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年股市盘点:券业遭遇“五重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4 09:51 来源: 新华08网

  

  核心提示:研报门、变脸门、跳槽门、独董门、包销门,2011年股市仍然热点频出。

  今年以来,券商研报“乌龙”事件频频曝出。

  从中国宝安石墨矿事件、宁波联合 “被锑矿”,到银河证券“卫星研报”,再到双汇发展瘦肉精、绿大地财务造假等一系列事件,将券商研报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市场对券商研报的信用危机,也引起业内对券商卖方研究市场现状的广泛讨论。

  券商研报频曝乌龙

  中国宝安石墨矿门可以说是今年影响范围最广的一起券商研报失误事件。2010年9月到2011年2月,湘财证券、平安证券、国泰君安和信达证券先后发布了关于中国宝安的《中国宝安:房地产和新能源的价值明显低估》、《中国宝安:坐拥负极龙头、新能源业务风生水起》、《中国宝安:价值奠定底线,石墨烯打开巨大发展空间》和《中国宝安:石墨烯让股价飞》等研究报告。

  在上述研究报告中,这四家券商都无一例外地肯定了中国宝安拥有丰富的石墨矿资源。在券商研报的力挺下,今年1月18日到2月22日,中国宝安的股价由13.60元涨至24.90元。3月15日,中国宝安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没有石墨矿。股价应声回落,两天内中国宝安先后出现4.47%和6.71%的跌幅。

  4月19日,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的张远忠代理投资者将一纸《申请书》递交给证监会,要求对中国宝安“石墨矿”事件涉及的4家券商及相关分析师以涉嫌虚假陈述的行为进行查处。5月17日,中国宝安的一位投资者进一步以欺诈客户案由正式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被卷入中国宝安“石墨矿门”四家券商之一的信达证券赔偿其损失。虽然该申请最终因为缺乏“行政处罚前置程序”被法院不予受理,但这开创了国内投资者就误导性研报状告券商的首例。

  实际上,今年以来由于券商研报造成股价异动,被迫发布澄清公告的上市公司今年已有多家。3月27日日信证券发布的一则名为《业绩拐点 “锑”升价值》的报告,报告称宁波联合“在土耳其屈塔西亚省盖帝兹矿位于世界重要锑矿带上,矿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目前勘探接近尾声,矿区品位较高,预计锑储量达到10万吨。”日信证券据此估算,“宁波联合持有盖帝兹矿50.05%权益市值为21.8亿元,合计每股7.21元。”,并据此给予“买入评级”。自2011年3月25日开始,宁波联合股价短期内快速上涨,由11元左右上涨至4月18日最高的16.7元。由于股价异动,宁波联合3月31日作出澄清,公司从未接待过相关券商的工作调研,并未向该公司提供过任何未披露的信息资料,研究报告所述数据无从考证,尤其该份研究报告中所预测的公司未来两年经营业绩严重失实。

  5月5日,东海证券分析师桂长元发布了一篇名为《乌鸡变凤凰公司深度调研报告》的研报,称深国商价值被严重低估,目标价55元/股,并首次给予公司“买入”评级。而截至5月6日收盘,深国商股价尚不足20元/股。针对研报内容,深国商随后进行了澄清,表示公司最近一年内未曾接待过东海证券的调研,该东海证券分析师最近一年内也未曾对公司进行过调研。

  除此之外,今年将券商研报拖入信用危机泥潭的还包括大肆唱多深陷“瘦肉精”风波的双汇发展、财务造假的绿大地。在双汇发展复牌前夕,多家券商甚至有影响力的大券商发表“推荐、买入评级”的研究报告,而公司股价在复牌之后却连续两个一字跌停。频频曝出的负面消息使得券商研究报告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甚至有投资者将券商研报当做“反向指标”来运用。

  卖方分析师或闭门造车

  作为卖方研究机构,券商研究所的客户主要为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私募和QFII等。在这些客户中,尤以基金最为重要。根据WIND资讯统计,去年60家基金公司总共为93家券商贡献了62.41亿元的佣金收入,分仓佣金收入是券商研究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这种经营模式下,不论是券商还是券商旗下的分析师,都不得不在出具研究报告时候有所考量,对于基金重仓股,在公开的券商研报中很少有看空的。分析师缺乏自主性、独立性;闭门造车、调研不足等是券商研究报告问题频出的根本原因。

  根据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明确规定,“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应当有效防范利益冲突,公平对待发布对象,禁止传播虚假、不实、误导性信息,禁止从事或者参与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活动。”上述规定还要求“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与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相关的利益冲突防范机制,明确管理流程、披露事项和操作要求,有效防范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与其他证券业务之间的利益冲突。”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监管的加强和舆论环境的压力,将在未来对券商卖方研究市场带来重大影响,促使分析师和研究机构提高研究报告的质量。

