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法儿养土猪,奔往致富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09:19 来源: 商务部网站![MSN财经](http://stimgcn1.s-msn.com/portal/health/content_v2/buffer.jpg)
山沟沟里收种猪
12月7日,在新市区南齐乡北齐村村北猪舍,指着一头黑乎乎的五花头公猪,“猪倌”苑晓强笑着说:“从涞源山沟里收来的,2万多块钱呢,就为了收这一头种猪,还得求着人家。”
2头公猪,3头母猪,一共5头种猪,花了7万多元钱,2010年6月刚开办猪场时,这便是苑晓强和周春锋的最初家底。经过一年多发展,最多时存栏80多头。为了扩大规模,目前,俩“猪倌”仍在努力搜寻种猪,“最近刚找到了一头母猪,在满城与易县交界的地方,模样不错,我都出到8000多块钱了,人家还不卖,以后得想法儿收过来。”苑晓强小声跟记者嘀咕着。
为了收种猪,俩“猪倌”没少钻山沟。“唐县、易县、满城、涞源……都去过了,一些山村都被我俩钻遍了,山里边的沟沟坎坎我俩现在都非常熟悉。即便这样,也没收上来多少,现在纯保定本地的五花头土黑猪越来越少了……”
在俩“猪倌”看来,生长慢,成本高是本地五花头土黑猪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主要原因。“你想啊,喂饲料催肥起来的猪4个月出栏,咱这猪13个月出栏。人家2斤多饲料出一斤肉,咱得喂6斤多才出一斤肉,成本差太多了。”
生态发酵床养土猪
俩人之所以搞起土黑猪养殖,源于过年。
“这么些年来,一到过年的时候,我的一些朋友就凑群去山里边买猪去,几家人分一分,图的就是山里边家养的土黑猪好吃,哪怕贵点,也想吃那小时候的老味儿。”在参与了几次之后,周春锋和苑晓强都觉得这是条致富路子。
一番考察后,俩人一拍即合。“一是感觉这是条致富的路子,二来本地五花头黑猪越来越少,搞土猪养殖繁育也算是一种保护。”
租地、建猪舍、配设备……原本以为投资也就20余万元的猪场,俩人生生投进了100多万元。“把家底都投进去了,算是养老的事了。”人过三十不学艺,从我市贸易中心下岗的周春锋如今54了,又开始学养猪。
为了保证土黑猪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俩人采用了生态发酵床这一“洋法儿”来养猪。“从唐山运来稻壳,从本地找的锯末,从山东买的有益菌……光这些东西,一个床就花了10000多块钱,咱目前规模小,就先建了2个。回头规模大了,还得建。”苑晓强如此介绍说。
记者在猪舍内看到,小猪们欢快地拱食着有益菌,运动量增加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疾病,提升肉质。
“胡萝卜、红薯、玉米、麦麸子、红薯梗……咱主要喂这些,每天还得放两次风,就在后边的院子里,还得有人专门盯着,让猪们跑起来。”恢复黑猪原有的天性,以传统户养饲料为主,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和抗生素,保证土黑猪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现代的生态养殖与传统的喂养相结合,在俩“猪倌”看来,就是出路所在。
老味儿土猪前景看好
自去年6月份开始养猪以来,经过一番忙活,周春锋和苑晓强初步尝到了甜头。
“一年产两窝,一窝最少也有13头小猪,多的时候达到17头。一年多下来,咱这猪场从最初的5头猪扩大到了80多头,后来卖掉了20多头。一斤猪肉40块钱,一头猪250多斤,哪头猪也得卖10000多块钱,利润还是挺可观的。”苑晓强笑着介绍。
为了扩大销路,俩“猪倌”还开办了网站,从网上“吆喝”起来。
“今年8月份,天津一姓付的先生开着奥迪车就来了,说是家里老太太想吃老味儿的猪肉,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买,就从网上搜,然后就找过来了。当天拉走一头,过了没几天又打电话过来,让我过年给他再留一头。说他们家老太太说了,终于找到以前的老味儿了。”苑晓强笑笑:“现在我们的猪主要是供应北京市场,秦皇岛、天津也有一点。现在规模小,出栏少,北京一客商要我一年提供300头猪,我都没敢接下来,不过明年就好多了。”
把猪养好,品质得到保证,对于未来的市场,周春锋和苑晓强充满渴望。
临别前,正赶上猪上午的放风时间,小猪们甩着尾巴在院子里拱食嬉戏。苑晓强告诉记者,猪甩尾巴,意味着猪很高兴。
核心
提示
在新市区南齐乡,下岗职工周春锋和清苑农民苑晓强搭档做起“猪倌”,走村入户钻山沟,搜寻濒临灭种的纯五花头土黑猪,恢复传统喂养和生态繁育,并希望以此走出一条致富的新路。
□本报记者 邸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