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事件盘点:中国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0 09:47 来源: 新华08网

  

  核心提示:2011年即将过去,过去一年间,做为国家经济重要支柱的银行业发生了诸多大事。作者对包括业绩、收费、上市、理财产品等8大事件进行综合报道,力图向读者展现2011年银行业发生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编者按:2011年即将过去,过去一年间,做为国家经济重要支柱的银行业发生了诸多大事。

  本报今日推出《2011金融机构焦点事件盘点·银行篇》,对包括业绩、收费、上市、理财产品等8大事件进行综合报道,力图向读者展现2011年银行业发生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1上市银行:隐现业绩拐点

  ■本报记者 吴婷婷

  “银行这两年赚得太多、赚得太快了。”这个观点近期不仅在学术界被广泛讨论,也引发了监管层的思考。据记者观察,近期有不少监管高层人士表达出对银行增长模式的看法,认为银行业绩增长过快。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9月,16家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6920.54亿元,同比增长31.86%。

  随着四季度净息差预期见顶、理财产品发行受限,分析师普遍预测四季度银行业绩将环比有所回落。尽管如此,从全年来看,银行业绩仍将持续靓丽,16家上市银行净利预计同比增幅为25%-30%。

  在经历了4万亿信贷狂飙后,2010年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约6774亿元,同比增长33.5%。进入2011年,尽管流动性持续收紧,上市银行却通过定价能力的提升继续收获靓丽业绩,根据分析师测算,预计16家上市银行业绩增幅为25%-30%。上市银行连续两年收获30%左右的业绩增幅,超过A股上市公司平均利润增长速度。

  不过具体来看,在经历了上半年的强劲增长后,3季度上市银行业绩虽仍保持高速增长,但远没前两季那么抢眼,手续费收入、税后净利润环比均有所下降。统计显示,上市银行2011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920.54亿元,同比增长31.86%,略慢于上半年34%的增速。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上市银行2011年全年的净利润增速为29%。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则预计上市银行2011年的业绩增速为31%。

  今年3 季度,上市银行受存款增长的制约,生息资产增长基本停滞;结构调整和净息差上升则是推动净息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3季度上市银行算术平均的净息差为2.68%,环比上升9个基点。分析师普遍认为,上市银行净息差已基本接近顶点,继续上行的空间不大。

  另一方面,今年银行手续费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是理财产品,但进入3季度,由于监管升级,理财产品不论是发行量还是收益率均有所下降,导致上市银行3季度手续费收入出现了一定的回落。统计显示,今年3季度上市银行净手续费收入环比下降9%,但前三季度同比仍增长44%。

  中金公司认为,未来理财业务仍将持续规范,相关收入增长将继续减速。此外,鉴于小企业经营困难,顾问咨询费、信贷承诺费等隐性利息收入也难以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营业收入增长拐点隐现。

  2银行乱收费:储户痛斥 监管严查

  ■本报记者 吕 东

  2011年,愈发增多的银行收费项目招来了广大储户大声痛斥,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于是,今年7月1日起银监会等三部委叫停了11类共计34项人民币个人账户服务收费项目。这一举措在获得掌声的同时,却因免除项目大多早已取消,让市民感到并不给力。而面对收费“蛋糕”被切分的各家银行,显然也不甘就范。于是,违规收费、新设收费项目等手段成为银行应对之策。显然,在2011年监管部门对于银行乱收费打响治理“第一枪”之后,道路仍还漫长。

  就在34项收费项目叫停实施一个月后,发改委就对7月1日后仍违规收取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的中信银行总行、兴业银行总行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给予了严厉处罚。虽然几家银行均认为此次被查处,是因为对“有关密码挂失手续费是否属于免除服务收费项目存在不同的理解。”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靠种类繁多的收费项目赚的盆满钵满的银行们,仍是心存侥幸。

  虽然各银行34项人民币个人账户服务收费项目已被叫停,但与此同时,银行收费项目仍在逆势增长。小额账户管理费、跨行转账高收费、ATM机跨行取款重复收费等成为了部分银行祭出的收费新招。如个别银行又以向银行卡用户开征“短信通知费”的名义,再次新增收费项目。现实生活中,所有人几乎都被各种各样的手机垃圾短信骚扰过。短信内容或中奖诈骗,或推销商品,让普通老百姓不胜其烦。然而随着各家银行在诸如理财产品等中间业务的激烈争夺,各种手机宣传短信也被银行大面积“植入”到了消费者的手机之中。一方面是对用户真正有用的短信进行收费,一方面却对被消费视做垃圾的宣传短信大面积大力度发送。银行在考虑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愈发忽视储户的消费权利。