  【责任编辑:山晓倩】

  

  核心提示:研报门、变脸门、跳槽门、独董门、包销门,2011年股市仍然热点频出。

  荐而不保变脸门

  今年新股超2成业绩变脸 保荐机构难辞其责

  ■本报记者 潘 侠

  今年11月28日,民生证券两名保荐代表人马初进、张星岩因为上市公司科冕木业的业绩变脸被证监会处罚3个月内不受理其负责的推荐。而之前,从未有保荐代表人因为这一原因受处罚。

  民生证券保荐代表人这次的被处罚原因是保代制度建立以来首次出现,这表明证监会开始对新股上市业绩下滑现象予以关注。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今年266家公司上市中,有65家上市后业绩出现下滑,占比达24.4%,涉及29家保荐机构和128名保荐代表。

  次新股业绩变脸频上演

  新股成功发行上市,意味着保荐机构能够获取更多的承销费用。正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新股发行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成为一些保荐机构公开的秘密。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今年IPO的266家公司中,有65家上市后业绩出现下滑,涉及29家保荐机构和128名保荐代表。比亚迪、迪威视讯、天喻信息、方正证券、华锐风电、吉鑫科技、旗滨集团等都榜上有名。

  其中,业绩下滑最严重的公司是瑞银证券丁晓文、汤双定保荐的比亚迪。在其公布的2011年三季报中,实现营业总收入3433408.90万元,同比下滑4.34%,而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较2010年同期分别减少84.49%、78.64%、81.16%、85.50%。同时,比亚迪在三季报对2011年度经营业绩做出预测,预计2011年度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度相比将下降35%~65%,净利润金额范围为88319.5~164021.9万元。

  比亚迪在销售量正在逐年下滑。2010年年初,比亚迪定下全年80万辆的汽车销售目标,最终也只完成了52万辆。今年以来,比亚迪的汽车销量继续下滑,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共销售汽车31.4万辆,下滑幅度为19%。

  比亚迪也称,业绩下滑主要因为本公司汽车销量、汽车业务的销售收入、毛利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以及受太阳能市场低迷的影响,公司太阳能业务盈利能力仍未达预期。

  比亚迪只是上市后业绩变脸的众多公司中的一员,这种招股书描绘的美好前景与后续表现不符的公司不在少数。

  迪威视讯、天喻信息、方正证券、华锐风电、吉鑫科技、旗滨集团等企业今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下滑都在50%以上。中信建投保荐的迪威视讯变脸严重,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均下滑了70%以上。如果今年四季度以上公司的经营业绩没有起色,其年报营业利润下滑达到50%,势必将触及上述监管红线。

  保荐机构难辞其咎

  在2008年证监会发布实施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中就有规定:公开发行证券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的,监管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自确认之日起3个月到12个月内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代表人资格”。后来,该规定的对象修改为主板上市公司。

  新股上市不久业绩就变脸,保荐机构自然难辞其咎。

  从保荐项目业绩变脸数量情况来看,涉及业绩变脸公司最多的是保荐项目排名前列的几家券商。如果从保荐项目变脸概率来看,最高的是瑞银证券,其保荐项目业绩变脸概率达100%。

  高利益驱使和过低的违规成本是目前保荐人只荐不保、公司上市前粉饰业绩上市后业绩变脸的主要原因。作为保荐机构,本应把为市场把好上市公司质量关,当成其义不容辞的义务。以前,保荐机构为了自身利益,丝毫没有把市场的整体利益当回事,而随着监管力度加强,券商保荐会变得更加审慎。

  【责任编辑:山晓倩】

  

  核心提示:研报门、变脸门、跳槽门、独董门、包销门,2011年股市仍然热点频出。

  沸沸扬扬跳槽门

  券商狂掀挖角风 保荐代表上演“腾挪术”

  ■本报记者崔业莲

  截至12月11日,《证券日报》金融机构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36家公司发布关于更换保荐代表人的公告,另有52家上市公司发布关于更换持续督导期保荐人的公告,究其原因绝大部分是由于原保荐人工作调动或离职。而去年同期数据则显示,更换保荐代表人和持续督导保荐人的公告分别为56份和7份。

  保荐代表人向来被誉为“中国最富有的职业群体”,也是各券商不惜重金争抢的高精尖人才,但是上述数据显示,这一群体的流动性却在今年以来加速。而前不久平安证券20名保代集体离职的行为则成为业内津津乐道的话题。分析人士指出,降薪是跳槽的一个原因,但是往往还存在其他因素,使得保代“不得不跳”。

