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外管局副局长李超:中国短债占比较高 但外债总体风险不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01:2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刘铮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超昨日在财经年会上表示,当前中国外债总规模并不大,结构也基本合理,虽然其中短债占比较高,但有其特殊性,总体风险并不大。

  据李超介绍,截至2011年6月,我国外债总规模6425亿美元,相比国际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增加2533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余额4621亿美元,相比2007年底增加2464亿美元。而短期外债占全部外债总规模的比重也由2007年的52%上升到今年6月底的72%。

  李超分析称,短期外债占比偏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与我国近年来贸易进出口高速增长有密切关系。可以看到,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贸易进出口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22%,同一个时间,贸易信贷复合增长率为16%,小于进出口增长。而在我国短期外债中间占比较大的是贸易融资和贸易信贷。在外债占比中,贸易融资占到16%,贸易信贷占到38%,这两块合计就已经超过外债总规模五成。

  二是近些年来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本外币利差两方面也是比较大的影响因素,企业和银行很多都通过资产本币化和负债外币化等方式来实现最大利益。比如,企业通过预收外汇货款方式迅速结汇,还有采取延迟对外支付外汇方式等。银行也通过大量提供信用证、海外代付等创新产品,造成了贸易融资、贸易信贷高速增长、短期外债占比偏高的情况。

  “但我们要看到,由于贸易融资和贸易信贷所形成的短期外债是与上述贸易行为相对应的,随着贸易行为的结束,或早或晚这种关系都会解除,所以分析下来,短期外债虽然占比较高,但风险并不是很大。”李超表示。

  此外,李超认为,还需要加强对外债统计、监测、分析、预警并密切关注外债有可能带来货币错配、期限错配等问题。同时,随着人民币跨境交易使用扩大必然会带来人民币币种的外债,这是特殊形式外债,也需要加以关注。在下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项目进程当中,外管局将对外债特别是短期外债给予特殊的关注,包括进行适当的管理管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