  统计显示,在银行服务方面,排队时间长、服务窗口少、误导用户等传统问题依旧普遍的情况下,各家银行纷纷提高服务收费标准、扩大收费项目一直受到市场各方诟病。用户对银行服务集体打分偏低,与银行服务收费的愈演愈烈有着直接的关系。2011年,相关部门针对银行乱收费走出的第一步,虽然效果仍有待观察,银行也仍有对策.但这毕竟表明了监管层限制日益增长的银行收费项目的决心。

  【责任编辑:王婧】

  

  核心提示:2011年即将过去,过去一年间,做为国家经济重要支柱的银行业发生了诸多大事。作者对包括业绩、收费、上市、理财产品等8大事件进行综合报道,力图向读者展现2011年银行业发生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3银行理财:叫停短期产品 中资行最受伤

  ■本报记者 吴婷婷

  银行理财产品今年迎来了最好的时光。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来共有18351款理财产品发行,接近去年全年发行量的两倍;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为4.27%,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0.77个百分点。

  在今年通胀高企、存款负利率的背景,能提供相对较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自然受到投资者的热捧,同时银行也通过大发理财产品来缓解存款流失带来的贷存比达标压力。不过, 硬币总有两面。随着理财产品发行量井喷,潜藏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运作模式中的风险也逐渐暴露,这也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今年6月,为强化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环节的规范,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7月,银监会将目前银行理财资产池涉及到的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票据、高息揽存以及银银合作等六种模式界定为违规,要求银行从即日起进行自查和整改。

  据了解,资产池已经成为主流商业银行通常采取的理财产品运作方式,这种模式通过滚动发行中短期限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以动态管理模式选择多项资产配置,使理财资金募集和投放达到平衡,但另一方面,资产池的运作模式容易滋生风险,今年理财市场的井喷更是将这种风险放大,甚至已经出现个别商业银行将理财资产池中的资产进行置换的情况。

  另外,从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趋势来看,期限在一个月以内的超短期产品占到近4成,这也是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狂飙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份银监会日前向商业银行下文的文件显示,在10月份监管会谈中,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严格执行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要求,加强融资来源稳定性管理,严禁发行一个月及一个月以下期限理财产品。”

  随着监管规范的出台,近期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幅跳水。盛世普益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1个月以下期产品发行量占比出现下跌,环比减少235款,占比从10月35.76%降至26.92%;11月,1个月以下期产品发行量环比继续大幅下降,环比减少133款,占比为15.54%。统计显示,在所有超短期产品中,中资银行的发行数占据了99%的比例,同时,中资银行发行的产品中超短期产品占比达34%,而外资银行这一比例仅为3%,无疑叫停短期理财产品发行后,中资银行的理财业务将受到较大冲击。

  4再融资:高利润高增长背后的咬尾蛇怪圈

  ■本报见习记者 肖怀洋

  今年银行业高利润、高增长的背后是对资金的极度渴求,各银行年内纷纷发布再融资方案,迎来了凶猛的银行再融资潮。与去年天量的股权融资不同,今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已明显将融资重心转向债券市场,尤其是次级债发行激增,无论是国有商业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都把发行次级债作为补充资本的重要手段。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仅五大行次级债发行规模已达到1860亿元,其中中国银行5月17发行320亿元;农业银行于6月2日发行500亿元次级债;工商银行6月29日发行380亿元;交通银行10月21日发行260亿元;建设银行11月3日发行400亿元。其他发行次级债的上市银行有:民生银行100亿元;北京银行35亿元;兴业银行100亿元;浦发银行184亿元;南京银行45亿元;中信银行165亿元。上市银行今年累计发行次级债总额达到2489亿元,另外深发展银行今年还发行了36.5亿元混合债。

  今年银行再融资虽然以次级债为主,但股权融资同样不容小觑。民生银行一波三折的再融资方案最终以发行A股可转债募资总额不超过200亿元收尾;华夏银行以每股10.87元价格定向增发了18.6亿股,共计募集资金201亿元;招行A+H股配股方案融资350亿元;北京银行以每股10.88元向华泰汽车等10家公司定向增发约118亿元;中信银行260亿元A+H股配股。5家银行总计融资规模达到1129亿元。

  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连续6次上调,银监会拟出台的新《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提出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同业拆借利率不断攀升,使得银行体系的资金局面日趋紧张。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业间的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各银行在扩张过程中资本消耗的速度过快导致资本充足率的下滑,粗放的经营模式使得国内商业银行陷入“依赖利差—信贷扩张—资本充足率下降—再融资”的怪圈。

