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孙立坚:欧美疲软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5 15:2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上海12月15日讯 (记者吴凯 王剑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日前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当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浓厚,未来对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战略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中国需未雨绸缪加以应对。

  孙立坚分析说,欧债危机问题由于欧洲主要债权国的利益分歧正在从一个区域的债务违约问题演变成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的严峻状况,若发生这样的恶果,负面影响程度会超过2008年雷曼倒闭时的恐慌状态。欧洲五国的国际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和自救可能性丧失殆尽,严重牵连到德法英为代表的欧洲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从而已经开始影响到国际金融市场日常业务循环所需要的流动性。加之欧元机制内严重的缺陷会导致市场投机力量越来越猖獗,市场“避险情绪”越来越浓厚,最终引发非常严重的全球性流动性危机,反过来直接会威胁到欧元机制生存的问题。

  美国在政府付出了巨大的救市代价后(即赤字财政的发债规模已达到了法律限制的红线,而货币政策下调利率的空间也因为零利率而穷尽了)把解决问题的方式依托在直接影响中国等债权国利益的货币数量扩张的手段上。更为严重的是早在2001年就积累的美国国内贫富差距的深层次问题,今天再次以占领华尔街的示威游行方式更严重凸现了出来。美国有一部分右翼政客就利用媒体宣传渠道笼络不知情的社会民心,把其责任推向了与美国之间有巨大的贸易顺差的中国头上,责怪中国的外汇储备回流美国催生了他们国家房地产的泡沫让他们今天无家可归,责怪中国用不公平的人民币汇率水平进行“低价倾销”从而导致了他们工作岗位的失去和收入与福利保障的丧失。很少谈到中国改革开放和参与全球化分工(加工贸易的特征)在入世后给欧美消费者和跨国企业带来了多大的利益增长的好处。

  孙立坚认为,2008年以欧美为主要市场的出口增长方式很难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过去亚洲经济的繁荣和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迅速也是借助于中国加入WTO和成为世界加工厂的地位而得以实现的,若中国政府刺激经济的救市力度减弱和中国内需增长有限的状况下,东亚经济的增长也随之放慢了下来。从而全球各个方面要求中国负起大国的责任,将入世十年所获得的“全球化红利”通过“扶持内需,开放市场,公平制度建立”的方式“再还原”给世界的呼声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中国政府挖掘“转型红利”的迫切性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