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搞起几块 合作建房“试验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1 03:17 来源: 经济日报成功运作温州个人合作建房项目的赵智强近日进京,高调宣布联手北京律师成立团队,给北漂盖房“圆一个北京梦”。据报道,其5年前启动的温州“合作建房”项目即将完工,房价合每平方米六七千元,仅为同地段房价的五分之一。目前他们已在南四环和南五环看上了两块面积在100亩以下的目标地块,初步预算,未来其房价将比目前同地段房价低出四成左右。
个人合作建房,简单地说就是买房人自己集资拿地,自己找开发商盖楼,从而省掉中间成本,得到便宜住房。近年来,社会上存在着不少关于明确民间集资建房政策导向的呼声。在前几年的两会上,也有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类似议案或提案。
客观地看,面对房价高企的现实,开展自助或互助建房,不失为解决住房问题、改善居住条件的一个办法。一方面,个人合作建房有望增加一定的房源,购房者选择自由度将因此加大,虽然不足以打破开发商“包建房”的垄断格局,但至少可以在房地产市场上起到一定的“鲶鱼效应”;另一方面,在政府财力有限,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仍然欠宽的大背景下,这对减轻政府提供保障房的压力、让更多的人早日实现住有所居,亦不无裨益。
不过,合作建房虽被看好,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例如,既有政策并未对民间合作建房行为进行定性,在公权力介入之前,光有律师团队的加入显然难以打消人们对集资建房行为是否合法的疑虑,不少人更是担心民间建房涉嫌非法集资;又如,在拿地、办理房产证环节,政策能否打开一扇门,等等。此外,一旦个人合作建房比例增大,房地产经济对GDP贡献数字肯定会降下来一些。如果对合作建房的土地供应实行优惠,地方财政收入多少也会减少。这些都是民间合作建房可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
说起来,“合作建房”并不是个特别稀罕的事物。在赵智强之前,有着“合作建房第一人”之称的于凌罡2005年便曾在北京发起过这事,但最终却因资金实力、前期运作等种种难以解决的困难铩羽而归。我们不知道赵智强此次在北京的合作建房能否像在温州一样取得成功,但现在既然他愿意接着试、说可以让房价便宜四成左右,在笔者看来,那就不妨让其搞起这块“试验田”,在有关部门进行引导的前提下,让其沿着规范化的方向前进。一来让住房建设成本见见光,看看现在一些开发商说的房地产步入“微利”时代是否属实;二来如果可行,这对未来将民间合作建房正式纳入政策范围也可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