  人往高处走

  你降薪 我跳槽

  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A股市场的萎靡不振,新股破发数量频频增加,很多待上市公司的热情也在降低。国内的投行券商们的保荐收入也因此受到了影响。为了降低成本,各大券商的财务部门,正在绞尽脑汁改革薪酬制度。

  而关于各大券商投行部门降薪的传闻似乎越演越烈,中信等大型券商首先被曝出普遍降薪20%-30%,而据消息称,南方某券商甚至把每个保代的薪资由150万/年,降低到了70万/年,虽然项目签字费存在一定上涨空间。这些行为俨然已经成为行业性事件,甚至可能出现行业转折点。

  “投行保荐代理人的收入与市场行情有着密切的关系,行情或者预期好的时候,收入就会提高;但是行情低迷时,为了节省人力或者公司成本,降薪是很正常的,员工与公司共度难关也是人之常情”,某金融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指出,市场行情好时,新股的发行数量和募集规模都非常值得期待。公开数据显示,创业板及中小板项目的平均承销费率在4%左右,假如超募,券商还要对额外部分收取5%-10%的费率。今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新股审批的节奏减慢,加上二级市场的低迷,新股发行市盈率也下降了不少。这就意味着券商投行承销的项目数量和收入也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WIND资讯显示,今年以来中信证券共完成承销项目68单,其中首发项目8个,实现首发承销及保荐收入6621.5万元,承销数量居首位。其次为平安证券,今年以来共完成承销项目60单,其中首发项目34单,实现IPO承销及保荐收入16.7亿元,承销与保荐收入居第一位。国信证券今年则完成46个项目,其中首发28单,实现IPO承销及保荐收入11.62亿元,列IPO承销及保荐收入排行榜第二位。

  保荐代表人,一直以来被视为“金领中的金领”,在整个投行部门处于“心脏”位置,今年以来却面临着失宠的危机。“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大家都想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也保住自己的收入水平”,一位券商投研部门的人士无奈地告诉记者。

  保代数量接近饱和

  年底跳槽频率加快

  而某猎头告诉记者,这个行业的流动性以前就不小,只是今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速度加剧,并且就一家券商来看,甚至可能出现保代集体离职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于原单位待遇降低,新东家可以开出更诱人的薪酬。据公开资料显示,保荐代表人收入通常由基本工资+签字费+津贴+项目奖组成。一般来说,保荐代表人保底年薪约为120万元,津贴每月2-8万元不等,项目奖、签字费则根据具体IPO项目提成。

  如此高的收入水平,也催生了这个群体的迅速壮大。根据证监会保荐信用监管系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初,国内注册保代人数已达到1876人。另有近1500名已通过保荐代表人考试尚未注册的准保荐代表人,也就是说保代的数量很可能突破3000人。

  那么市场上对于保代的需求量到底是多少呢?这个数字会不会接近饱和呢?按照去年IPO项目数量计算,A股市场上IPO项目400余家。若按一名保代一年内只负责一单IPO签字,那么按照相关规定,每个项目需要两个保代签字,最少需要800人。考虑其他因素,分析人士认为,国内市场上保荐代表人的数量应在2000人左右,那么供需将趋于平衡。目前数字来看,国内投行保荐代表人市场已经接近饱和。

  【责任编辑:山晓倩】

  

  核心提示:研报门、变脸门、跳槽门、独董门、包销门,2011年股市仍然热点频出。

  利益瓜葛独董门

  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独董?

  ■本报见习记者李 文

  以往不怎么令人关注的券商分析师被上市公司聘请担任独立独董,今年猛然间却成为潮流,而在业界有不错口碑的金牌分析师担任独董更是引来众说纷纭。

  “专业性”和“独立性”是独董的两大特征。分析师担任独董,摆脱了“花瓶独董”的身份,却又在“避嫌”方面遭到市场的质疑。

  中信证券发布“禁令”

  分析师担任独董虽不是新鲜事,但在今年却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不少金牌分析师担任独董。比如,申银万国的医药业分析师罗鶄为片仔癀独立董事,国泰君安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谭晓雨为科力远的独立董事等等。

  业内对于这一事件的态度毁誉参半,赞成方认为券商分析师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对市场的分析把握以及对公司提出的建议都更具有专业水平,避免成为“花瓶独董”。反对方则认为,由于券商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亲密关系”,存在太多的利益纠结,分析师任独董很难保证独董的“独立性”,那么独董所代表的中小股东的利益自然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在业界对此事激烈争论之时,中信证券率先“亮牌”。中信证券合规部2011年8月份发布了《关于公司员工不得兼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通知》,明确要求“此前已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应自通知发布后一个月内向上市公司提请辞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职务。”9月份,中信证券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毛长青、企业发展融资部的杨峰、王付学先后请辞其所在上市公司独董职务。除中信证券员工辞请独董职务外,11月5日,孚日股份披露,已接到公司独董李质仙的辞职申请,李给出的辞职原因为“个人原因”。李质仙被业内认为是券商分析师中的“独董专业户”,也几乎是最早一批担任公司独董的券商分析师。

