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十年 中国狼走出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8 07:1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汽车十年
从合法造车到海外并购
行 业
市场与技术
双重较量
中国汽车产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获准造汽车的都是国企,有心造车的民营企业,却被挡在体制之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锤子落定,中国汽车行业终于向民营车企打开大门。但无论国有抑或民营,青涩幼小的中国车企以同样忐忑的心情迎来了兴致勃勃冲进来的洋车世界。
2001年中国汽车总销量是238万辆。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汽车的黄金十年就此触发。
“那时很多海外车企品牌老总就已意识到,一个伟大的市场正在诞生。”罗兰贝格汽车行业高级分析师张君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入世成就了中国这个伟大的汽车市场。
繁华的背后也有隐忧。中国汽车市场这十年飞速发展,但自主品牌车型销量只占据不到30%的市场份额,超过70%的市场份额被海外品牌的车型占据。而且自主品牌的销量份额今年来还有所下滑,因为技术的缺乏,自主车企未来的发展前景很不明朗。
中国入世谈判时,在汽车行业是留有一手的。世贸组织答应给中国汽车行业六年的保护期,对海外车企与中方的合资企业,国家政府也有条件限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中方获悉外方的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我们的汽车行业对于入世获得了两大优势,一是全球最大的市场,第二就是学会造车了”,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快人快语,他说:“我用词很客观,我们不是领头造车,不是造好车,只是会造车了。”
张君毅也表示,中国车企生产车辆基本不存在问题,但是关键技术还是掌握在外方的手里。如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的先进技术外方是不会拿出来共享的,合资企业的中方和自主品牌在这一块的技术确实比较薄弱。
中国贸促会汽车委员会会长王侠认为,关键技术是一种能力的积累,中国车企要学到关键技术不容易,自主车企未来的出路还在于努力积累,创新自主。黄金十年过后的汽车市场,中国自主车企如何实现技术突破,达到国际汽车大品牌水平或超越他们,这是摆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决策者面前的一道大命题。
企 业
吉利10年成为吞象巨蟒
2001年11月9日,吉利汽车的当家老大李书福正沉浸在实现梦想的巨大喜悦中,因为这一天,他所生产的吉利豪情终于登上了中国轿车生产目录,为了这个轿车生产资质,李书福已经奔波了7年。而在2011年的11月,李书福已经成为吉利汽车和沃尔沃轿车公司的董事长,10年前吉利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10年后,吉利成为中国第一家收购海外汽车公司的跨国企业。
从1994年开始,李书福便开始着手造起了汽车,但是在中国要生产汽车必须先要通过国家审批,进入汽车目录,但是当时这对私营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李书福回忆,“因为当时国家不同意生产汽车,所以我们就先生产摩托车,吉利是全中国第一家私人生产摩托车的企业。”此后多年,吉利一直在为一张轿车“准生证”而奔波。
李书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国家不同意吉利进入汽车领域的唯一理由,是说这个行业太深,竞争太激烈,吉利进去一定失败。”对于这一论调,李书福不甘心:“我们希望国家能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做轿车梦,几十亿的投资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分钱,一切代价民营企业自负,不要国家承担风险。”
一方面是李书福不屈的信念,一方面是国家希望在加入WTO之后,国内汽车工业在面对国外的冲击时能够多一分竞争力。终于,在中国加入WTO的前10天,吉利以夏利为原型的第一辆汽车“豪情”正式登上了中国轿车生产目录。由此,吉利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
不可否认的是,在2001年的时候,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属于落后水平,当时国内汽车工业规模小,汽车产品数量少、技术含量低,但是售价却很高。因此在入世之前,不少业内人士预测,加入WTO后,中国汽车产业会因为国外大量低价、先进的汽车涌入而导致崩溃。
面对这样的冲击,李书福选择迎难而上:“失败了,就当是教训;成功了,就当是经验。”
吉利成功了,十年一路走来,吉利创造了无数个第一:2003年,吉利制造出第一辆国产跑车“美人豹”;2008年,吉利提出战略转型,打造第一个自主品牌中的高端品牌;2010年,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成为第一家收购国外汽车公司的中国企业。
在吉利汽车之后,又有多个民营企业加入到汽车制造行业中来,其中包括比亚迪、长城以及力帆汽车等等。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在入世之后发展迅速,这些民营汽车企业在与跨国的合资企业竞争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在近日举办的“加入WTO十周年中国汽车高峰论坛”上表示,过去10年间,我国汽车产量、产值、产品出口额大体增长了10倍,汽车产销从200万辆增长到1800万辆。而且轿车产销中自主品牌所占比重从不到2%增长到25%,这些自主品牌轿车大多数来自于民营汽车企业。
数 据
十年产量陡增近十倍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入世这十年间,汽车消费需求逐年增长,中国车市空前繁荣,汽车年产销量由2001年的200多万辆,陡增近十倍,车型更是从数十款发展至今天的200余款,中国汽车行业经历的巨变有目共睹。
