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走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4 03:57 来源: 经济日报对于现代乃至未来的中国文化形态,我们可以用“古雅清新”这4个字来描绘——
中国现代文化中体现的“古”,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容量大、历史长、生命力强,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融合性和延续性的特质。“雅”是一种精神气质,一种文化品位,一种理想追求,意味着品格高洁,美丽大方,隽秀精致。
如果说传统文化和主体塑造给未来中国文化以“古”、以“雅”;那么,时代精神和世界文化则给她以“清”、以“新”。
中国传统文化高扬了自然价值。在中国文化中,无论本体论、认识论还是价值论,人和自然都融合在一起,没有西方那种明显的主客体划分;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人与自然的对立并非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国人心中的自然是情感化、伦理化、艺术化、精神化的自然。中国人对自然的感情可用“亦师亦友亦爱”6个字来概括。在中国人看来,自然是放大了的人,人是浓缩了的自然,自然与人相通、相融,甚至同构。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沉浸自然而享受人生的快乐,进入“天人境界”,实现“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高的精神追求。
“和而不同”,表达的是中国文化的空间结构和互动原则。自从《论语》提出这一思想,2000多年来,它一直是国人崇尚的一个基本伦理原则。今天,这一古老的智慧已经与现代宽容、包容、交往、公共等理念融汇在一起,赢得了更为广泛的认同和更大范围的运用。从社会价值论角度分析,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和人的集合形态,便有多少个价值主体;有多少个价值主体,便有多少个具有“元”和“一”特性的价值体系。在复杂的价值互动中,每个主体价值最大化的路径既不是泯灭自我,也不是扼杀他人,而是与他人“和而不同”。这样,每个主体因“和”而与他人融洽共生,因“和”而使自身得到丰富和发展;每个主体因坚守了个性、维护了“不同”而确立了自我价值,赢得了与众不同的创造力、生命力和表现力。文化的多元结构是文化创造和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要保持文化在竞争和创造中发展繁荣,就须维护“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共存格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个体跨族群、跨地域、跨时空学习和接受文化的条件越来越便捷,个体在文化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文化的主体日益由文化精英向普通民众演进。在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格局下,“和而不同”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将更加深远和广阔。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形势下,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更为有力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作者系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