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伦创造了又一个"历史时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07:1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英国首相卡梅伦日前在欧盟峰会上动用否决权,阻止了德国和法国修改欧盟《里斯本条约》的提议,他的理由是条约改革内容将损害英国支柱产业———金融业的利益。
由于修约需经欧盟所有27个成员国的批准,欧盟因此不得不放弃修约初衷,另外缔结政府间条约。在卡梅伦刚刚宣布使用否决权时,有几个非欧元区国家表示愿与英国站在同一阵线上,这可能正是卡梅伦所期望的。但在短短几个小时后,这些国家均宣布愿意参与缔结政府间“财政契约”。如果说欧洲“财政一体化”之路由此开启,那么,卡梅伦便亲手缔造了“双速欧洲”的诞生。
像不加入欧元区、不加入申根协定一样,卡梅伦此举也算是创造了另一个“历史时刻”,再次证明英国地处欧洲却又总要在欧洲特立独行、身处欧盟却又总要与欧盟的标志性计划保持距离的立场。
卡梅伦迎合了他所代表的保守党人的期望。许多英国保守党议员希望利用欧盟改革的机会索回更多自主权,甚至要求就英国是否应该退出欧盟举行全民公投。
卡梅伦也获得了多数选民的支持。英国《泰晤士报》的民调显示,57%的英国选民认为卡梅伦行使否决权是正确的,只有14%的人表示反对。
但卡梅伦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与保守党联合执政的、亲欧的自民党人对此提出猛烈批评,联合政府出现裂痕。在12日的议会辩论中,当卡梅伦向议员们解释为何在欧盟峰会上否决修约时,副首相克莱格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坐在卡梅伦身边出席议会辩论。有工党议员以“克莱格在哪儿?”的惊呼来讽刺联合政府内部在此事上的分歧。
克莱格公开表示,卡梅伦的做法“对英国不利”,可能使英国在欧盟中“被孤立和边缘化”。他说:“英国将自己置身于‘大西洋中部’是没有好处的,既不能在欧洲挺直身板,也不被华盛顿重视。”
“大西洋中部”的描述颇为恰当,英国目前离美国和欧洲大陆都近,但又都没那么近。英国人习惯于与欧洲大陆保持一定距离,因为他们多年与美国保持着特殊的盟友关系。不过,当前的英美关系已不再像曾经那般“特殊”了。像丘吉尔和罗斯福、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布莱尔和克林顿时代那样的强有力的英美关系,如今已不复存在。
更大的代价也许会在未来逐步显现。今后,英国可能将在关于欧洲单一市场的议题上被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届时,英国在欧洲单一市场上的利益就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了。尽管英国仍然拥有否决权,但正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办公室主任乔纳森·鲍威尔所说,“如果一个成员国再三动用否决权阻挠决定通过,另外26个成员国能忍耐它多久呢?”(张越男)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