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落马 政策收储角色受质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00:4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贪腐案接连发生,中储粮优势地位受质疑
本报从多个渠道获得证实,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李长轩已被有关纪委部门带走调查,尽管具体细节尚未披露,但在中国粮食主要产区由上至下接连发生贪腐等案件已让中储粮的角色遭受质疑。
在李长轩落马之前,相继有中储粮许昌直属库及其襄城分库、安阳直属库滑县分库、河南周口直属粮发生多起贪污腐败以及携款潜逃事件。今年12月8日前后,李长轩落马的消息在粮食行业内逐渐流传开来。
中储粮一位地方粮食局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地方粮食系统能不能吃上饭,能吃多少,很大程度上要看中储粮的脸色。
中储粮本身并没有如此之大的“魔力”,但是近年来的政策性粮食收储让中储粮在粮食领域已经建立了无人能及的优势地位。
为了保证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收入的持续增长,近年来国家每年都公布小麦等粮食作物的最低收购价制度,并对大豆等粮油作物进行临时收储,为农民收入提供托底支撑。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储粮政策性粮食收购数量总体呈现大幅增长态势。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0616亿斤,合5.308亿吨,中储粮当年收购的粮食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8.6%。
按照国家公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制度,以水稻为例,收购1斤水稻可以获得每市斤2.5分钱的补贴,小麦与之类似。在河南这样的粮食大省,中储粮直属库较多,但也无法做到每个县都有一个直属库,必须委托地方国有粮食系统或者民营的粮食贸易商代为收购,让谁收不让谁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储粮,只有中储粮同意或者认定的贸易商才能拿到粮食收购的补贴,因为粮食收购的补贴由财政部统一拨付给中储粮,中储粮再逐级下发。
业内人士介绍,粮食是大宗产品,收购需要大规模的资金,而粮食收购资金一般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提供,收购粮食的贷款常规流程也是农发行统一下拨至中储粮,如果中储粮不点头,地方粮食局长出面也拿不到农发行贷款,收购粮食更是无从谈起。
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颁布的《2011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为例,中储粮确定的委托收储库点按最低收购价收购中晚稻所需贷款(收购资金和收购费用),由所在地中储粮直属企业统一向农发行承贷,对于没有中储粮直属企业的市(地)区域,为保证收购需要,可暂由中储粮分公司指定该区域内具有农发行贷款资格、资质较好的委托收储企业承贷;收购结束后,贷款要及时划转到中储粮公司直属企业统一管理。因此每到收购季节,一些地方粮食局长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到中储粮争取贷款。
粮食收购进入粮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粮库为中储粮保管粮食,每年每斤粮食可以获得3.5分钱的补贴,但是由哪个粮库来保管,保管多少数量的粮食,也取决于中储粮。
上述人士说,按照国家的定位,中储粮承担的是粮食“蓄水池”的作用,应付国家在战争、饥荒时粮食供应需求,但是近年来又将中储粮划归国资委管辖,要考核中储粮的利润指标。
国内一家大型小麦加工企业的人士告诉记者,企业参加粮食拍卖,除了支付拍卖应付的货款,还得额外向一些中储粮的库点支付每吨40~50元的“出库费”,有的地方多达60~70元,而加工一吨小麦的利润也只有40~60元,这种出库费一般都是给粮库主任,没有任何发票和收据;此外,要获得这些小麦,企业需要提前将资金打进中储粮的账户,但是往往2~3个月后,小麦还没有出库,因此该企业在今年很少参加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拍卖,宁愿以高价在市场收购新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