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为“中国造”奢侈品埋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10:3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为“中国造”奢侈品埋单?

  随着Prada在香港上市,其在“中国制造”的真面目也别揭穿。

  当你为了享受那“精良的工艺”而花大价钱购买Armani、Zegna、Hugo Boss等国际大牌的服装,却突然发现其原产地是中国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自从去年《经济观察报》曝出Prada在中国东莞的代工工厂之后,关于“奢侈品中国造”的话题就不绝于耳。据《环球奢侈品报告》的统计数字显示,86%的中国顾客表示不愿再购买“中国造”的奢侈品。但是,“中国造”这样一个现实似乎已经无法避免,消费者又该如何抉择?此外,是否我们也应该改变旧有的观念———不管是“中国造”,还是“意大利造”,只要好的东西就是值得购买的奢侈品?

  当“中国造”已成现实

  王女士最近很闹心,前不久在专卖店花了人民币3980元购买的Coach手提包竟然是“Made in China”。“早知道是中国制造,我还不如干脆买个国产的包好了。”她对记者说。其实不仅仅是Coach,即便是Burberry、Armani、Hugo Boss等国际知名奢侈品牌,早就已经纷纷在中国设立代工生产线了。

  第一个吃螃蟹的,就是美国入门级高档品牌Coach。1996年,在Lew Frankfort当上CEO接管Coach之后,不仅着手于提高品牌的档次,另一方面,也开始降低生产成本,开始在自家包上印上了“中国制造”。逐渐的,Coach在美国的工厂,一个个关闭,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的加工伙伴。由于公司对质量的严格管理,多数消费者照样买单。从2000年公司股票上市到现在,Coach的销售额和利润连年增长,把股东们的嘴都笑歪了。

  看着Coach赚得盆钵满盈,欧洲奢侈品牌心急如焚。可他们却不能像Coach那样大大方方地说中国造就中国造。多年来,欧洲奢侈品牌大肆宣扬他们的制造工艺如何传统,工匠的技艺如何精湛,就差直接说,做包包是法国人和意大利人DNA里的特质,别人学不来。话说到这份儿上,却又想用“中国制造”,还真麻烦。可利润的诱惑力终究不可抗拒。欧洲的奢侈品牌们就秘密在中国生产包包。中国广东就有几家工厂,他们跟每个奢侈品牌签协议,保证不对外透露给谁做包包。

  那么,这些奢侈品是如何做到在中国生产,却贴着意大利或法国制造的标签呢?办法有很多,包在中国做好,就差提手没上,运到意大利上好后,就成了成色十足意大利制造。或是“Made in China”标签贴在包装盒上而不缝在包里,运到国外后再换标签。现在,奢侈品牌的产地标签越做越小,藏得越来越深,有的干脆找不到。不过,奢侈品牌也不会把所有包都拿到中国做。一般来说,批量大的经典款会在中国做,比如Celine 的Boogie系列。批量小的,特别是珍贵皮质(鳄鱼皮、鸵鸟皮等)的包,还是在欧洲生产。

  总遮掩也不成,Prada的CEO说今后Prada的包哪儿做的不重要,关键是Prada做的,标牌嘛也不写哪国了,统统写“Made by Prada”。主意不错,只是不知各国法律答应不答应。

  所以,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奢侈品已经大规模在中国制造了。据《环球奢侈品报告》所示,在2009年时就已经有60%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在中国拥有自己的生产线了。据目前统计,上榜“中国造”的奢侈品包括Prada、MaxMara、Givenchy、Burberry、Ermenegildo Zegna、YSL、Marc Jacobs、Emporio Armani等众多一线品牌。

  从“制造工厂”到“金融市场”

  从最早“一美元店”卖的雨伞、袜子,到沃尔玛的衣服、玩具,再到中高档品牌服装、名牌运动鞋……中国制造的商品质量越来越好,档次越来越高。在近些年,那些“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牌也开始由中国制造。而这些奢侈品牌看中的无非是中国的“廉价的生产成本”。

