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我国粮食喜获“八连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3 06:01 来源: 经济日报

  本报北京12月2日讯 记者薛志伟报道:“瑞雪兆丰年”。12月2日一大早,在北京迎来今冬第一场雪的同时,国家统计局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现了“八连增”,粮食总产量也登上5.5亿吨新台阶。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

  总结今年的粮食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夏粮、早稻、秋粮季季增产,是近些年来少有的。2011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2627万吨,比去年增产312万吨,增长2.5%;早稻总产量3276万吨,比去年增产143万吨,增长4.5%;秋粮总产量41218万吨,比去年增产2018万吨,增长5.1%。

  其次是稻谷、小麦、玉米3大作物总产量超5亿吨,达到51045万吨。2011年,稻谷总产量突破2亿吨大关,达到20078万吨,比去年增产503万吨,增长2.6%;小麦总产量11792万吨,比去年增产274万吨,增长2.4%;玉米总产量19175万吨,比去年增加1450万吨,增长8.2%。玉米大幅度增产使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是九成以上增产来自粮食主产区。2011年,全国包括黑龙江、河南等在内的13个粮食主产省、区粮食总产量达到43422万吨,比2010年增产2238万吨,增长5.4%,占全国总增产量的90.5%。粮食主产区的稳产增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上升到76%。

  专家指出,今年粮食大幅度增产是在2010年粮食产量较大幅度恢复性增产、产量基数很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积极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科技支撑力度明显加大、农业气候条件总体偏好的结果。这也再次验证了粮食丰收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需要“政策好、科技强、人努力、天帮忙”。

  政策推动奠定坚实基础。各级政府积极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为夺取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随着粮食生产稳定增产行动的推进,2011年国家主要用于粮食的农业“四补贴”规模扩大到1406亿元,比去年增长17%,对粮油生产大县的奖励资金增加到225亿元,增长21.6%。另一方面,国家对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每50公斤分别提高5元至7元和9元至23元。

  科技应用助力单产提高。今年全国粮食单产达到每公顷5166公斤,比2010年提高了192公斤,提高幅度达3.9%。全国因单产提高增产粮食2127万吨,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85.8%。

  结构调整增产效果明显。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057万公顷,比2010年增加69.6万公顷,增长0.6%。其中夏粮面积2756万公顷,增加11.6万公顷,早稻面积575万公顷,减少4.5万公顷,秋粮面积7726万公顷,增加62.5万公顷。因播种面积增加增产粮食产量346万吨。在3大粮食作物中,高产作物玉米播种面积达到3343万公顷,增加93万公顷,增长2.9%;稻谷播种面积达到近3000万公顷,比2010年增加12.3万公顷,增长0.4%;小麦播种面积2419万公顷,下降0.3%,其中冬小麦面积2260万公顷,增加7.9万公顷。因结构调整,高产作物玉米和稻谷播种面积共增加约105万公顷,增产效果在400万吨以上。

  有利气候促进粮食丰收。尽管我国今年遭受了较多的极端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但总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农业气候条件好于常年,并明显好于去年,农作物受灾程度明显降低。面对冬麦区冬春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不利局面,国家财政共向受灾较重地区下拨农业救灾资金34.8亿元,充分调动了地方和农民抗灾救灾的积极性,有效地减轻了各种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