  综合上述债权和股权两方面,今年上市银行再融资规模至少达到2989亿元,相信这一数字还将随着银行对资金的渴求而继续增加,再融资不仅是今年中国银行业关注的事件,在未来数年仍将是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

  5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压低银行股估值

  ■本报见习记者 肖怀洋

  2011年,中国银行业以强劲的利润增长笑傲江湖,如果要给这光辉的一年找出些许阴霾,那一定非地方融资平台莫属。

  地方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包装出的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进而将其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各类城投公司是其主要形式,银行贷款则是其主要资金来源。

  央行今年6月份发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平台数量增长过快,贷款规模迅速扩张,相关运营问题逐步出现,潜在风险需引起关注。

  央行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较2008 年年末增长25%以上,其中县级(含县级市)平台约占70%,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成为贷款的供给主力。如果按照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47.92万亿元来计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总量不超过14.376万亿元。审计署随后也发布了《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从借款来源看,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为84679.99亿元,占79.01%。

  央行、审计署两大官方报告的发布,使社会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规模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而地方融资平台之所以成为银行业的阴霾,正是因为银行贷款是其主要资金供给源。根据今年上市银行中报,截至6月末,五大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总计达到2.87万亿元。其中,工行为9310亿元,较年初的6416亿元有所增加;农行为5301亿元,比年初增加1323亿元;中行为5315亿元;建行为5800亿元;交行则由年初的1774亿元上升到3083亿元,约占总贷款的12.5%。地方融资平台暴露的风险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隐忧,成为压低银行股估值的最主要因素。

  年中,云南高速、陕西高速等平台债支持下的公路行业相继爆出停贷危机,更增加了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恐慌。从2010年开始,中央各部委就不断地下发文件,要求清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严控贷款规模,加强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今年8月份银监会联手三部委启动了第二轮清查地方融资平台工作。截至9月底,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清理整顿进度已经达到60%。

  从年初的风险积累,到年中的爆发,再到下半年全国范围的清理整顿,地方融资平台贯穿了中国银行业的2011年,也给今后银行业的信贷管理一定的警示。

  【责任编辑:王婧】

  

  核心提示:2011年即将过去,过去一年间,做为国家经济重要支柱的银行业发生了诸多大事。作者对包括业绩、收费、上市、理财产品等8大事件进行综合报道,力图向读者展现2011年银行业发生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6城商行上市:热情高涨终究碌碌无为

  ■本报记者 吕 东

  2011年即将过去。而对于积极筹备IPO的各家城商行们,可以说又是渡过了碌碌无为的一年。尽管热情高涨,但上市依旧无门。然而随着年末传出监管层支持城商行上市的消息,似乎又让城商行IPO之路露出曙光。在国有大行陆续登陆A股市场之后,城商行已成为争夺上市资格的主战场。2012年城商行上市能否破题,我们试目以待。

  众所周知,自从北京银行等3家城商行上市后,A股市场已多年未见城商行的面孔。而各家城商行在资本红线压力及做大做强跨区域经营的双重推动下,上市热情始终居高不下。继国有大行上市收官后,城商行力拼IPO的时代已经来临。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城商行消息频出,好不热闹。或增资扩股,或更名改制,或股权拍卖,而贯穿其中的主线则是为了同一个目标——登陆A股市场。有业内人士认为,与上市的商业银行相比,各地方银行,其资产规模和资本金总额仍然偏小,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张及向全国布局,融资冲动在短期内将为持续高涨。

  当众多城商行纷纷将上市挂在嘴边之际,涉及城商行的股权流动也是热闹异常。相关银行股权在挂牌转让或拍卖的消息此起彼伏,而那些具有上市实质进展的城商行的相关股权,也总是受到热捧。

  尽管各地银行上市热情高涨,目前摆在这些银行面前的上市之路仍很不平坦。虽然各家银行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历史负担较重,且个别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员工持股及股东人数问题也是迫切解决的。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城商行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红线以标。直至去年9月,随着《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的颁布,这一难题才有了解决的途径。而近年来,众多城商行的增资扩股,也是为了达到降低员工持股比例的目地。

  就在近期,随着监管层表态支持,这无疑让城商行看到了上市的曙光。临近岁末,随着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艰难,那些主要服务对象为当地中小企业的城商行们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日前银监会官员公开表示对城商行上市的支持,这令徘徊在A股市场外已久的多家城商行看到了希望,2012年也有望成为城商行上市的破题之年。

