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为什么要推动预算公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00:4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我们认为,一个好的社会,才能有一部好的预算,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讲,一部好的预算,才能造就一个好的社会。一部好的公共预算,应该是一部体现社会公正合理的规律文件,一份为全体人民当家理财且远近兼顾的财务计划,一套政府团队依循遵守的运营指南和行为准则,一件政府与公民以及公民与公民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工具。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讲,一个社会公共预算的现状,可以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

  从1949年到1999年,我国实施的预算制度,离现代预算制度和现代国家的治理需求,相去甚远。这一时期的预算粗糙程度,以及用于管理国家时所遇到的困难究竟有多大,由于相关信息仍未公开,其细节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1999年,中国预算制度改革正式开启,到2005年、2006年时,在技术设计层面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其间,以部门为预算单位,国库统一收付,三定设计,对项目预算管理的新思路和新管理方法等,搭木立架,渐次展开,现代预算的技术框架初见端倪,且具有历史意义。比如,2000年,作为试点,国务院向人大报送了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四个部门的部门预算草案;2001年,26个部门试编部门预算;2003年为29个;2004年为34个;2006年为40个。

  这一切变化,我们不时为之激动和欣喜,也不断地默默祈祷,希望这一切能坚持走下去。因为,如果这一切能坚决地走下去,这个国家,就有希望变成一个在资源使用上更加有效率、更能体现公平和公正的现代国家,变成我们希望看到的那个样子。

  但是,到了2005年、2006年时,尽管已有了相当多的政府部门编制了它们的预算,也提交人大审议了、批准了,当时人民却看不到这些预算。那时,有的公共预算,在这个国家被当作是国家秘密。在我们看来,预算改革仍然脱离人民,只是在内部悄悄地进行。中国的公共预算变成了近乎黑箱作业式的财务安排,几乎杜绝了民众的参与,几乎没有透明度。这一切完全背离了公共预算的核心原则,也为政府中的一些人不合理地使用、低效率地使用公款、浪费公款,甚至贪污公款提供了机会和空间。这种状况,不仅民众日益不满,也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把公共预算当成国家秘密,藏起来,犹如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将公司的账目藏起来,不向股东交待一样荒唐。

  于是,我们原来的对公共预算关注的爱好,就渐渐变成了一个固执的念头,要推动公共预算的公开,要让预算改革变成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民众积极参与的举动。

  2006年是我们有这个念头的一年。2007年我们经过痛苦摸索,不得其门而入。但也就是在这一年,国务院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到2008年,我们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法规资源——沿着这一温家宝总理从上面为我们放下来的云梯,不断地往城堡上攀爬,不断地向各级政府申请预算公开。终于,在这一年,深圳市政府预算密室的沉重大门为我们打开了,卫生部、民政部以及国家科委等部门,向我们公开了较为详细的部门预算。2009年,在我们连续两年的申请公开之后,广州市主动将它们的预算公开挂在了互联网上。

  在全国越来越多的人和无数媒体的关注与参与下,要求预算公开的洪流开始漫过陈旧的堤坝。2010年,有四十几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预算,今年,有90多个部门公开了它们的预算。尽管目前政府预算公开的透明程度还不尽如人意,与真正意义的公开透明还有距离,但是,预算被视为国家秘密的时代终于结束了。时评家叶檀曾做过这样的评语:“如果5年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预算能够像广州市财政局所公布的那样公开、透明,那么,中国的法治与税收环境将有根本变革。这才是中国数千年所未有之大变局。”

  其实,我们推动预算公开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最终看到中国能出一部好的预算,造就一个好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公民是本本分分的公民,政府是规规矩矩的政府。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讲,“预算公开一小步,国家进步一大步”。让我们都来做中国公共预算全面彻底公开的推动者。(作者系深圳市君亮资产管理公司CEO,其作品《预算公开一小步 国家前进一大步》获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奖公民参与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