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青岛营造国际一流发展环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5 02:52 来源: 经济日报

  本报讯 记者刘成报道:从开始谈判到项目签约只用了40天时间,武汉光谷公司就把总投资100亿元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项目落户到青岛开发区。该项目全部达产后,每年可新增10万至12万个就业岗位,创造150亿元至180亿元的产值。

  青岛开发区对好项目的重视,是整个青岛市潜心主抓好项目的一个缩影。“好项目是科学发展的生命线”,这是青岛市提出的全新理念。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用了3个“谈不上”阐释这一理念:“没有高质量的项目,谈不上产业的转型升级,谈不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谈不上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那么,什么样的项目才是好项目?青岛市提出了3个标准:一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的项目,譬如低碳环保项目,能够吸纳就业的劳动和技术密集型项目等;二是符合青岛在世界产业链条中地位的项目,譬如产业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的制造业项目,软件、服务外包、文化创意、金融、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等;三是符合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要求的项目,譬如达到世界一流标准的涉及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项目,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广就业、科技型、环保型的都市工业项目等。

  为引进符合这3个标准的好项目,青岛市坚持以国际标准营造项目发展环境,着重在营造一流的园区环境、营造一流的政务和商务环境、营造一流的人文环境上狠下功夫。他们加强园区建设,着手对包括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6大工业功能区在内的全市90多个产业园区进行优化调整,计划整合打造40多个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合理确定园区的产业功能定位,使各类园区建设与国际标准接轨,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培育项目,在项目引进和建设运营的过程中,始终瞄准与项目有关的产业链条、技术链条、市场链条和品牌链条进行通盘策划,使项目建成后整体运营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在营造一流的政务和商务环境中,青岛市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建立完善了重点项目联合推进机制,进一步畅通了重点项目“绿色通道”。譬如,城阳区梳理出83个全区的重点项目,用信息化全过程控制管理模式促使项目早竣工、早投产。城阳区为每个重点项目制订出详细的计划进度网络图,实行周计划、周调度,根据进展情况实行“红、橙、绿”牌管理,未达计划进度的发红牌,达到计划进度但推进中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发橙牌,达到计划进度且正常推进的发绿牌。

  好项目是科学发展生命线的理念,使青岛市的新引进项目呈现出结构优、质量高的明显特点。不久前,青岛市在北京同时签约了总投资额达1100亿元的79个项目,大多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好项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