  7外资行套现 四大行无一幸免

  ■本报记者 曹 蓓

  2011年市场对外资行减持中资行的关注度,似乎不比2009年少。不同的是,2009年的减持更多的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资行忙于自保,而大规模套现。而2011年的减持,则伴随着更多的因素,原因显得更为复杂。

  今年7月,淡马锡经由摩根士丹利安排,分别配售51.88亿股中行H股和15.02亿股的建行H股,合计套现逾280亿港元。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应当是淡马锡平衡现金与股权、补充资本、保持资产组合灵活性的正常行为。

  随后,市场对美银减持建行的消息此起彼伏。

  美国银行8月29日晚间表示,将把所持建设银行股份中的一半出售,由此将获利33亿美元。美国银行之前持有建设银行256亿股股票,持股比例10%。交易完成后,美国银行仍将持有建设银行5%左右的股份。

  建设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美国银行出于自身原因减持部分股份,建设银行表示理解。

  11月18日消息,美国银行减持其所持中国建设银行H股股份,中投公司受让了27.6亿股建行H股,总投资额约合17.5亿美元。中投公司表示,建行H股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中投公司受让了美国银行减持的27.6亿股建行H股。中投公司已根据香港证券监管相关规定,履行了包括信息披露等各项义务。

  建行11月15日公告称,美国银行于11月11日和14日以协议转让方式向几家机构投资者转让约104亿股建行H股股份,约占建行总股本的4.14%。本次转让后,美国银行持有建行H股股份21.48亿股,约占建行总股本的0.86%。中投公司此次增持后,所持建行H股股份由59.31%增至60.46%。

  另外两个国有大行同样经历了和建行一样的事情。

  10月,农业银行H股先后遭受德银和摩根大通的减持。联交所的资料显示,德银于10月11日以每股平均价2.968元,减持农行2.81亿股,涉资约8.35亿港元。10月20日,摩根大通在场内减持5041.52万股H股,每股平均价2.78元,涉套约1.4亿元。

  11月9日,高盛减持了17.52亿股工行H股股份,据悉,高盛此次也套现约85.5亿港元,每股作价4.88港元(合63美分)至每股5港元。

  无论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或是迫于自身原因,还是对中资行风险的忧虑,外资行减持,都成为了中资行2011年的重要关键词。

  8多方增持民生银行炙手可热

  ■本报记者 曹 蓓

  与被减持的其他中资行不同的是,民生银行成了2011年中资行的风云人物。

  8月24日,中国人寿有关负责人在201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有意增持民生银行,史玉柱当日发微博(http://weibo.com)炮轰中国人寿,博文称“拜托中国人寿,别虎视眈眈想控股民生银行。中国唯一的民营重要银行(总市值超过4.4万亿),不应倒退成为国有银行。”虽然这条微博随后即被删除,却引来了高度关注。

  随后的一天,民生银行股价大涨6.47%,据测算,史玉柱账面浮盈达2.3亿元。一时间有关“史玉柱微博操纵股价”的说法甚嚣尘上,史玉柱其后也不断发出微博对此作出澄清。

  截止2011年第三季度,这位对民生银行情有独钟的民营企业家,持股比例已经由此前的0.65%增至3.54%,稳坐民生银行第四大股东。

  此前,据统计,从3月30日至6月22日的57个交易日里,史玉柱旗下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33次增持民生银行,耗资超过28亿元,持股比例从0.6%向3%逼近。从6月23日至7月14日的16个交易日中,史玉柱完成7次增持,成为第六大股东。

  资料显示,8月18日到9月6日的14个交易日内,史玉柱14次增持民生银行H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达到2.23%。9月7日及8日史玉柱分别增持民行1000万股H股,合共增持2000万股;持仓量由2.23%升至2.72%。

  港交所数据显示,史玉柱截至9月12日,A+H的合计持股超过93925万股,已成为民生银行事实上的第四大股东。

  除了史玉柱以外,另一位民营资本代表也对民生银行显示出好感。香港证券交易所10月17日披露的资料显示,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12日以每股5.345港元的价格增持民生银行845万股H股,总计投入资金4517万港元,最新持股量增至5.08%。

  德意志银行也加入了这场游戏。

  根据联交所资料显示,德意志银行于11月3日增持533万股民生银行H股份或0﹒12%,每股作价6﹒364元,总值3392万元,最新持股量增至5﹒06%?。此前,据联交所股权资料,民生银行于9月8日,获德银场内增持206.57万股,持仓由4.99%增持至5.04%。

  大型央企也好,民营企业也罢,民生银行被多家投资者看好,2011年的民生银行已经成为上市银行的一枝独秀,这场群雄逐鹿的戏会不会在2012年继续上演,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王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