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4 07:4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回首即将过去的2011年国际舞台,既有国际政要“意外”落马,铁腕领袖跌下“神坛”,也有传媒大亨为“门”所困,更有创新天才盍然辞世。

  2011年的这些大人物,固然让我们记忆深刻,然而新闻事件背后小人物们上演的悲欢离合,引发的争议思考,似更加鲜活的描绘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华人“虎妈”一曲“虎妈战歌”震惊全球,美“海豹突击队”完美击毙本 拉丹,突尼斯小贩自焚点燃阿拉伯变革之火,默多克之妻邓文迪掌掴袭击者引全球热议,以色列“拯救大兵沙利特”一兵换千人,“占领华尔街”抗议者引发全球抗议潮,“灰姑娘”凯特终熬成英国王妃等等。

  这些大时代的小人物们,触动我们的心弦,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折射了这个大时代的真实影像。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华裔“虎妈”登《时代》封面 严厉育女惹争议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最新《时代》封面《虎妈的真实故事》

  蔡美儿(中)与大女儿蔡思慧(左)和二女儿蔡思珊(右)

  她是虎妈,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近日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

  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如今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几乎达到了一个高潮。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

  英媒评价

  中国教育“强度”震惊世界

  1月8日,《华尔街日报》刊发了一篇对《虎妈战歌》的书评,题目就有意无意地把东西方教育方式拉到了比武场内《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不过,这并非美媒第一次为了中国教育而紧张。2010年底,中国学生首次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个学生评估项目,上海学生取得了所有34个参试国家中最好的成绩,这让美国坐不住了。当时美国在线杂志《石板书》认为,中美青少年成绩的对比让美国暗淡无光,而英国《金融时报》则一语双关地表示,中国的教育“强度”震惊世界。《纽约时报》援引里根政府时代教育部官员切斯特费恩的话说,这使他又有了当年苏联抢先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时美国人的震撼感。

  这一次,《虎妈战歌》再一次刺中了美国人的神经。美国《洛杉矶时报》把蔡美儿的书描绘为“像病毒一样蔓延”。

  中国“虎妈”震惊世界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两个女儿在蔡美儿严厉教育下,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取得不错成绩

  蔡美儿(Amy Chua),来自菲律宾的华人,现居美国,任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还是一名作家。最近,她还成了世界上最受争议的母亲,美国媒体称之为“虎妈”。

  1月8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蔡美儿撰写的一篇题为《中国母亲为何更胜一筹》的文章,谈论自己如何管教孩子。蔡美儿从不允许她的两个孩子出去玩或看电视,还要求学习成绩绝不能低于A。两个孩子要在严密监督下练习蔡美儿为她们选择的乐器(钢琴和小提琴),一次练琴的时间就长达几个小时。如果不从,蔡美儿便会严加管教。

  文章摘自蔡美儿的新书《虎妈的战歌》。她在书中描述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中国母亲的教育之道,解读“中国妈妈”为何会成为“虎妈”的代名词。

  蔡美儿说,“中国妈妈”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她们不像美国家长那样,将孩子想得无比“脆弱”、永远用支持和赞誉的口吻训子。中国母亲们认为子女天生就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因此常常用斥责甚至威胁的方式对他们施压。蔡美儿在文中指出中国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文章由此在全球引发了一场激烈辩论,人们对此反应不一。

  “虎妈”,“狼爸”,下一个是?

  “狼爸”“虎妈”轮番“出没”背后的教育困惑

  (责任编辑:郭彩萍)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美国《新闻周刊》:新的美国超人是海军海豹突击6队的一名成员。这支精英部队在春天对本 拉丹在巴基斯坦的住地发动了近乎完美的袭击,结果了他的性命。在我们国力并不强盛且勇气不足的时候,海豹突击6 队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英雄——给我们对躲藏的 “基地”组织头目长达10年的追捕行动划上了胜利的句号。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美国海豹突击队队员迈克 福赛前斯,还有他的爱犬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记录,他们从30100英尺高空跳下,成为“高空人和犬第一空降”

  揭秘美国海豹突击队:“拉丹杀手”年薪5万美元

  据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大西洋月刊》等报道,在5月2日凌晨的行动中击毙恐怖大亨本 拉丹后,美国海豹突击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击毙拉丹的那名队员是个什么样的人?

