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用东方视角看中国的美国人(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0 07:1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用东方视角看中国的美国人(图)

  中国化的美国人

  “只要周边的美国人对中国有所误解,他总会耐心地解释,让他们改变对中国的负面印象。”沃麦克太太这样形容自己的丈夫布兰德利·沃麦克(如图):“他太中国化了。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不过跟他生活这么多年,我对中国还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的。”

  落座之后,布兰德利非常“中国化”地要了一壶龙井茶,而非美国人喜爱的咖啡。当服务员刚把茶放在桌上,他一下指出:“哦,还是明前的。”然后美国式地笑了起来。

  “他们多数是经济学家和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家。”布兰德利向其他获奖专家的背影努努嘴,“我所感兴趣的是,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治体制如何适应这种发展。”

  采访是用英语进行,但布兰德利时不时地会冒出整句整句的中文,而且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我的汉语是在德国留学时学的,不过,说得还不好。”还时不时秀一下“谦虚”的品质。

  布兰德利是国际著名东亚问题专家,现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政府与外交事务系讲座教授,在2011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他是为数不多的人文社科类学者之一。

  西方“普世”的怀疑者

  “(作为西方人)我对西方的文化和哲学比较了解。可是,西方的观点就是普世的吗?”在留学时期,布兰德利就对西方的“普世”价值产生了怀疑:“我觉得应该学习别的国家的语言,就选择了学习汉语。”后来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时,一位姓邹的中国哲学学者对他影响很深,让他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布兰德利的兴趣在于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他的第一本专著就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如果我要了解中国意识形态的变化这样属于政治理论的问题,从毛泽东开始是最好的。”

  布兰德利自己有一套完整的国际关系理论,就是“非对称性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研究源于西方,而西方国家由于国力相当,所以忽视了大国与小国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东亚问题研究中很常见。”

  基于这样的理论,他把研究视角对焦于中国与越南的关系,出版了专著《中国与越南:非对称政治》。此外,作为一个多产的学者,他在《世界政治》、《世界政策杂志》、《中国季刊》、《太平洋事务》等国际重量级学术刊物上发表70余篇学术论文,非对称理论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国际学术交流的传播者

  作为知名的国际关系学者,布兰德利与中国的学术交流非常频繁。2003年,他被吉林大学聘为名誉教授。在出版物和国际会议场合,他都把这一身份看得很重。

  他每年都到吉林大学作学术报告,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同时,他还担任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留学生项目的合作导师。

  布兰德利积极向国际同行介绍吉大相关专业的研究成就。此外,他还介绍其他专家学者来吉大讲学,进一步扩大了吉大人文社会学科的对外学术交流范围。

  在被问到“你最喜欢中国哪个城市”时,布兰德利圆滑地称“这是个‘危险’的问题,”因为每个城市的人都对他很好,但言语中还是对长春饱含深情。

  (责任编辑:刘阳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