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中国航天空间站时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8 03:01 来源: 经济日报上图 10月7日16时2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法国制造的W3C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自美国实施对华卫星技术出口禁运12年以来我国首次为西方卫星运营商提供商业发射服务。
新华社发
随着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太空约会”的顺利完成,中国航天人用完美的表现向世界证明——中国成功叩开了空间站时代的大门,成为第三个完整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自1992年确定发展载人航天工程战略后的近20年间,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日,记者走进了交会对接任务的主要承担方、研制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首次对接堪称完美
“虽然‘神八’没有载人,但一切都是载人的标准,质量和可靠性是首位的。不论是运载火箭的20多万个零部件,还是飞船、目标飞行器等产品数十万个元器件,都容不得半点闪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童旭东感慨地说,“‘天宫’与‘神八’的成功交会对接,应该说基本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二步第二阶段的目标——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飞船从一号到八号,每一次升级都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神八”全船600多台套器材设备,改进的达到40%,全新研制的占15%。
承担发射任务的改进型长二F运载火箭进行了190多项改进,在运载能力和入轨精度上均有很大提高,可以说是一枚“全新的火箭”。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罗晓阳说,这次的火箭入轨精度用射击来描述,相当于在2公里以外打靶,误差不到2厘米,飞船调整飞行所耗费的燃料只用了原来预想的1%。
交会对接机构是此次任务的关键。对接机构有几个接发指令的控制器、百余个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十几台电机传动着上千个齿轮和轴承,进行力的传递,接插件、电缆紧固件等有上万个。
在没有任何外援和经验借鉴的情况下,仅靠有限的资料,通过自己设计、研制,终于在1999年拿出了第一套对接机构原理样机。此后,关键技术逐个突破并试验成功。“16年漫漫研发路,凝聚的是航天人的心血和磨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贾可说。
除此之外,此次交会对接还突破了控制系统、组合体飞行、保证低轨道飞行器的长寿命等几大技术。“任务圆满成功不能代表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成熟,但我们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童旭东说。
朝气蓬勃的年轻团队
航天科技捷报频传的背后,有一支朝气蓬勃的航天团队。
在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的仿真试验室,制导系统组的主任设计师吕新广正在一台模拟器前检测制导系统的指标数据。出生于1978年的他洋溢着青春气息,已多次获得全军科技进步奖和航天科技进步奖。
宋征宇8年前担任长二F火箭副总设计师,那年他才33岁。他告诉记者,在今年的长二F研制工作中,培养了一批80后的年轻人才,明年“神九”、“神十”研制时,会把他们推到更具挑战性的岗位上,让他们担负起主要责任。
据了解,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现有人员队伍中,青年一代已占到三分之二以上。具体到载人航天研制队伍,35岁以下占到80%。在航天领域国际上普遍面临老龄化的趋势下,对中国航天事业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航天研制队伍的氛围特别好,不仅敢于给年轻人机会,而且制订了完善的标准规范和有效的知识传承机制,再加上老专家技术指导和把关,以及不同型号团队之间的交流、独立复核复算,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年轻人的设计质量,保护他们的成长。”由于承担“天宫”和“神八”连续两次发射任务,宋征宇此次在酒泉整整待了106天,在采访中,他只表现出对“天宫”和“神八”成功交会对接的激动,而对自己的付出却不曾提及。
“这是代代传承的航天文化。经过锻炼,很多年轻人不仅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家,更在工作中将国家利益与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紧紧结合在一起,牢固树立了奉献意识与大局意识。”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总指挥尚志说。
上至总设计师,下至车间员工,交会对接的每个任务环环相扣。当记者问起“谁的贡献最大、表现最突出”时,得到的是这样的答案:“航天是个系统工程,每个人都是螺丝钉,只有组织目标实现了,个人的梦想才能达到。”
努力迈向航天强国
首次交会对接圆满成功举国欢庆,然而,航天科技集团的科技人员稍加整顿,又马上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5日上午,宋征宇和他的团队一起商讨年前需要完成的可靠性裕度试验。“就是想象比太空实际还要严酷的条件对火箭进行试验。”宋征宇说,“高密度发射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要统筹安排好,尽量避免让大家长时间加班。”
按照计划,“十二五”时期至少要发射百颗卫星。明年,我国将发射“神九”、“神十”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并将实现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在2018年前,我国还将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试验室。
尚志说,近年来空间技术研究院经常接待外国元首、航天同行前来谈航天合作,这是中国航天实力提高的集中表现。
除了承担载人航天、探月、北斗导航等工程外,航天科技集团还加快拓展国际化步伐,逐渐在世界航天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如成功发射欧洲W3C商业通信卫星,是自美国实施对华卫星技术出口禁运12年以来我国首次为西方卫星运营商提供商业发射服务;签约白俄罗斯通信卫星项目,标志着集团整星在轨交付业务首次打开欧洲市场;顺利交付俄罗斯空间环境模拟器,实现航天大型成套设备向航天强国出口零的突破……
茫茫天地间,神舟傲苍穹。中国航天人正以坚定稳健的步伐实现国人太空家园的梦想,推进太空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推进器。尚志说,“我们这代人必须加快步伐,使中国航天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