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罗竖一、刘阳深度对话:如果重建圆明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09: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12月13日讯 “只挑极个别的经典,又不是英法联军烧毁的,一般不超过三到四个,这些经典的费用不是很高,甚至比修地铁都要便宜。”刘阳在《中经名博会》的访谈中表示,重修部分非英法烧毁的建筑更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圆明园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近日在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名博会》访谈中与中国传统文化论坛常务理事罗竖一就是否重建圆明园进行了深入探讨。

  罗竖一态度坚决,“整体重建还是部分重建我都反对。”他表示,圆明园融资问题应该站在全局的层面,重建圆明园是个烧钱的工程,不管是全建还是选择性重建,都必须有资金的投入。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医疗等很多领域都需要钱,与其重建圆明园还不如用于民生方面的建设。

  刘阳表示,资金问题很好解决。一方面,可采取国外方式,让富人投资抵税;另一方面,可通过民间捐赠的方式来集资。谈及民生问题,刘阳则认为圆明园重建是个专款专用的问题,这与民生问题并不矛盾,民生是国策,文化教育也是国策。

  罗竖一对专款专用的观点提出质疑,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是一个恒定的数字,总量是一定的,如果说这笔钱用于重建圆明园,那么教育、医疗等等其他方面必然会少一点。

  在讨论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的问题前, 刘阳表示,是2%的大石头把98%真正的圆明园建筑给误导了,一定要把圆明园了解清楚了,包括圆明园三个字的概念,再做出重建与不重建的判断。罗竖一则认为留存现貌比重建更有价值。

  关于圆明园的修存之争已经存在多年,近日,北京市人大对圆明园恢复重建进行了研究性论证的建议。

  背景资料:

  2011年11月17日,北京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建议对重建圆明园进行研究论证。关于圆明园的保留现状与需要重建两个意见间的争议已持续多年,“废墟派”称重建劳民伤财,“重建派”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荣光。圆明园官方称可有选择恢复部分建筑,但西洋楼等建筑不重建。

  圆明园重建与否的公开争论始于1980年。当年8月,北京召开圆明园罹劫120周年学术讨论会,要对圆明园遗址进行保护和修建。“我们有志气、有能力,在帝国主义破坏的废墟上整修、重建圆明园这一优秀的历史园林。”由1583位社会知名人士签名的倡议书中写道。

  2000年,《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出炉。5年后发生的“防渗膜事件”使得圆明园内所有工程停了下来。2008年,浙江横店拟投资200亿元,按原比例大小异地重建圆明园,此举遭圆明园管理单位的强烈反对,后因违规用地被紧急叫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