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驻俄导游:投票结果都是内定 普京伤了人民的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9 13: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李志强,导游,八年前来到俄罗斯读大学,随后定居莫斯科。因工作关系,与各行各业都有较为密切的交流。是俄罗斯普通人民生活最直接的旁观者。

  我在俄罗斯工作生活8年了,作为一个导游,还是能够很清楚的看到俄罗斯近几年发展很快。这一点,从普通俄罗斯人的消费能力增长就可以看得出来。大部分民众对现在的生活还是满意的,因为经历了休克疗法之时的伤痛,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投票结果都是内定:普京伤了人民的心

  从戈尔巴乔夫开始,苏联人民就开始了言论相对自由的时代,但是普通的民众在对国家事务上的影响还是微乎其微,因为俄国从叶利钦开始就没能摆脱寡头经济影响政治的局面。现在的俄国人普遍认为普京已经从当年民众代表的身份转变为大资本家的代言人。

  大家都清楚,投票的结果是内定的,这些少数人控制着整个俄罗斯,他们掌握着经济命脉,自然要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如此一来,民众就算是有投票权,又有谁去投票呢?从这一方面讲,普京有些伤了人民的心。

  有个老人曾经愤愤的对我讲:我们不说普京,普京手里有枪。广大普通民众曾经都以为,普京会把俄罗斯带向繁荣富强,让这个社会资源分配变得相对均匀,可以时间过去之后,人们发现现实与想象的相差甚远之后,自然难掩失望之情。

  如今,俄国人的生活水平和西欧北欧相比还是差了很远,很多人去过之后都不想回来,移民的情绪不比中国少。看到同处欧洲的人能生活的如此富足,俄罗斯人自然会眼热不已,这样也就更加对现任政府失望。

  没人比普京更合适

  不选普京只会更差

  事实上,每一个俄罗斯人都很明白,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不可否认,普京带领俄罗斯重新登上了国际舞台,他领导的政府颇有成效,首先他把一个分散的俄罗斯割据政府变成了现在可以说是大一统的国家。好处是可以上面推行命令的时候受的阻碍较小,坏处则是容易形成一言堂的局面。而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事情也正在沿着这个方向发展。

  俄国现在依然是政治强国,军事强国,当然,经济强国的口号还远远未能实现,这也是民众对此矛盾的原因。俄罗斯整个民族都有“弥赛亚情节”——大国主义思想根深蒂固,所以谁能将俄国带入国际舞台,谁就是功臣,这一点,普京当仁不让。

  纵观俄国史,能够得到身后善名的,都是极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如伊凡雷帝,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二世,斯大林…所以普京才能得到民众的喜爱,执政初期,他除了表现出和叶利钦完全不同的执政理念,也保持了对老领导的尊重,有情有义却不盲目跟从的形象让人眼前一亮。当年他的民调相当高,现在因为经济问题没有明显改变才让民众越来越失望。

  以我对俄国人的了解,他们是喜欢普京的,但不如以前那么喜爱了。大多数人都认为,不选普京,只会更差,因为没有发现比普京更适合领导俄罗斯的,虽然他也并不令人完全满意。现在的俄国人多是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政治不是他们关心的内容,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生活好一些。对于“政治”而言,只要国家不乱就好了。

   游行只是短暂的做法:每个人都在拭目以待

  游行开始之后,身边很多朋友都说,这种游行,没几天就过去了。因为民众其实根本没有统一的思想去装备自己,更何况,毕竟统一俄罗斯党还是占多数,反对党甚至都需要花钱去小城市雇人去游行、支持自己。这很明显都只是短暂的做法,俄国人早就麻木了。

  而俄罗斯本身各个阶层收入差距就很大,穷人远比富人要多得多,对这些穷人来讲,谁当政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今天能不能吃上饭。所以只要政府能让他们过上好一些的生活,他们怎么会不支持?

  “普京就任12年,梅德韦杰夫再任12年,俄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听到过不少类似的悲观说法。当然也有很多人觉得梅德韦杰夫代表了一些前进的改革势力,具体实施如何,我想每个人都在拭目以待。

  最后,有意思的是,不管国民的态度怎样,政治局势又如何,来俄罗斯旅游的人很多,他们也为这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所折服。不过,俄国人是个不喜欢外来移民的民族,他们会表现的很礼貌。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开放,保守派虽然还掌控着这个国家机器,但是我相信,开放的年轻人必将占据主导。

  文化记者:俄罗斯中产阶级的内心很骄傲

  老白,原《看历史》文化记者。2010年初随专家团前往俄罗斯,对中共90年党史进行史料查阅与研究性访谈。

  去年春天,我在莫斯科与一些研究苏共历史、中苏关系的学者一起交流、学习了两个月。第一次踏上俄罗斯的土地,很多地方都与想象中的那个红色帝国截然不同。

  在与知识分子阶层特别是大学教授、研究者们交流时,他们都很注重礼节。谈及自己现在的生活,他们大多都持有一种独立的乐观的态度,十分注重情趣。能看得出来,他们的内心都十分骄傲。而对于俄罗斯民主进程、经济发展也普遍表现出比较乐观的态度。对国家现状的满意使他们很少谈论移民问题。

  当然,对于前苏联时期,一些老人依旧会充满怀念的情绪。可是这是比较少的一部分人,观点在社会中也较为边缘化。俄罗斯实施民主政策20年,依旧有一部分人因为俄罗斯的现实环境,并没有觉得现在比过去更好。

  对于年轻人,他们大多受到开放的互联网影响。这使得整个俄罗斯的青年阶层都表现的比较“哈美”、亲西方情绪。交流过程中,很多俄罗斯中年人都称自己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Twitter、Facebook这样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再联想到最近俄罗斯发生杜马选举涉嫌舞弊万人抗议示威,就不难想到他们为何选择走上街头。(拾年)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