  听从总统调遣,无论在哪里

  当地时间5月2日凌晨零点30分,在夜幕的掩护下,美军两架全副武装的黑鹰直升机载着20多名海豹突击队员,避开巴基斯坦军方的雷达监测,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郊外的Ghazi空军基地起飞,前往60多公里外的小镇阿伯塔巴德。

  直升机飞抵阿伯塔巴德一处住宅上方,装备精良的突击队员瞬间完成绳降,对住宅进行突袭。经过40分钟的交火,美国通缉多年的“基地”组织头目、恐怖大亨奥萨马 本 拉丹被击毙。

  拉丹被击毙的消息很快传遍全球,人们对击毙拉丹的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第六小队充满了好奇。

  海豹突击队(SEALS)又称美军三栖突击队,SEALS是“Sea、Air、Land”即“海、空、陆”的简称。突击队1962年由约翰 肯尼迪总统批准组建,前身是海军水下爆破队,1988年时扩大到7个小队,人数约1600人,2010年时已发展到3000人,10个小队,成为美国实施小规模战争、应付突发事件的杀手锏,突击队员们几乎参与了每一次重大的现代战争和反恐行动。

  此次执行猎杀拉丹任务的海豹突击队第六小队,隶属于美军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1980年美国营救在伊朗的人质行动失败后,该小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起初这支部队的规模高度保密,据估计目前有300名队员。该小队承担过一系列特殊任务,在全球范围内听从总统调遣。

  海上行动历来是第六小队的专利,不过,“9 11”事件以来,它越来越多地参与了伊拉克与阿富汗的地面攻击。

  海豹突击队重大突击行动揭秘

  击毙本 拉丹的美国神秘特种部队

  (责任编辑:郭彩萍)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17日,以博阿齐齐水果摊为原型的雕塑揭幕,他生前愿望是拥有一辆小卡车。

  一年前的12月17日,据称“受不公待遇”的突尼斯水果小贩穆罕默德 博阿齐齐(Mohamed Bouazizi)在当地政府门前绝望自焚。这把火引爆的革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推翻了统治23年之久的总统本 阿里。随后,一场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的运动席卷北非中东。一年后的12月17日,数万名突尼斯人聚集到该国南部地区西迪布吉德,纪念革命的爆发。以博阿齐齐水果摊为原型的雕像同日落成,现任总统马祖吉亲临揭幕,与人们一同纪念这位青年。“感谢你,为这片几个世纪来被边缘化的土地,给所有突尼斯人民带来了尊严。”马祖吉在揭幕仪式上说,“感谢你,为了我们今天享有的自由。”26岁的博阿齐齐生前最大的理想是用小货车运送水果。

  “阿拉伯之春”困惑过周岁

  “阿拉伯之春”将向何处去?17日,当这场被一名突尼斯小贩点燃的“革命”爆发一周年之际,问题的答案仍没有着落。在被普遍认为革命最成功的突尼斯,民众当天用给小贩竖雕像纪念胜利,但路透社称,这种喜悦在对面包和黄油的担忧中大打折扣。在同样把前领导入成功赶下台的埃及,军警与示威者之间的暴力冲突18 日进入第三天。“变革是今年的流行词汇,它始于愤怒,却终结于不确定。”有美国媒体这样总结说。西方的困惑显然在增加,加拿大《国家邮报》说, “阿拉伯之春” 很像要变成一场大规模伊斯兰觉醒运动,而非所谓的民主分水岭。法国《邮报》称,如今任何不满都可以被包装为“XX之春”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关于这一点,经历了 “占领华尔街”等各种“占领”的西方,颇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 的痛感。《悉尼先驱晨报》评论说,现在还不清楚抗议浪潮如何终结,不过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已经没有退路了。

  (责任编辑:郭彩萍)

  

  ‘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邓文迪

  上周,在英国听证会现场,一名男子从听众席后排冲到证人席旁,手拿一个盛满剃须泡沫的纸盘向传媒大亨默多克砸去。几乎在同时,一直端坐在默多克身后的邓文迪飞身扑向前方,给了袭击者一记有力的“扣杀”。瞬间的变故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事后,媒体的溢美之辞扑面而来,华人传奇邓文迪也成为“虎妻”的最新诠释人。

  虎妻之虎威

  娶妻当娶邓文迪

  作为传媒大亨的第三任妻子,名利场上的邓文迪传奇显然早已尽人皆知,而“护夫之举”更是让她名扬天下。

  事后,媒体也毫不吝啬赞美之词,邓文迪向世界诠释了“虎妈”一词的真正含义:伟大、充满精力、智商奇高。“邓文迪护夫”也迅速成为各国网民热议的话题,网友则称她为“新一代爱情励志姐”、“最佳护夫品”。

  当众人惊诧于邓文迪的身手不凡时,殊不知,她的矫健并非一蹴而就。早年在中国时,拥有178cm的瘦高身姿与健康的小麦肤色的邓文迪是徐州女排的一名主力队员,后因受伤才不得不转移战场。“她的小腿满是肌肉,一看就是经常锻炼的人。”曾对邓文迪做过专访的媒体人小悦(化名)如是说。显然,“弃武从文”的邓文迪并没有疏于锻炼,那一记漂亮的扣杀显示她“功力犹在”。

  “那就是她应该做出的事情,反应十分敏捷,动作相当果断”,在媒体人黎黎(化名)看来,邓文迪听证会上勇敢护夫的行为一点都不奇怪。今年5月份,邓文迪与默多克一同出席上海的一次活动,两人走红毯时,主持人提出让年届80的默多克用一首歌向两个女儿(指格蕾丝与克洛伊)表达爱意。默多克面露难色,但尚未来得及回绝,邓文迪就果断地拒绝了主持人的要求并引开了话题,为丈夫默多克解围。

  全球热议彪悍邓文迪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图为默多克与妻子邓文迪共同出席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热议

  在袭击发生的那一刻,邓文迪为“自己的男人”站出来。这一事件也许揭示了邓文迪在新闻集团的未来日子中将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

  ——英国路透社

  默多克先生,你妻子的左勾拳非常漂亮。

  ——长期对默多克媒体集团持批评态度的议员汤姆 沃森调侃说

  哇哦,文迪 默多克重新诠释了虎妈这词的含义……太疯狂了!

