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不给力 大宗商品“春暖”难“花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09:12 来源: 新华08网
核心提示:多位市场人士表示,当前市场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是实体经济需求不足,货币政策只能起到防止经济“硬着陆”的效果。目前来看,需求大幅增长还需要时日,单纯政策救市的效果将逐渐减弱,商品大区间震荡格局并没有改变。
受中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全球多家央行联手救市提振,隔夜欧美股市及大宗商品大幅上涨,并带动国内商品期市昨日全线飘红,其中沪铜、橡胶涨停开盘,表现强劲。不过,接受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表示,当前市场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是实体经济需求不足,货币政策只能起到防止经济“硬着陆”的效果。目前来看,需求大幅增长还需要时日,单纯政策救市的效果将逐渐减弱,商品大区间震荡格局并没有改变。
商品市场全线飘红
承接隔夜外盘涨势,昨日国内各品种早盘纷纷全线高开,其中沪铜一度涨停,至收盘,各品种全线上涨,其中沪铜主力1202合约以5.59%的涨幅位居首位,其次是沪锌、橡胶和PTA,涨幅分别达4.15%、3.78%和3.10%。
从板块看,有色金属最为强劲,铜、铝、铅、锌12月1日集体跳空飙升,沪铜开盘即涨停,至收盘,上期所有色金属期货各主力合约,铜收涨5.59%,铝收涨2.43%,锌收涨4.15%,铅收涨2.84%。
能源化工表现也令人瞩目。橡胶、塑料、PTA和PVC涨幅均在2%以上;豆类油脂大幅高开,盘中震荡,收盘全线上涨,主力合约日涨幅在1%-2%,前期跌幅较大的豆粕期货反弹明显;谷物追随隔夜外盘走势,日内高开后小幅回落,全日涨幅均未超过1%。
国内商品市场30日收盘几乎全面下跌,因亚太股市暴跌、市场担忧经济陷入衰退且外盘走软。不过,晚间外盘市场风云突变,在中国央行宣布下调存准率之后,国际商品直线上扬。随后,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瑞士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在内的全球6大央行发布声明,将采取联合行动挽救全球经济。受这一消息提振,欧美股市更是由跌转涨,当日欧美主要股指上涨幅度均超4%,国际原油期货再次突破100美元/桶关口,伦敦基本金属、芝加哥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均以上涨报收。
心理作用更明显
华泰长城期货研究所李世春认为,单从美联储等六大央行下调美元互换利率的举措看,提振信心的效果远大于实际作用。虽然其他央行可以通过外汇互换获得无限量的美元,但依然需要付出成本。以美联储为首的六大央行此次举措就是降低借入美元的成本,从而使其他央行可以更低廉地借入美元,但外汇互换的规模在2008年底达到顶峰后就逐步缩小。随着金融危机逐渐远去,各国对于美元的需求也并不急迫,外汇互换的规模自然逐渐减小。进入2010年之后,外汇互换规模已经基本降为零。在之后的近两年中,外汇互换的规模最高时也只有92亿美元,和峰值相去甚远。所以,在外汇互换规模近乎于零的条件下,降低互换利率是不是显得多此一举?
银河期货分析师赵先卫表示,政策底已经基本确立,后期市场需要关注的是实体需求,在需求仍然乏力的背景下,单纯政策难以推动市场进入一轮大牛市。后期商品市场仍然将呈现大区间震荡格局,实体需求支撑比较强的品种将走强,而需求比较弱的品种则走向相对温和。
货币政策并未转向
赵先卫表示,虽然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但是这并不意味货币政策全面转向,只是前期过度紧缩之后的适度调整。该措施缓解年底资金压力是必要的,但后期货币政策的调整要综合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通胀。虽然物价已经下滑,但潜在通胀的压力仍然存在,尤其是此轮物价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结果,一旦货币政策全面转向,物价恐将继续抬头。此轮物价上涨带有明显成本推动的特点,即货币推动的特点。主要问题在于流动性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停留在流通环节,造成了物价持续走高。央行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回收了流动性,流通环节的资金减少降低了物价,如果此刻贸然放开货币,潜在的通胀又将继续抬头。
二是外围经济形势。新一轮全球量化宽松已经到来,这势必加大未来全球通胀的压力,尤其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带来新的物价上涨压力,输入型通胀仍然是未来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这也将成为后期制约央行政策操作的最大不稳定因素。他预计,在短期物价下滑的背景下,为保证经济平稳发展,今年底至明年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应该都保持调整的态势,不排除在此期间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但大幅下调的可能性比较小,毕竟潜在通胀压力仍然很大。
【责任编辑: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