2002年各种汽车累计生产325万辆,较2001年净增90万辆。轿车的产销量均突破了百万辆,同比增长56.14%。2003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44.37万辆和439.0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5.20%和34.21%。据海关统计,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2004年我国汽车工业结束了上两年井喷式的增长,步入到平稳发展阶段。全年汽车产销分别为507.05万辆和507.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11%和15.50%。2005年全国汽车累计产销570.77万辆和575.82万辆,自主品牌经济型轿车成为2005年市场亮点。2006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销售市场,汽车销量727.97万辆,同比增长27.32%,其中,上汽集团以122.40万辆的年销量超越一汽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公司。2007年汽车产销888.24万辆和879.15万辆,同比增长22.02%和21.84%。上汽、一汽和东风三大汽车集团占全国汽车销量的近一半。2008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增长5.21%和6.70%。这是自1999年以来,国内汽车产销增幅首次低于10%。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国产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2010年中国刷新全球历史纪录,汽车产销均超过1800万辆。截至201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为7801.83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为5938.71万辆。2011年1-10月,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500万辆。1-10月汽车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24.93万辆,出口市场成为拉动今年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力量。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编者按
入世十年,在与国外巨头的较量中,中国本土企业由弱到强,完成了一轮伟大的进化。如今的许多行业企业,俨然已成长为一匹身形健硕的狼,勇敢地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过去十年间,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的同时,中国的本土汽车品牌也开始走出国门,一轮轮国际并购风生水起。
过去十年间,中国的电子商务异军突起,中国制造的商品通过网络卖到世界各地。2010年全年,中国外贸在线交易市场收入规模突破100亿元。
过去十年间,中国从钢铁净进口大国变为净出口大国。中国家电业也在十年的国际化摸索与突围中,规模从2001年的不到2000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9642亿元,出口则从2001年的7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500亿美元。
本报记者
江云花 冷宇 王亚菲 麦田 祝剑禾 李斌 张艳
制图 杨佳宁
家电
十年
国际化浪潮中成长
重创后觉醒
蜕 变
中国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回忆当初谈判选择要保护的国内行业时,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说中国家电是一个皮实的孩子,所以就没被划入受保护之列,采取了基本不保护的谈判方针。
不过很快,皮实但是尚属瘦弱的中国家电受到了海外家电巨头的集体冲击。入世之后,日立、东芝、松下、LG、三星等跨国家电企业纷纷宣布将加大对华投资力度或转移生产线,抢占中国家电市场份额。国内家电厂商不得不降价应对,爆发了一轮惨烈的价格战。
国内家电行业经受入世的第一波冲击之后,行业龙头开始缓过神来,并尝试迈出自己的国际化步伐。
2002年,美国纽约曼哈顿百老汇大街1356号,在这个国际资本心脏地带,海尔花费1400万美元买下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大楼设立了自己在美国的总部,并且将这座拥有77年历史的大楼重新命名为“海尔大厦”。这一度成为海尔国际化的标志,海尔也由此奠定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标杆的地位。而事实上,早在1999年,海尔便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设立了工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建厂的中国企业。而截至目前,海尔已经在海外设立24家制造工厂以及8个研发中心。海外建厂成为海尔国际化的特色模式,也被外界描述为“造船出海”。2010年,海尔的出口及海外收入占到总销售的近三成。海尔也因此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第一家总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
与海尔国际化的“先难后易”相比,TCL走的就是“先易后难”之路。TCL最先介入的海外市场是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到了2002年,TCL收购了德国企业施耐德,走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小试牛刀之后,TCL国际化进程开始提速,在2004年先后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和阿尔卡特手机,TCL董事长李东生也由此声名大噪。TCL的国际化模式则被外界评价为“借船出海”。在经历了收购带来的巨额亏损后,TCL目前已从十年前的区域性品牌变身为海外收入占到总销售四成,并且初步完成国际化布局的跨国家电企业。
前行路漫漫
展 望
家电业十年的国际化摸索和突围证明,这个“皮实的孩子”确实扛得住,并且很争气。中国家电行业规模从2001年的不到2000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9642亿元,今年则有望突破1万亿元,而出口则从2001年的7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500亿美元。但是靓丽的翻番增长数据背后,中国家电的国际化依然前路漫漫。
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参与完成的《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也针对中国家电的国际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家电企业要适时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提高境外生产的比重,形成国际化的产业布局。同时,自主品牌要进入国际主营销渠道,在国际市场中的销售比重要达到30%;发展5个左右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及3-5个国际知名品牌,龙头企业自主品牌出口比例要达到本企业出口量的50%以上。
国内家电行业资深专家刘步尘指出,中国家电在过往十年国际化历程当中,完成的只是产品的国际化,品牌的国际化还未达成。
中国家电的国际化,可能还需要更多个十年。
钢铁十年
