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海PM2.5十年监测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0 07:2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承 上海报道

  核心提示:虽然上海官方目前尚未公布PM2.5数值,但由国家环保部称,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地区“PM2.5和O3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

  又到年底,庄国顺开始筹划为这一年监测到的上海PM2.5数据作总结。

  庄是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气化学研究中心主任,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已连续8年开展对上海市内环境空气PM2.5数值的监测。

  庄对20多天前上海的灰黄的天还有印象。据载,2011年11月13日至14日,申城天空一直呈现灰黄色,有市民向媒体表示,“散步后出现喉咙不适”。

  作为灰霾天气重要指征的PM2.5 数据引人关注,“11月13日晚间7至10点,有3个小时的PM2.5数值高达200微克/立方米,而两天平均PM2.5浓度也已超过了100微克/立方米”,庄称。

  根据庄国顺团队对上述两天PM2.5数值观察,发现13日晚间22点15分左右,测得的PM2.5数据高达约210微克/立方米,如果按照国家环保局最新公开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技术规定》(三次征求意见稿)标准,则其对应的空气质量分指数已超过200,属于“重度污染”级别。

  然而根据上海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分时段预报,2011年11月13日上海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并预计当天夜间为良。

  从北京到上海乃至其他城市,增加PM2.5等指标预报,使空气质量预报更科学客观,变得迫切。

  “即使从零起点开始,从设备引进到人员培训,国内一所城市只需约1个月就能开展PM2.5的监测”,庄国顺说。

  上海市环保局最新表态,将力争第一批开展PM2.5日报预报试点工作。

  “按照上海目前具备的技术、人员条件,已经达到马上就可以公布PM2.5数据的水平”,庄说。

  十年监测

  早在1999年3月,上海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叶伯明等教授,联合香港科技大学、通用汽车科研人员,共同开展了对上海市内环境空气中PM2.5数值为期一年的监测。这是据文献记载,最早在上海开展相关监测的团队。

  该团队在上海同济大学校园以及位于居民区的虹口区海南路,分别放置了两台PM2.5监测器。论文称,从1999年3月开始一年间,海南路和同济大学PM2.5监测器统计的数值显示,前者测得的上海年平均PM2.5浓度达67.6微克/立方米,后者为62.4微克/立方米。

  而按照环保部最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PM2.5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为35.0微克/立方米,按此标准,当时的数据就超标100%以上。

  作为研究成果,2003年,一篇长12页的英文论文《上海PM2.5一年期的浓度和化学组成》(Concentr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M 2.5 in Shanghai for a 1-year period),发表在国际著名大气环境领域杂志《大气环境》上。

  也就同一年,以庄国顺领导的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正式在上海进行系统性、持续性的PM2.5监测,并延续至今。

  他们将三台PM2.5监测器分别放置于杨浦区复旦大学、宝山区桃浦地区以及位于东海的小洋山海岛。“分别代表居民区、工业区和海面三个指标性的地域,”庄国顺解释,“我们认为这三个地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上海PM2.5十年监测路

  2006年,庄国顺将该团队测得的2003年至2006年上海PM2.5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在《大气环境》杂志上发表论文。来自复旦官方的报道称,这篇论文成为《大气环境》杂志中,2006年至2011年间,中国大陆唯一入选的引用率最高的10篇论文之一。

  “根据我们团队测得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今,上海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年平均数值在40-60微克/立方米之间,与当年北京的空气质量水平差不多。”庄国顺对本报记者透露,“而且近几年来,该项数值呈现略微加重的趋势。”

  来自官方的数据,也证实庄国顺团队研究数据的可靠性。一位接近环保部门的专家向本报独家透露,据该机构统计,“现在上海年平均环境空气PM2.5数值在四十几微克/立方米的水平”。

  但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则称,“近几年上海环境空气中PM2.5数值持续向好,不过下降的幅度不大”。

  伏晴艳称,早在2000年,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就已开展对PM2.5的探索,2005年开始,有4个站点保留了较为连续的PM2.5历史数据。

  伏介绍,按照国家规范,发布具有代表上海PM2.5平均水平的数据,需要在上海市内的国控点采集,但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现有的PM2.5监测点位,绝大多数为非国控点,主要由郊区和郊县监测站在近1年内建设的,“均为前期的探索性工作”。

  伏透露,上海市有10个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站点,是根据国家规范设定并经环保部批准的站点,主要位于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代表城区居民区、商业和交通繁忙区等地,但其中拥有PM2.5监测设备的仅为3个,目前对开展PM2.5日报的方案,亦尚在论证中。

  健康杀手

  虽然上海官方目前尚未公布PM2.5数值,但11月由国家环保部公开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称,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地区,“PM2.5和O3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重金属等有毒污染物污染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威胁公众的身体健康。”

  来自学术界的相关文献亦证实,在上海PM2.5浓度增加时,呼吸科、儿呼吸科门诊人数也相应增加。还有文献指出,PM2.5浓度增加时,还会引起城市总死亡人数的增加。

  2011年7月,国内《环境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由上海市环保局支持的基金项目文献。在这篇题为《上海市霾期间PM2.5、PM10污染与呼吸科儿呼吸科门诊人数的相关分析》的论文,对上海市6所大中型医院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医院呼吸科、儿呼吸科日门诊人数及霾天PM2.5、PM10的浓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霾发生当日,PM2.5日均浓度每增加34微克/立方米,呼吸科、儿呼吸科日均门诊人数分别增加3.2%和1.9%”。

  2004年5月,《卫生研究》杂志刊登名为《上海市A城区大气PM10、PM2.5污染与居民日死亡数的相关分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该论文称,在控制了时间长期趋势、气象、季节、一周日效应混杂因素等影响后,发现“当大气PM2.5浓度上升10微克/立方米时,总死亡人数上升0.85%”,结论是“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具有潜在的急性人群健康危害”。

  “PM2.5颗粒由于直径小,能够轻易进入人体的肺泡甚至血液,”庄国顺称,“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危害极大。”

  争议新国标

  在国家环保部最新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新的含有PM2.5监测项目的标准,将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距离现在尚有4年左右。

  此间一些民间组织及专家呼吁将该时间尽量缩短,提早公开PM2.5数据。

  “一个省或直辖市拿出几十万、几百万引进十几台PM2.5监测器,真的很困难吗?”庄国顺质疑,“而且PM2.5机器基本为自动工作,即使每台机器需要配备一至两位技术人员,但相关知识学习几周就会了。”

  伏晴艳则透露,目前国内的PM2.5仪器均为进口,按照原理不同,价格在20万-30万间,每台每年维护的成本为3万-6万。

  资金暂且不论,标准本身“就低不就高”还有争议。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到,PM2.5年平均值的一级、二级浓度限值标准,分别是15、35微克/立方米,这被庄国顺认为是人为降低了空气质量优良率的门槛。

  “国际卫生组织推荐了PM2.5三档标准,但这份将于2016年实施的修改意见中,采用的是最低一档的标准,”庄国顺称,“而且即便如此,也需要国家未来4年花大力气整治空气污染,才能达到这个最低标准。”

  庄国顺说,据他们团队统计,“现在上海每天PM2.5平均浓度几乎都在40-60微克/立方米左右,远远超出新国标中PM2.5二级浓度限值”,这意味着上海目前很难达到上述标准。

  “现在上海能找到一天PM2.5浓度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的都很困难”, 庄国顺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