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动摇的日本 不动摇的真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1 07:5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动摇的日本不动摇的真实

  《祝之岛》中坐在船头钓鱼的老爷爷。

  【作者】陈娟

  这是一场以展现震后日本为主旨的纪录片展映,关于一个国家和他的人民如何在伤痛中自我疗伤这一问题,每一个镜头都有其个案但同样真实的答案

  大海啸之后

  杂乱的废墟旁边,五颜六色的书包排成一列摆在角落里,灰灰的玩偶挂饰躲在一边,一脸木然。一个中年男人对着镜头讲述刚刚经历的那场海啸,确定儿子被海啸卷走后,他和另一个父亲从学校一路哭到家。青年男子找到自己的车,却一直没有勇气去翻找家人的遗物,因为不敢相信所发生的一切……纪录片《大海啸之后》里许多个这样的画面,镜头前人物的面孔都很平静,没有嚎啕大哭,人们再见的时候总会说“谢谢”和“加油”。

  “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痛苦,但是他们会为我(作为拍摄者)考虑,并且会考虑受众的感受,所以他们不会表露出强烈的感情,而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在镜头前保持冷静。”12月3日,“2011real日本纪录片影像交流会”现场,导演森元修一向中国观众讲述拍摄背后的故事。

  对于日本人来说,2011年是难以忘怀的一年。3月11日地震发生时,森元修一正在东京。两周后,他背着摄像机只身一人来到仙台、东松岛和石卷市,用一帧一帧的画面去记录那一特殊时刻人们真实的生活和感情。

  面对那些电影里才出现的触目惊心的场景,刚到震区的森元修一无法编织自己的思绪,更无从知道怎样去接触幸存下来的人们,只能“原封不动”地拍摄记录。当74分钟的影片完成时,他开始思考“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我们新的价值观在哪里?”

  祝之岛

  这似乎是所有日本人正在思考的问题。大地震晃动了整个日本,面对政治、经济以及核电站事故的不安,动摇中的日本人似乎正在逐渐迷失未来。

  纐纈AYA,一个瘦弱的女子,留着干练的短发。她把镜头对准了核电站建设和坚持29年反核运动的祝岛居民。和祝岛上的居民共同生活的两年时间里,她以居民“朋友”的身份拍下了《祝之岛》。每周一次的如同春游般的反核游行,只有三个学生的小学,老爷爷坐在船头一条一条钓鱼的怡然自得,以及在梯田里播种、插秧、收割,在石墙上刻字……几乎每个镜头都在诉说着当下的日本,老龄少子、核电污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关于祝岛的未来,纐纈AYA没有过多的铺设。但似乎又有一个既定的结局:总有一天老人们死去,年轻人不会回来,核电站会建好,所谓的抗议最终会失去意义。

  奶奶的味道

  大海啸发生时,澄川嘉彦导演一家被困在《TAIMAGURA 奶奶》影片中的Taimagura(译为大麻座)。没有电,没有通讯信号,一家五口点蜡烛,汲取泉水,他们甚至还开了一个主题为“为什么我们每天能活在这里”的家庭会议。而2011REAL执行委员会代表岩田三四郎正在中国,他从北京街角水果店的电视机里,看到了海啸吞没日本东北城镇的画面。

  Taimagura,在日语里意为“通往森林深处的幸福”,那是日本岩手县中部早池峰山下的一块开荒地。自称“TAIMAGURA 奶奶”的向田在那里耕种着五反地(反,日本的面积度量单位,一反=992㎡),并以此为生。一年四季,做味噌、做豆腐、种土豆、犁地、播种……如此这般循环往复,不曾变换。跟各种小生命生活在一起的安心和喜悦让奶奶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亘古不变的大自然在四季更替中也把奶奶的生活点綴得丰富多彩。

  奶奶把自家种的土豆串起来,挂在冰天雪地的外墙上。土豆在夜里冻出水,结成冰,到了白天再融化掉。渐渐土豆就没了水分,可以直接磨成粉,做成土豆饼吃。她有个房间,天花板上挂满一坨坨味噌。她对着镜头讲:我觉得味噌是有生命的,这可不是味噌讲给我听的。

  如果说《TAIMAGURA 奶奶》让人“闻到一股奶奶的味道”,那么《大家庭》更多带给我们的是生命的悸动与活力。1999年,早已厌倦城市里高速运转生活的澄川嘉彦辞去NHK电视台节目制作人的工作,一家人搬进TAIMAGURA的山里,感受日月星辰变化和四季交替的田园生活。后来,他把整个家庭琐碎的日常生活,劈柴、摘桑葚、养小动物,种树,种花等等拍到镜头里。

  尽管回归农村,走向自然并不是每个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但至少这是迷茫中的一种向往。“正是由于地震,才让我们先感知到既非金钱也非物质的东西的珍贵。或许,信仰万物有灵,依赖自然而生息的日本人的长处就在于此吧。”岩田三四郎说。

  (责任编辑:刘阳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