从进口大国到出口大国
成 就
WTO有力促进钢材出口
2001年,我国粗钢产量17056万吨,净进口1893万吨(折合粗钢)。2006年,我国成为最大净出口国,当年净出口3396万吨。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指出,加入WTO有力促进了我国钢材出口。商务部于2004年6月出台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外贸经营权的彻底放开,钢材出口成本下降、效率大大提高。
加入WTO后,我国可以无条件享受其它成员方享受的最惠国待遇,享受关税减让和消除非关税壁垒带来的好处。我国可用WTO原则解决国际贸易争端,从而避免发生或减轻受损害的程度。
同时,钢材进出口渠道更加通畅,对于企业自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速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经营理念与国际市场接轨,全面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
挑 战
欧美反倾销摩擦不断
成为钢铁出口大国的同时,我国钢铁业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
徐向春介绍,由于钢铁产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且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国家都视其为战略性产业进行保护。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统计资料,自1999 年1月1日至2005 年6月30日,在世界各国发起的2743件反倾销案件中有803件出自钢铁行业,占反倾销案件总数的29.3%,位居所有行业之首,中国受害最大。2007年是我国出口的钢铁产品遭到国外反倾销调查最多的一年。案件共计15起,同比增长87.5%;涉案金额约为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倍。
徐向春介绍,这些摩擦主要来自美国以及欧洲等地。
在应对反倾销方面,中国钢铁行业也在不断的摩擦中积累经验。
电商
十年
一根网线连接全球
成 就
去年在线对外贸易规模破万亿
中国加入WTO,对中国互联网来说,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电子商务。专做在线贸易的阿里巴巴、敦煌网、慧聪网、易唐网等,凭着一根网线,将中国千千万万的中小卖家组织起来,将自己制造的商品在线销售给全世界2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易观国际报告显示,2010年全年中国B2B外贸在线交易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交易规模。
敦煌网CEO王树彤在电子商务领域有着多年从业经历。她认为,入世让中国与世界的贸易环境更加开放,市场环境良性竞争,WTO允许更多的海外公司进入中国,敦煌网就增加了很多海外合作伙伴。目前,敦煌网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支付平台PayPal在亚太区最大的合作伙伴以及其全球第六大合作伙伴。
“WTO也让中国纺织类、机械配件类的商品有了很多的发展空间,不再受到最惠国或者反倾销的威胁。这类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出口贸易,并且享受平等的外贸待遇。这对于在线外贸来说是个推动”,王树彤深有感触地指出,目前,中国参与在线外贸的中小企业尚不足百分之零点一,而这一比例可能在2012年达到百分之一,可见中国在线对外电子商务潜力巨大。
阿里巴巴B2B资深总监顾建兵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的时间发展成了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第一出口大国。现在的出口量是2001年的6倍,世界出口总量份额翻倍。而进口量也飞速增长,从世界第六大进口国变成世界第二大进口国。
顾建兵指出,外贸出口十年的增长,也是阿里巴巴客户十年的大发展,截至2011年9月30日,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共有2380万名注册用户及200万个企业商铺。2010年全年,阿里巴巴总收入为人民币55.576亿元,同比增长43.4%,净利润人民币14.695亿元,同比增长45.1%。
诚信考验电商未来
考 验
对外贸易电子商务虽然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诚信这块商业基石却是中国网商需要继续夯实的。今年2月, 阿里巴巴B2B公司突然自揭伤疤,宣布经公司内部调查发现,在阿里巴巴B2B对外贸易平台上,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分别有1219家和1107家的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全球买家。阿里巴巴内部近100名销售人员协助参与。
阿里巴巴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涉案的商户店铺均为特意设立以作诈骗全球买家之用。阿里巴巴随即对内部涉案人员作出处理。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卫哲和首席运营官李旭晖引咎辞职,B2B公司原人事资深副总裁邓康明也引咎辞去集团CPO,降级另用。此事,在海内外掀起轩然大波,海外企业对中国电子商务的诚信度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顾建兵表示,阿里巴巴此后采取了一系列手段不断提升平台供货商质量,挽回阿里巴巴在国际上的声誉。2011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推出“实地认证”服务,每一个供货商要加入阿里巴巴成为付费会员时,继第三方完成根本的审核和验证后,阿里巴巴代表再额外进行第二层的实地认证,以证明其业务的合法性。 阿里也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实验性推出第三方担保和付费验货服务,为采购买家提供更高的保障。
今年9月份,阿里收到付费会员有关欺诈的投诉个案同比下降75%,更高质量的供货商群体也吸引了更多的买家,从而提升了平台的活跃度。
除了诚信问题,王树彤指出,在线外贸最大的壁垒是用户对于在线外贸的认识和应用问题,需要国家和敦煌网这样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地培育市场。
不过,王树彤还是认为中国的在线外贸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会成为未来电子商务以及外贸的主流。“2010年75%的国外公司都会用在线方式选择在中国采购,这个机会我们不仅要看到,还要把握住。中小企业往往拥有很好的货源,但是由于缺乏电子商务经验,这些优质货源很难与市场对接,这就是中国在线外贸电商的机会”。
(责任编辑:林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