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世界政坛风云:多国权力更迭政府换帅(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10:4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资料图:10月20日,在利比亚的黎波里,人们在听闻卡扎菲已伤重身亡的消息后游行庆祝。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贾布里勒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卡扎菲当天在苏尔特身亡。
中新网12月22日电(戚易斌) 2011年世界政坛风起云涌,多个国家发生权力更迭或是政府换帅。引起这些政治变革的,既有笼罩欧洲的债务阴云,也有席卷阿拉伯世界的革命风暴,还有让人猝不及防的天灾人祸。
在多个国家的政治变动中,让曾经显赫的政坛要人纷纷落马。而接过权力之棒的新领导人们,并没有时间品尝“胜利果实”的滋味,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带领各自国家走出危机的重重挑战。
中东剧变四位强人下台 动荡未止乱局依旧
2011年,一场始于突尼斯的变革在北非、西亚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诱发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和政治海啸,让这一地区的四个国家先后经历了政权更迭的剧变。曾经领导这些国家的四位强人在动荡中被迫下台,走向不同结局。
一年之内,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弃国出逃,遭多轮缺席审判,被判入狱60多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辞职、铁笼受审,最高或面临死刑;也门总统萨利赫受伤去国,虽辗转回归,也只得签下交权协议。最受瞩目的是,这场风暴还催生了利比亚空前内乱和西方主导的又一场地区局部战争。“沙漠雄鹰”卡扎菲在反对派的枪炮声和北约战机的轰鸣声中走向生命的终结,只留下狼奔豕突的家人和满目疮痍的国家。
剧变的发生看似突然,但动荡的根源早已深埋。整个地区积累已久、危若累卵的社会内部矛盾被个体事件触碰,才引发了震荡。这四位中东强人的下台为各自国家的发展带来转机,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就此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而仅仅是阿拉伯世界未来动荡和变革相交织的开端。
动荡洗涤了旧秩序,新秩序的建立在迷惘与希望中艰难起步。突尼斯、埃及先后举行议会选举,曾经受压迫的伊斯兰党派走上政治前台。利比亚、埃及和也门的临时政府也相继成立。然而,变革的道路上迷雾重重,一波三折。埃及示威活动依然频繁,不断导致人员伤亡;利比亚和也门国内势力众多,武装冲突仍时有发生。目前看来,中东地区依然暗流涌动,动荡之势难言休止。
(责任编辑:袁志丽)
资料图:据意大利安莎社报道,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已于12日向总统纳波利塔诺递交辞呈,正式辞职。图为11月12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意总理贝卢斯科尼来到众议院参加财政稳定法案投票时向支持他的议员招手。
欧债阴云五国领导人变“炮灰” 新人上台挑战严峻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这句老生常谈的论调,在近来引发全球关注的欧洲债务危机身上再次得到了印证。年初以来,遭遇欧债危机打击的爱尔兰、葡萄牙、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五国都实现了政府更迭,这五国领导人被外界视为欧债危机的“炮灰”。
年初,有政治“金童”之称的时任爱尔兰总理布赖恩考恩遭遇信任危机,不得不宣布提前大选而告别政坛。3月,时任葡萄牙总理若泽苏格拉底由于得不到议会的支持,也黯然辞职。这二人“殷鉴不远”,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政府就“前仆后继”,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更迭。11月,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宣布辞职。这位意大利战后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理在三届任期内丑闻不断,官司缠身,始终“奇迹般”屹立不倒,此次也被主权债务危机破掉了“金身神话”。同样为债务梦魇困扰的还有希腊前总理帕潘德里欧和西班牙前首相萨帕特罗。由于被迫接受援助,前者不得不在救助方的要求下推行一系列财政紧缩政策,在国内遇到强大阻力,支持率迅速下跌,最后不堪重负,辞职走人;后者在西班牙债务警报拉响后提前举行的大选中宣布放弃参选,卸下重担。
危机时刻,意大利和希腊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专家治国”的思路,意大利新总理蒙蒂和希腊新总理帕帕季莫斯都是享有盛誉的经济专家。欧洲人希望,技术官员治国可以摒弃党派之争,一心一意谋求应对危机的方略,适时找出应对之策。
欧债危机从经济、金融危机延伸到政治领域,成为横扫一切的巨大力量。上述各国领导人的命运证明,主权债务危机若处置不当,政治上必须要有“替罪羊”。表面上,由于欧债危机而“坐火箭”当上总理的新人们成为了“幸运儿”。但其实,这些人的日子都不好过。平衡公共财政、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是每一个欧元区政治家面临的严峻挑战。身负众望的各国新人们无暇喘息,时间急迫。
(责任编辑:袁志丽)
资料图:日本首相菅直人8月26日在其作为辞职条件的“公债发行特例法案”和“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获得参院全体会议通过后正式宣布辞职。日本新首相将在30日诞生。
大地震撼动政治版图 日相难逃“短命”怪圈
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9.0级特大地震袭击了日本东北部海域,造成逾2万人在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中死亡或失踪,福岛第一核电站也因此发生核泄漏事故,引发核辐射危机。同时,这场地震也撼动了日本的政治版图。因在对地震及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处置工作中备受指责,加之内忧外患不断,日本前首相菅直人8月底率领内阁全体总辞,成为日本5年来第6位下台的首相。
8月30日,日本民主党新代表野田佳彦当选日本第95任、第62位首相。他面对的是一个经济不振、亟待灾后重建的日本。有分析认为他难以走出“短命首相”的怪圈;也有分析认为野田熟悉财务领域,是带领日本走出低迷的合适人选,或能摆脱“旋转门”困扰,在首相官邸住得更久。
日本首相更迭的频密,在先进国家实属罕见。20世纪90年代前后,日本曾经出现过“十年九相”的情况。有人笑言,日本首相就好像走马灯,让人眼花缭乱。自2006年以来,日本首相没有一任执政时间超过一年,菅直人入主首相府15个月,已算“幸运”。事实上,除非日本经济恢复增长,政治体制出现天翻地覆的改变,首相职位不再由显赫的政治家族成员世袭或由他们操纵的人马出任,否则不可能破除“短命首相”的魔咒。
分析指出,发生在上述国家的政权更迭反映了当事国的民意,但人民要求的不是简单的政权更迭,而是政策调整和制度转型带来生活的真正变化。
在欧洲,“失业、赤字、外债过多、经济不景气”是每一个上台的新人都要面对的难题,他们肩头的重担,是驱散债务阴云,带领各自的国家早日走出危机。而走到了民主革命胜利交叉口的中东国家,迎来的是未来动荡和变革相交织的开端。这些国家的强人下课无一遵循正常下台途径,身后遗留下大片政治、经济和安全真空。这些国家面临着内部各派势力的复杂斗争或外部力量的相互博弈,局势发展存在诸多变数,重建之路充满荆棘。
然而,新制度的培育不能一蹴而就,新政策的收效也非一朝一夕。对多数经历了政治和社会地震的国家来说,问题可能持续,前途尚不明朗。但无论如何,新瓶不会再装旧酒,变化正在发生。世界希望这些国家的人民,在和过去道一声漫长的再见后,能早日走向稳定和发展的未来。(完)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