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区域经济规划十大盘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3 20:12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一】东部涌动——海洋经济发力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兼顾海陆统筹的区域发展的战略,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首个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的陆域,共涉及51个县市区,总陆域面积是6.4万平方公里,同时包含15.9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作为我国最大半岛,山东半岛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接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定位与目标: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到2015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将基本建立,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使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继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又一个主打海洋经济的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有利于提升浙江的海洋生产力。
规划主体区范围:明确将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7个市47个县(市、区)纳入全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范围。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将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列为核心区;在产业布局上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
战略定位和目标:浙江将挖掘浙江丰富的“海洋生产力”,把海洋经济作为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新的产业规划为导向,突破当前转型升级的困境,培养符合国家海洋战略的产业。同时将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突出我国在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储运中的战略保障作用。
预计到2015年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2.6万亿元,占全省的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6万元。其中,浙江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2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15%。
三、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
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三个主打海洋经济的区域规划,至此以这三个区域为代表的“3+N”沿海经济区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广东省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优质港口众多,同时紧邻港澳和东南亚,有着优越的区域开发优势。此次批复体现了广东发展方式由陆地走向海洋的转变。
规划主体区范围:涵盖了广东省全部海域和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阳等14个市,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8.4万平方公里。除了囊括粤东、粤西两大增长极外,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还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佛山、肇庆及环珠三角地区的粤北等相邻地区作为联动区。
战略定位和目标:意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高科技水平,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从而使广东成为我国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
广东海洋经济规模要在2015年达要到1.5万亿元,占GDP总量近1/4,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省,并且到2020年全省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目标。
四、河北沿省经济区
11月,国务院发布消息正式批准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河北沿海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沿海地区的获批,可促使河北充分依托海洋资源,发展对外贸易,同时利用国际资本、技术等新竞争要素,建成沿海临港现代重化工业、产业体系,摆脱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从依赖京津到走向海洋,打造沿海新增长极。
主体范围: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3市所属的沿海11县(市)、8区,陆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87公里,海域面积0.7万平方公里。
战略定位和目标: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我国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我国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
到2015年,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而远期目标则是到2020年,区域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在沿海地区形成2万亿元左右的GDP。用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赵勇的话说,“要在沿海再造一个河北”。
【二】中部崛起——中原添动力
五、中原经济区
今年1月,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带来重大战略机遇,对促进河南“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年初,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调研时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河南这块古老的大地,一定能够通过中原经济区的带动焕发青春。”
主体范围:中原经济区以河南为主体,辐射周边与河南相邻省份的部分城市,涵盖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接壤区十三个地(县级)市。目前,总区域国土总面积97444平方公里,总人口5601.6万人,119个县(市、区)。
战略定位和目标: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构建中原经济区,核心是要走一条“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始终把“三农”工作、特别是粮食生产摆到突出的位置,并顺应新的发展阶段要求,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
【三】西部开发——西北西南齐飞
六、宁夏沿黄经济区
3月,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写进“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沿黄经济区是宁夏把区域内优势集中起来的“加法”,把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政治优势等优化组合,为当地的发展释放出超能量。
主体范围: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途径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四个地级市,以主要交通通道为轴线的发展空间,共涵盖10个城市。这里聚集着全宁夏43%的土地面积,61%的人口,9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94%的财政收入。
战略定位和目标:
主要是打造宁夏“三带一洼地”,真正使该区域形成一个城市带、产业带、开放带和政策洼地。宁夏沿黄经济区产业发展方向是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新材料基地,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战略的核心是以银川为中心,带动周边城市、县域乡镇的同城化发展,实现产业大集聚、设施大完善、城镇大发展、从而推进宁夏全区的跨越发展。
在城市带建设方面的目标是,到2015年城市人口达到410万,城市化率达到70%;到2020年宁夏城市人口达到500万,城市化率达到75%。宁夏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七、成渝经济区
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这是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时刻,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在新形势下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对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主体范围: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具体包括重庆市的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石柱31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个市。
战略定位和目标: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四】东部沿海开放城市“新区”
八、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6月30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这一新区的设立,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
主体范围:新批准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范围为舟山市现有行政范围,下辖定海、普陀两区及岱山、嵊泗两县,包括1390个岛屿,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内海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万。新区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区位条件、海洋资源、海洋产业等综合优势明显。
战略定位和目标:舟山群岛新区的功能定位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另外:舟山群岛新区的规划还设立五大建设目标。新区将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我国海洋海岛科学保护开发示范区、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和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
九、广东珠海市横琴新区
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珠海市横琴新区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以重塑珠海发展新优势、构建粤港澳紧密合作新载体。这相当于一个类似于香港的“自由贸易区”,实行“一线”、“二线”的“分线”管理模式,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
主体范围:位于珠海市南部,珠江口西侧,毗邻港澳的珠海市横琴新区面积106.46平方千米。
战略定位与目标:成为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提出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横琴将建设成联通港澳的开放岛,经济繁荣的活力岛,知识密集的智能岛,以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
作为中国第三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未来横琴新区将成为内地开放度高、体制活力强、创新空间广的区域,从而大大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
十、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
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同意平潭实施全岛放开,在通关模式、财税支持、投资准入、金融保险、对台合作、土地配套等方面赋予平潭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更加优惠的政策。
主体范围:平潭位于福建东部沿海,由大小126个岛屿组成,是我国第五大岛,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其最东端与台湾新竹港仅相距126公里,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行政县。平潭拥有392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主岛324平方公里,岸线资源很好,有70多公里可以搞旅游的岸线。
战略定位和目标:探索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表示,平潭的目标就是20年后再造一个厦门。
平潭综合试验区分三个阶段开发:2009年至2012年为开发起步阶段,2013年至2020年为全面开发阶段,2021年至2030年为发展完善阶段。经过20年的努力,平潭将建成交通便捷、配套设施先进、生态良好、生活舒适的两岸人们生态宜居岛。
切忌纸上谈兵后续落实需跟进
2011年,区域规划热度在持续,但更多的区域规划仍然停留在“纸面”上,能否在后续的实际操作中发挥预期作用,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各地区经济水平也有高有低,如何通过这一轮调整布局,实现均衡发展,值得关注和期待。
随着区域规划的陆续出台,针对规划内容,涉及的各省份已经紧锣密鼓地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督促和指导。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指出,在政策设计、项目储备和专项规划等方面,中央和地方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各地应尽快根据规划总方案出台细化措施,“后续的配套政策,不仅要做到虚实结合,逐步推进,而且还要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创新,提升竞争力”。
同时,在区域规划纷纷上马的过程中,不排除部分地区“浑水摸鱼”,扛区域经济大旗,借区域规划整体诉求,争取国家层面的认可,以求得到政策的优惠和支持。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突出问题是项目盲目上马、产能重复建设等无序现象严重,经济增长以过度占用土地、矿产、水等资源和环境损害为代价。而区域规划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解决这些问题而制定,但如果部分地区只是冲着特殊优惠而来,就大有“跑偏”之虞。
如何在政策的“终端”实施中避免“浑水摸鱼”的上述现象,陈秀山给出的药方是“紧抓市场之手”。在国家出台引导政策及资金之后,就应当充分激发市场力量,引入企业、民资进行规划建设,这样,企业在开发项目时自然要“逐利”,也就不会出现或极少出现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