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球范围配置资源 广东在WTO舞台上争做大角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16:4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走出去”将成广东新亮点

  

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广东在WTO舞台上争做大角色

  作为国内重要的玩具生产出口基地,广东汕头市澄海的企业家走自主品牌之路,在外贸出口上稳中有升 新华社发

  入世十年,中国和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对外贸易,仍然是拉动中国经济最重要的“马车”之一。下一步,如何继续充分利用好加入WTO的各种便利,加快对外经贸的发展?

  广东制造要盯国际制高点

  “招不到工人,我们不敢接订单,这样收入又减少了,没法提供高一点工资,就更招不到人了。”广州海珠区一家贴牌制衣厂负责人胡大姐对羊城晚报记者这样无奈地说。这也许能道出当前广东制造业的尴尬:一方面入世十年,“广东制造”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很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厂,在“广东制造”依然不可或缺,而他们正面临着未来如何走的艰难抉择。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专家隋广军坦言,当前广东外贸发展仍面临一些深层次问题,亟须破解。一是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导致广东仍然处于国际分工链的低端,处在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环节,难在短期内骤变。二是内源性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足。广东是全国第一外经贸大省,外贸依存度较高、内需动力相对不足,一旦国际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出口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外贸发展将面临严峻考验。

  显然,这就不能就外经贸谈外经贸,必须用更广阔的视野,把握广东如何在入世十周年的良好基础上,加快外经贸的转型升级,加快外向型经济的纵深发展。隋广军建议,这既要靠内力又要借外力:

  一方面,对内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消费,提振内需,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需求拉动,并由此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积极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充分挖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引导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协调发展;积极实施双转移战略,加快东西两翼发展。

  另一方面,继续借助加入世贸组织后形成的国际市场竞争压力,主动瞄准国际经济、贸易、产业和市场的制高点,逐渐改变传统的依靠数量扩张、价格竞争、低附加值的贸易增长方式,形成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特征,早日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亚洲先进经验助力赶超

  “世界的加工制造业在中国,中国的加工制造业在广东”,在入世十周年基础上广东外经贸“再出发”,加工贸易如何全面转型升级是当中重要课题。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专家曲建认为,未来十年将是广东加工贸易全面实施转型升级的历史时期,需要充分借鉴东亚等地区外向型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

  曲建说,从新加坡经验看,面积小、资源少的强烈危机意识赋予了新加坡政府高度的前瞻性,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重视统一规划建设工业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等措施,成功实现了经济的赶超战略。从韩国首尔经验看,政府的产业政策是促进经济发展赶超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首尔重点扶持本土大企业集团,利用产业集群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推动了产业调整和转型。从我国台湾经验看,重视把握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主动、适时地转换产业结构,促使产业结构升级,转向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轨道,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以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群谋取发展。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质是逐步引导外向型经济转向开放型经济,即从近30年逐步形成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境外销售’外向型发展模式,转向‘沿海接单-内陆加工-内外销售’开放型发展模式,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曲建表示。

  经验之路

  让企业远征,做跨国公司

  入世十年,是中国,也是广东与世界分享繁荣和实现共赢的十年。未来,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将成为广东下一步拓展外经贸的新亮点。

  据统计,从2006年开始,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均居全国前列。2010年新核准境外投资企业513家,协议投资额22.8亿美元,再创新高。投资领域由简单的劳务输出、劳动密集型工程承包业务等领域逐步向生产加工制造、资源合作开发、资本技术密集型工程承包、设立研发中心等领域转变,整合利用全球优质要素的能力增强。

  近年,广东一大批高素质的企业,在“走出去”中不断成长。广晟、省农垦、广新外贸等企业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华为、中兴、美的、格力等企业的境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扎实推进。比如,华为在电信网络、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领域都确立了端到端的领先地位,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人口。

  “过去我们主要是贸易开放,而未来十年‘走出去’将越来越成为趋势。”中山大学教授王珺指出,从过去全球产业梯度转移、跨国公司发展的实践经验,可以判断,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民币逐步升值,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今后的中国、广东的资金、企业也必定会越来越多地“走出去”。入世十年,可以说这种“走出去”还未形成气候,而现在将迎来新的契机。

  王珺建议,与加快企业“走出去”配套,广东可适时推进金融业的“走出去”、研发机构的“走出去”,顺应这种新趋势的要求。

  高层声音

  顺应世贸规则

  更加主动开放

  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表示,当前随着我国入世承诺基本履行完毕,广东开放型经济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加快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对外经济发展模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依靠低成本、低价格向培育核心竞争力转变,因此,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探索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

  梁耀文指出,围绕这个目标,综合协调WTO事务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充分利用多双边体制平台拓展广东贸易投资空间。包括配合中央做好多哈回合谈判的支持工作。做好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谈判支持和地方应对预案。落实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全方位推进粤港澳经济一体化。构建粤台区域性合作机制,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与东盟各国在产业、能源、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等等。

  进一步加强公平贸易环境建设。完善贸易摩擦应对防范和贸易救济体系,构建四体联动的风险应对工作体系。积极运用贸易救济措施,建立反垄断协调机制及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案件应诉预警机制。

  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引导和支持企业、行业实施国际标准,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推动企业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切实依规做好地方经贸法规清理、修订工作。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地方性经贸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的清理、修订工作,在地方立法权限内做好相关立法工作。

  集中开展新一轮世贸规则培训,进一步强化规则意识。在全省形成学习规则、遵守规则、运用规则的新氛围,着力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和运用世贸规则的领导骨干和专业人才。(羊城晚报记者 马汉青 通讯员 熊海涛)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