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乳品新国标"标准之争"的背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5 13: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据新华社深圳12月4日专电(记者吴涛)3日,针对有关乳品新国标的制定过程的公众质疑,卫生部有关专家进行了回应。

  那么,为何在半年前就被广泛质疑后,2010年3月公布实施的乳品新国标纷争又再起波澜呢?事实上,此次争议中,“奶业巨头绑架标准”、“暗箱操作”是继“世界最差标准”之后的新焦点。

  有关专家认为,乳品新国标如此频频引发大规模争议,深层次里是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背景下,社会不信任情绪的体现。乳品新国标要想彻底平息纷争,仍需迈过信任关。

  所谓乳业新标准“制定内幕”再次引发争议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我国乳业新标准制定过程“内幕”的披露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2010年我国开始实施的《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即新国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标准初稿由蒙牛、伊利等国内几个大企业起草,“新国标”涉嫌被大企业绑架;二是新国标讨论形成的终审稿中两项关键性标准(即每毫升鲜乳含有的菌落不超过50万个、每百克鲜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克)在最后“被神秘翻盘”,有暗箱操作之嫌;三是具体的起草单位和个人并没有公开,标准制定过程不透明。

  一些舆论质疑新国标被大企业“绑架”。有评论指出,用利益集团制定的标准规范利益集团,就像让窃贼保管保险柜钥匙一样荒唐。更有人士认为,“新国标”由大企业起草,“也就是说由企业设ABCD四个选项,然后去论证,选哪一个比较合适?那不还是在绑架吗?选来选去都是设的局。”

  “标准之争”背后本质是信任危机

  对于新国标为何如此制定,在3日做出回应前,卫生部曾在今年7月牵头组织有关部委作出过官方解释。

  根据解释,新国标将蛋白质指标定为每100克含量大于等于2.8克。最主要的考虑在于:一是我国目前奶牛饲养中粗饲料结构单一、优质饲草饲喂率低,因此生乳蛋白质含量也相对较低。二是我国绝大部分奶牛在5到9月份进入泌乳高峰期,而这期间正天气炎热,奶牛饮水多,导致夏季生乳蛋白质含量低。

  而对菌落数指标定为200万每毫升,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奶牛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仅为23.1%,5头以下比例为32.4%,这种小规模养殖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养殖水平低造成生鲜乳菌落总数相对较高。当前,《生乳》国家标准设置菌落总数的指标能够保护大量中小规模奶农的利益,维护我国奶业稳定发展。

  奶业巨头蒙牛和伊利等企业也喊冤称:企业的确参与起草了初稿,但最终稿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企业无法控制。但这些都未能平息社会质疑。

  业内人士指出,本次争议关注点集中于公开透明等问题,焦点已从标准本身是否合理发展到标准制定的程序性问题。从表面上看,乳品新国标的确存在未公布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等程序缺陷,必须改进。但从深层次看,新国标多番争论仍未平息,还与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社会上存在的普遍不信任情绪有关。

  专家认为,“标准之争”的彻底平息,首先要过的是社会“信任关”,而这需要有关部门采取公开透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等措施,化解疑点。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