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怪相频出 股市异变民营资本“造富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7 03:58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当证券市场不再为困难企业伸出“援助之手”,那么,无节制的融资最终便异化成财富孵化器。

   2009年6月,A股迎来第7次IPO重启,转眼两年半时间过去,大部分新上市的公司给投资者带来的不是成长的惊喜,而是各种不思进取的“怪相”。

   这两年来,无数高管辞职、解禁减持套现的消息、无数募投项目进展缓慢、超募资金买理财产品或存银行的公告密布在市场上空。投资者茶余饭后不再关注哪只新股具备潜力,而谈论的焦点更多成了某某公司又诞生了多少位千万富豪,某某公司的谁又成为内地首富。

   经历了一次次轮回的IPO,如今几乎完全异变,变得如此陌生,成为一台造富机器。

  民营资本疯狂造富

   IPO重启两年多以来,A股累计募集资金已经超过了9300亿元,其中,2009年完成129起IPO,募集2189亿元,2010年完成338起IPO,募集4830亿元,今年,则已经完成250余起IPO,募集资金超过2300亿元。

   9000多亿元的融资,上市700多家公司,但让投资者熟知的优质公司却极少,往往能记住的,都是一些高管的姓名。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当前一只新股发行上市诞生亿万富翁已经不足为奇,有时甚至会批量产生多位亿万富翁。若单以发行价来计算,IPO重启以来,一共造就了600多位持股市值在1亿元以上的超级富豪。有了如此一大笔的账面资金,也许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有太多的高管选择离职。

   其实,A股市场提供融资平台,上市公司借助这个平台,只能算是事业的再一次起步,然而,不合理的询价,不合理的机制,导致“三高”发行屡见不鲜,一夜暴富后,这些企业家的创业心,似乎也会渐渐沉下来。毕竟,在IPO中暴富的人,通常是IPO公司高管、PE及上市公司的特别关系户,而最风光的必定就是IPO公司高管。

   例如以148元创下A股历史上最高发行价的海普瑞,其实际控制人李锂夫妇,因为合计持有公司79.97%的股权,身家高达426.29亿元,一度成为内地新首富。

   这几年来,IPO造富基本已经遵循 “自然人股东——企业上市——限售股解禁——财富巨大增值——富翁产生”的过程。早在上一次IPO暂停前,造富运动已经开始,当时宁波银行上市,职工持股近4亿股之多。这些持股成本仅1元的职工股,对应当时10元以上的股价,持股人的财富增值高达9倍之多,仅看账面价值,该银行就诞生91个千万富翁和895个百万富翁。

   当然,最疯狂的“造富运动”还属创业板。今年度过两岁生日的创业板,虽然近半数公司股价处于破发状态,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通过IPO批量造富的速度。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只创业板股票上市,乐普医疗创始人、总经理蒲忠杰以38.32亿元,成为创业板的首富。随后,爱尔眼科的大股东陈邦、向日葵的董事长吴建龙均做过首富。两年过后,以半年报披露为准,创业板高管累计身家高达2553.35亿元,财富过亿元的董事长就有164位。

   同样,也是在这两年,有超过80家创业板公司遭到200多位高管减持,套现金额达到30亿元之多,其中,7名高管通过套现成为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而令人心寒的是,不断造富的创业板公司,却出现了大批公司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情况。

  不差钱IPO或为溢价套现

  如果说不少公司的确缺钱,为了发展而上市,上市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使企业发展不佳还可以解释。那么,不少不缺钱的公司也拼命挤上这趟上市“快车”,意欲何为?不少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企业上市,为的不是融资,而是使其资本溢价!

   最近过会的威卡威,公司的负债率低于同行且资金周转率高于同行,同类产品毛利率远远高出同行竞争者,盈利能力极强,现金流充裕,银行融资渠道畅通,连续四年高额分红,可谓是一个十足的“富人”,这样的富人还寻求上市,有何意义?

   另外,已经上市的电动工具领军企业锐奇股份也遭到过质疑,市场人士称该公司上市前,其产品近年来大多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因此该类企业经营过程中大多 “不差钱”。而对于锐奇工具来讲,即便其有意扩大生产规模,银行所给出的高额授信额度以及优惠利率政策也可满足其资金需求。业内大多认为,在此背景下,锐奇工具仍执着于上市或是意在通过资产证券化而获取高额的资产溢价,那么,原始股东自身财富自然水涨船高。

   而更有意思的是,上市前就已经连获投资,且固定资产余额达到7000余万元,根本不缺现金的网宿科技选择登陆创业板,如愿以偿后,网宿科技业绩立即变脸,净利润大幅下滑。

   皮海洲曾评论道,最近这一年半以来,中小板、创业板大规模融资,但一些上市公司的质量却缺少保证。像涪陵榨菜、嘉寓股份这种缺少成长性的公司,像宝德股份、南都电源这种业绩变脸公司都混到股市里来了,这是对股市资源的巨大浪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