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谭浩俊:冷静看待人民币“九连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4 09:3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这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价出现了“连跌”现象。

  类似现象,三年前的这个时候也曾经出现过,不过,那是在金融危机刚刚爆发的情况下。即便如此,那时也只是连续4个交易日触及“跌停”;而今年这次,连续9个交易日触及“跌停”,不仅引发了市场恐慌和种种猜测,而且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议论。

  较为激进的观点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金融体系风险上升、出口疲软等多种不利因素的聚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削弱,直接地说,就是看空中国经济。而比较中性的观点是,企业年底集中换汇,但欧债危机带来了对美元需求的大幅扩大,也使美元指数出现了较大幅度上升,客观上造成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下跌。当然,对这种现象也不乏“乐观主义”者,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出现明显问题,外贸形势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差,因此人民币连跌只是市场波动中的正常现象。

  说实话,在国际经济形势如此复杂的情况下,不管是激进的观点还是中性的观点,抑或是乐观的观点,都有它合理的一面,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都能找到一些佐证的理由,但又说服力不够强。

  就资本外逃和看空中国经济这两点而言,在“九连跌”之前,无论西方国家还是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以及包括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在内的国际经济组织,都把看多中国经济作为敦促人民币升值的筹码,高盛、花旗等国际投行和金融机构,更是公开建议投资者押注人民币升值。

  但是,眼见着欧洲债务危机的不断发酵,人民币的升值动力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强,于是一些人又试图通过看空中国经济,制造市场恐慌,让人民币贬值的方式,干扰人民币汇率市场,为继续施压人民币升值腾出空间。可以预料,此轮“打压”过后,国际投机资本极有可能杀一个“回马枪”,获取更大的利益。

  而企业年底集中结汇,美元需求扩大,美元指数上升带动人民币汇率变化的说法,应当是相对站得住脚的理由。但是,这种现象每年都会出现,即便今年因为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对美元的需求会有所增加,也绝不会“需求”到让人民币“九连跌”的程度。个中原因,应当比这更加深奥。

  再来看“九连跌”只是市场波动正常现象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也不是站不住脚,但笔者认为,这种过于乐观的想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中国经济确实存在下行的风险,出口疲软的现象也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即便人民币贬值,在贸易保护主义严重抬头、发达经济体经济严重低迷、需求严重萎缩的情况下,也未必会对出口产生多大的正面作用。相反,在进出口已经趋于平衡,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进口比重仍然很高的情况下,企业成本上升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甚至会引发新一轮的价格上涨。

  也正因为如此,对人民币“九连跌”现象应当冷静分析、客观对待,既不要落入看空中国经济的圈套之中,自己慌了手脚、乱了方寸,失去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采取不切实际的应对措施,也不要陶醉于中国经济基本面还好,盲目认为“九连跌”只是正常的市场反应,并因此而掉以轻心,过分乐观,不能正视中国经济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失去最佳的应对时机。

  首先,要高度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眼下,欧洲债务危机仍在继续发酵,而相关国家在如何处理债务危机方面仍然貌合神离、各怀鬼胎,缺乏共同应对的共识。因此,世界经济随时都有继续探底的危险。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更加复杂的局面,中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更为严峻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中国经济不受到严重冲击。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与防止通货膨胀的关系。CPI的回落,为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了一定条件。但是,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又使调整的空间十分有限。如何调整,何时调整,调整的着力点放在什么地方,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考虑的问题。基本的观点是,通过政策的适时适度微调,防止经济继续下滑,保证经济稳定增长,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第三,要有效发挥外汇储备的稳定作用。如果相关国家、国际经济组织、国际投行、国际金融机构等要刻意做空中国经济,恶意干扰人民币汇率市场,那么中国就必须予以坚决的抵制和反击,充分利用外汇储备进行对冲。只有这样,阴谋才不能得逞;只有这样,在可能出现的下一轮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浪潮中,中国才不至于陷入被动局面。

  第四,要加大对国际热钱和投机资本进出的监控和管理。国际热钱、投机资本大进大出,对中国经济和市场秩序的稳定以及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等方面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关方面必须加大对国际热钱和投机资本进出中国的监控和管理,尤其要防止国内投机资本与国际投机资本和热钱的勾结。

  第五,要加大汇率改革力度。人民币出现“九连跌”,一方面使“中国政府控制人民币汇率”的言论不攻自破;另一方面也为人民汇率改革提供了良好基础。因此,有关方面应当认真研究如何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工作,以有效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弹性和市场调节作用。(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