力就将落在内需的有效扩大上。这个进程也将左右股市的走势。

  总之,全球六大央行的救市措施并没有什么新意,除了加快印钞速度好像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债务危机的演变还需密切观察。反观国内,实现保增长的办法不仅有货币政策工具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有很大的使用空间。最重要的是,中国扶贫开发的决定将成为内需启动的“引擎”,这被《证券日报》头版评论员文章称为是中国经济再启动的“发令枪”。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