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一榜知天下”,如何出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00:44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专访2011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主创

  “一榜知天下”,如何出炉?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北京报道

  陈红兵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助理、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总导演

  韩青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副总监

  鄢闻余

  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总导演

  12年里,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中梳理出中国经济的年度骄傲?每一年的评选历程,历经了怎样的艰辛?如何确保榜单的公正、公开?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台前幕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榜单如何诞生?

  《中国经济周刊》:策划这份榜单的初衷是什么?

  韩青:11年前,榜单还只是当时《经济半小时》的特别节目,《经济半小时》在做节目的过程中发现一年的报道下来,很多人、很多事确实值得说、值得看,光靠日常的篇幅有的时候不够容纳,所以一直想策划做一个对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梳理,通过这个年度人物的梳理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最初的一个思路。作为我们频道最老的节目,《经济半小时》今年22岁了,也可以说这个节目是我们频道的孵化器,我们所有的栏目基本都是围绕这个栏目延伸出来的。

  《中国经济周刊》:您觉得现在榜单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韩青:我的感受是一年一年的精彩,人物的精彩。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这30年里有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来的这十几年,可谓风云莫测,人物精英百出,所以我们也很骄傲,从2000年开始,至今我们已经梳理出了100多位获奖者,而这100多个人确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精英。很大的变化是评选出来的人物和他们的公司越来越好,中国经济越来越令人骄傲,评选的各方面流程也越来越完善。

  《中国经济周刊》:如何确保评选的公正、公开?

  韩青:其实评选标准一直是固定的,有四项标准基本不变:“创新、责任、影响力、推动力”。

  我们经过12年的评选积累了200多位评委,每年被我们评为年度人物的获奖者都会自动进入我们的评委池。另外一些媒体同行、一些中外经济学家也都是我们评选委员会的委员。和往年一样,整个评选过程都是按照严谨的流程进行。从推举候选人,到初评、复评、入围候选人,再到最后十个年度人物的确定,评委都有一定比例的更换。

  何人能够上榜?

  《中国经济周刊》:纵观以往的榜单,我们发现评选出来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国企的领导人,民营企业家入选的机会比较少,我们的榜单是否以国企为主?

  陈红兵:我们的评选标准是创新、责任、推动力、影响力,我们追求的是“一榜知天下”,选出中国经济中表现出色的人物来浓缩中国经济一年的历程。这样谁更能代表中国经济谁就应该是那个得奖的人。国企和民营可以,公益慈善机构的也可以,经济学家也可以。有时候可能有人觉得国企多,其实民企也很多。

  我们在过去十年评选出了一大批民营企业作为经济年度人物,而且这批民营企业家和榜单是一起成长的,比如说柳传志、刘永好、李书福,这些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亮丽的民营企业家都曾登上过年度人物的榜单。比如说去年浙江通领科技集团总裁陈伍胜,他的企业并不很大,但是他打了三年漫长的跨国公司,简直在美国本土依法维权,并最终取得胜利,这也证明了民营企业只要有亮丽表现都会被人关注到。

  《中国经济周刊》:除了国企、民企外,是否会考虑到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比如说外资企业的中方CEO?

  陈红兵:在我们的评奖中不按企业性质为评选的标准。我们主要是根据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能被称为中国骄傲的候选人。

  《中国经济周刊》:小微企业的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他们,榜单是否有考量?

  陈红兵:今年我们特别关注到了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今年的提法,其实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我们国家现在经营的单位数大约有4000万多个,小微企业是一个很大的体量,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基石。

  我们确实需要对小微企业做一些特别的关注,因为从整个国家的经济环境来说,如果国企、央企,或者大的民营企业,他们算大树的话,这些小微企业就是小草。一个森林里如果没有草,全是树,这个生态是不健康的,抗风险能力是比较弱的。今年中国对小微企业这么大的关注,是因为在经济转型和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要求我们不能只看大企业,毛细血管必须充实。今年有许多评委提出小微企业服务奖,小微企业服务奖要奖励或者是鼓励那些涉及与中小企业成长相关的机构和部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