  但是,随着中国市场上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因附加值小和受政策推动的服装企业开始把重心放在了自主品牌服装的创立上,也许在未来几年,国际奢侈品牌会越发尝不到在“中国制造”的甜头。

  如今,包括Coach在内的众多品牌已经在收回中国代理权的同时,制定将工厂转移向印度、越南等更“便宜”的国家的计划了。所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你不买中国造,再过十年你只能买越南造或者印度造了。今年七月份,越南的服装出口上升了6.6%,达到2.67亿美金。

  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是,奢侈已经逐渐把中国定位从“制造工厂”往“金融市场”的方向转移。

  随着中国奢侈品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香港近期成为全球奢侈品公开上市的“圣地”。继去年5月化妆品牌L'Occitane在香港上市取得30%大涨之后,“到香港去上市”成为欧美奢侈品行业最新的时尚。6月24日,意大利时尚品牌Prada在香港挂牌上市,紧随其后的还有美国高档品牌Coach、英国制鞋品牌Jimmy Choo,以及意大利鞋包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而此前他们选择的上市地,不是纽约、就是巴黎、米兰等。

  奢侈品的阵营正在分化,最矜持的顶级品牌不但不愿意选择香港,甚至压根儿不愿意让上市打破了自己的神秘感;而那些价位稍低,金融危机间受重创的品牌则迫不及待地冲向香港———他们认为眼下正是亚洲市场乱军混战的阶段,消费者的观念尚未成型,品牌形象塑造刚刚起步,这几年谁能抢到先机,未来的优势就将很难撼动。

  “中国奢侈品”何时诞生

  “我买大牌的时候会翻看里面的标识,如果写着‘Made In China’,我就不太想买,会有一点上当的感觉。”在一家高档商场,刘女士对记者说。来自《环球奢侈品报告》的统计数字显示,虽然83%的人表示中国制造的顶级时尚品牌不是廉价的象征,但86%的中国顾客表示会因为奢侈品牌标有“Made In China”的字样而不愿再购买。

  这可见“中国创造”和“中国生产”的形象在人们脑中还是与“奢侈品”概念划不上等号。已经快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购买市场”的中国何时能产出自己的奢侈品牌?

  其实,反观奢侈品选择将中国作为产品生产地这一问题,除了考虑人力资源成本低的因素,中国工厂的制造能力也是得到肯定的,它们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超高的效率和优秀的产品质量,这些早就不可和以前的“中国制造”同日而语了。

  美国包包设计师Fiona Kotur认为中国制造的标签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负面,她说:“中国制造的标签意义已经和10年前不同了,以前中国生产的商品都被认为是千篇一律,但是现在中国不同地区生产的产品已经存在很大的区别,南方地区的质量就非常不错。中国南部地区引入了意大利工人,学到了很多传统技艺,现在已经不再是廉价生产的大批量商品了。”

  “中国制造”并非与奢侈品无缘,中国的企业也正付出行动。其实有很多从香港和中国内地发展起来的高端品牌,如1994年由David Tang创立的Shanghai Tang(于1998年被Richemont集团收购),知名度颇高;还有Ascot Chang品牌,这个被认为是香港的Savile Row品牌创立于1940年,现在在亚洲、纽约、贝弗利山等地都有分店;而香港商人Dennis Chan创立的珠宝品牌Qeelin也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在巴黎、伦敦、洛杉矶、台北、新加坡等地都设有分店。

  拥有多年代工的经验,再加上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中国诞生自己的奢侈品绝非不可能之事。但就像Hermes、Louis Vuitton这样的品牌花了几个世纪的时间才发展到今天一样,中国奢侈品的创立是需要时间的。想要真正登上这个世界平台,就要在产品中融入非凡理念,保持一直不变的精湛手工艺,传承悠久的历史,塑造自己的文化,同时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一种除商品之外的愉悦体验。

  (责任编辑:傅云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