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投资行为中的自我取消现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0 02:1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周增军

  市场终究会取消所有的市场英雄。

  我这么说的意思是,和生命一样,投资行为首先是在时间轴上展开的,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即便功底深厚、方法独到,“运气”的成分依然不容忽略:经验形成惯性,而时间不会弯曲,每一个机会都是“新”机会,每一个风险都是“新”风险。

  比如,美国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2008年押注次贷市场崩盘,一战成名天下知,2010年个人收益更是高达50亿美元。但今年以来,保尔森旗下基金损失惨重,业绩创17年来最差水平,其优势基金和优势增强基金跌幅均高达40%左右。

  在职业投资人中,类似保尔森这样的情况显然不是特例。比如,另一位基金经理比尔·米勒,在次贷危机之前曾被誉为十五年来最伟大的基金经理,但在2008年的市场中,因为“抄底金融股”,比尔·米勒管理的基金最大跌幅超过55%。

  时移势易,各具禀赋的投资人在时间轴上的表现此伏彼起实属常态。但如同时考虑到其管理资产的规模变化这一因素,这件事情可能就会呈现出另外一种况味。

  举个例子,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基金经理用十年时间把一只小型封闭基金从1亿元的规模做到了10亿元的规模,十年而十倍,名声大噪。然后,他开始接受新资金的进入,蜂拥而至的新资金把他的资产管理规模迅速推高到了100亿元。接下来的一年,“很不幸地”,他亏损了10%。

  听起来,只是10%而已,但在规模上,这个损失额超过了过去十年来他为投资者创造的全部利润额。短短一年时间里,他就把自己取消了。

  这几乎是一个寓言,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领域内,反复出现在不同的人身上。

  比如,一家私募基金,在2009年的反弹市中,重仓“低价概念股”,远远跑赢大市,声名鹊起,于是新资金蜂拥而至,但“很不幸地”,这家基金在2010年开始踏错节奏落后大市;还比如,一家私募基金,在2010年坚定做多“稀土、高铁”板块,大获成功,于是新资金蜂拥而至,但“很不幸地”,这家基金在2011年的“无主题无趋势”市场中,表现大幅落后……

  当然,也有另外的表现方式。比如,一家公募基金押注一只“故事股”,随着股价的攀升仓位也在不断加高,然后,股票停牌,再然后,公告“故事”破灭,股价复牌后接连几个无量跌停……

  甚至在宏观经济方面,大体亦如是。比如,次贷危机发生前后的美国银行业,欧债危机发生前后的欧洲银行业。也许还要包括中国的房地产行业……

  大浪淘沙,沙随浪卷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