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绣两盛两“衰”启示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1 10:26 来源: 国际在线
近年在市场化过程中,粤、苏、蜀、湘四大名绣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苏绣湘绣兴盛,蜀绣粤绣“衰落”。个中缘由,颇具启示。
湖南省长沙县是湘绣重要生产基地。长沙湖南湘绣城是湘绣销售点之一,在全省组建了68个湘绣收发辅导站。湘绣城总经理、湖南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曾应明介绍,湘绣城每年产值已经达到10个亿,产品销往韩国、日本、美国和西班牙等15个国家。江苏是苏绣发源地,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年产值30亿。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是苏绣生产的核心基地,2010产值超过10亿元,年均增幅达16.5%,刺绣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无论是在湖南还是在苏州,刺绣都带动了当地群众收入的提升,成为了真正的“富民产业”。
与苏绣和湘绣的兴盛相比,蜀绣和粤绣的境地就比较惨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郝淑萍蜀绣工作室董事长郝淑萍说,蜀绣和粤绣同病相怜,粤绣还不如蜀绣,从业人员逐年减少,技艺濒临失传,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苏绣、湘绣将传统手工艺做成“朝阳产业”的成功经验给人启示。
启示一:传统手工艺品要走下“神坛”,做到“艺术享受与日用生活的完美结合”。
刺绣作品的附加值比较高,市场价格高昂,一幅精心完成的刺绣作品,动辄数万、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人民币。
长沙市湘绣协会副会长王家声说,湘绣发展要解决市场定位问题。如果不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就会让湘绣的市场前景比较尴尬。
近年来苏绣、湘绣不仅仅在刺绣内容上有所变化,而且在功能上也不断探索创新。目前,湘绣产品已经发展到了100多个品种。
曾应明认为,使用才是最好的保护。没有市场的传统工艺技艺,迟早会被淘汰。只有放下身段,从先进群众的需要出发进行创新,确保适用性才能实现同市场的良好对接。
启示二: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实现高低端从业人员合理布局,是传统工艺传承和发展的人才保障。
人才断层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对此,江苏和湖南两地均进行了积极探索: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把合作办学的“苏绣班”列为街道的基层事业。
由于艺术类学校的学习费用相对较高,所以街道出资对五年制苏绣班的镇湖籍学生进行学费补贴,还为这些同学每年颁发“镇湖苏绣新人才”奖学金。在湖南,湖南省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组建湘绣中专班,依托职业学院进行人才培养。
启示三:政府积极引导,激活民间活力,小投入能够撬动大市场。
长沙县开福区捞刀河镇沙坪地区和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都是刺绣的重要基地,两地政府拿出数亿资金统一规划湘绣广场、绣品街,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绣坊出让,用财政“小资金”推动了“大市场”的成长,形成了很好的集聚效应。
与长沙县沙坪地区相似,在苏州镇湖街道,绣品街集中了430余家绣坊,并形成了多种灵活的行业形式,带动农民就业超过12000名。
两地的探索均证明,政府前期一定规模的投入和引导,对于凝聚民间力量、激发民间活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最终能够带动产业较快形成和升级发展。
记者 宋常青 文贻炜 王骏勇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