  权衡券商系独董的利弊

  担任独董的两大资格条件就是“专业性”和“独立性”。券商分析师担任独董,在专业上的表现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从这方面来讲,他们确实是担任独董职位的最佳人选之一。对上市公司来说,更需要类似分析师这样资本市场有深入了解的专业人士来为公司出谋划策,真正发挥独董的作用。然而这样一来,独董“独立性”就有可能被束之高阁。比如,毛长青于今年的7月29日开始任职隆平高科独立董事,但在毛长青此前发布的研报中,曾多次推荐隆平高科。也这就引发了投资者对于券商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质疑,尤其表现在对于券商研报的质疑,在目前券商研报遭遇信用危机的情况下,分析师任独董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从法律角度来看,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券商分析师不得担任上市公司独董,同样也没有规定其任职期间不能写在职公司的研报。所以就目前来说,券商分析师担任独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如此看来,在没有法律和制度的硬性保证下,只能依靠分析师的道德修养和勤勉尽责来维护独董的独立性。为了避嫌,担任上市公司独董的分析师纷纷撇清与上市公司的关系,声称不会发布在职公司的研报。而一些券商对分析师兼职独董的态度,已经从此前的默许和鼓励变为反对甚至严令禁止,作为一种行业自律的手段,也是对投资者负责人的态度。

  独董代表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作为弱势群体,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更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维护。对于券商系分析师来说,投资者希望他们不在专业“花瓶”上重蹈覆辙,而市场也需要权威的法律依据来约束自身的行为。

  【责任编辑:山晓倩】

  

  核心提示:研报门、变脸门、跳槽门、独董门、包销门,2011年股市仍然热点频出。

  自吞苦果包销门

  市场不给力

  多家公司增发“被包销”

  ■本报记者 韩 喆

  今年以来,多家券商陷入“包销门”。东方证券包销长江证券配股,海通证券包销中天科技和威海广泰增发股,中信建投“吞下”长安汽车增发股份。

  今年3月份,东方证券包销了长江证券增发2亿股中的1.1亿股,当时增发价为12.67元,东方证券耗资高达13.93亿元。

  原本长江证券打算增发6亿股的,预计筹资总额不超过90亿元,3月4日实施申购。但在3月3日,即增发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长江证券股价被砸至增发价下方,由此增发由此一蹶不振。作为主承销商,东方证券不得不包销剩余股份。最终,长江证券增发规模锐减七成,发行数量仅为2亿股。

  8月2日,长江证券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东方证券所持的长江证券在半年报中减少了7818.46万股,剩下3188万股,由第六大股东变身为第九大股东。而三季度结束之后,东方证券彻底退出了该股十大流通股行列。

  中信建投也遭遇被迫包销的情况,今年初,长安汽车增发的3.6亿股上市,但其中高达28.51%的增发股份被中信建投包销。此外,海通证券则包销了威海广泰、中天科技的增发股。

  三季报显示,东方正证券已经退出了长江证券的前十大股东行列,而海通证券则依然是威海广泰的第一大流通股东和中天科技的第二大流通股东,分别持有这两只股票的1881.24万股和4115.42万股。

  今年7月20日,上市公司中天科技增发受挫,其发布的公告称,这一次增发网下申购只有两家机构,分别为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和南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两家机构获配股数仅200万股,占中天科技此次发行总量不足3%。作为本次增发的主承销商,海通证券不得不遵从“余额包销”的承诺,包销了中天科技4115万股,占据发行总量的约58%,也因此成了中天科技的第二大股东。按照中天科技23.80元/股的增发价格计算,海通证券此次掏了9.79亿元。

  今年的8月1日,海通证券承销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威海广泰发布公告称,增发不超过4500万股,实际发行不超过2328.02万股人民币普通股。

  增发结果显示,威海广泰原股东优先认购部分仅209.15万股,其中包括大股东在内的原股东中有限售条件股股东并未参加网下申购;网上有2683户无限售条件股股东户参与优先认购,网上一般社会公众投资者申购的户数为1026户,网上认购部分仅占12.59%,网下机构投资者申购仅为2家。

  由于增发认购不足,海通证券包销了剩下的1075.68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46.21%,而这个数据目前已经增加至1881万股。公告显示,威海广泰此次增发的发行价格为20.06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4.67亿元,海通证券包销股份的金额达到2.16亿元左右。(记者吴婷婷)

  【责任编辑:山晓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