  ——美国著名电视新闻主播凯蒂 库里克

  事实证明,娶中国姑娘当老婆是正确的选择。

  ——中国网友Luodi

  她的挺身而出展示了泼辣功夫,但未必就是值得鼓励的正当防卫,所以伟大真的谈不上,顶多是一位女子的真性情表达而已。

  ——网络评论员鲁国平

  (责任编辑:郭彩萍)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以色列与哈马斯换俘:1027个巴囚犯=1名以军大兵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2006年的沙利特。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哈马斯11日达成协议,将释放超过1000名在押巴勒斯坦人换取5年前被俘的以军士兵吉拉德 沙利特。

  巴囚犯分两批释放

  以色列内阁当天在会议上批准这项协议。以色列总理本雅明 内塔尼亚胡在电视直播中宣布:“经过艰难谈判,我们与哈马斯达成释放吉拉德 沙利特的协议。他将在数天内回家。”

  哈马斯领导人哈立德 迈沙阿勒当天证实这一消息。他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电视新闻发布会上说:“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协议。依照协议,1027名巴勒斯坦人将获释,包括27名女性。”

  迈沙阿勒说,以方将分两批释放巴勒斯坦人:一周内释放450人,换取沙利特获释,另外500多名巴方人员将在两个月内重获自由。

  囚徒换俘虏的谈判先前多次破裂,原因之一是以方坚持要求获释巴方人员不得重返约旦河西岸,要么前往加沙,要么离开巴勒斯坦地区。另外,双方就释放哪些巴方人员也存在分歧。

  千名巴囚犯换回以士兵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12日发表声明称,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以下称哈马斯)已就交换俘虏一事达成协议,美联社12日报道称,按照该换俘协议内容,以色列将共计释放约千余名巴勒斯坦囚犯,以换回此前被哈马斯俘获的以色列士兵沙利特。

  来自美联社的消息称,在经过激烈辩论之后,以色列内阁12日通过了这一换俘协议,按照协议内容,以色列将共计释放1027名巴勒斯坦囚犯,包括1千名男性囚犯及27名女性囚犯。报道援引哈马斯领导人哈立德 马沙尔的话称,该计划共分两个阶段来执行,首先以方将在下周释放第一批约450名囚犯,同时哈马斯方面将释放沙利特;随后以方将在两个月之内释放其余577名囚犯。另有报道称,在此次将被释放的巴勒斯坦囚犯中,有315名囚犯被判无期徒刑,还有一些曾涉嫌策划并参与了恐怖袭击的重刑犯。

  换俘协议达成后,各方对此兴奋不已。美联社援引马沙尔的话称:“对巴勒斯坦人民来说,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来自《卫报》的报道称,双方达成换俘协议的消息一经传出,加沙地区数万名哈马斯支持者拥上街头尽情欢呼,街道上汽车不断鸣着喇叭,另外,数千名加沙人还来到加沙地带与埃及边境地区,他们挥舞着代表巴勒斯坦及埃及的旗帜,尽情欢呼。此外,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对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换俘协议表示祝贺,法新社12日援引萨科齐的话称:“感谢所有为这份协议做出贡献的人,这是一次重大胜利”。

  (责任编辑:郭彩萍)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蔓延全国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11月17日,在纽约华尔街入口处 ,警方拘捕一名示威者。

  美女的号召力非同一般。一位参与组织示威的年轻女士引来媒体采访。摄影:记者 任建民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网站10月3日报道】题:随着华尔街抗议活动进入第三周,该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声势

  在纽约的华尔街,无人领导但群情激昂的抗议活动已进入第三周,鼓舞越来越多的示威者满怀激情地走上了街头。昨天,活动人士聚集在一起,继续发泄对“企业贪婪行为”、高油价乃至医疗保险缺失的不满。

  尽管诉求不同,但类似活动也扩散到了美国其他地区。比如,“占领芝加哥”运动昨天进入第十天。“占领洛杉矶”运动1日拉开帷幕,以从潘兴广场到市政厅的游行作为开端,网站上的口号是:“革命开始了。”从工会到少数民族团体,再到关注从防止丧失抵押品赎回权到气候变化等各种问题的活动团体,有34个组织在波士顿组建了类似联盟。

  西雅图示威者的网站说,这次全国范围的行动是“不同肤色、性别和政治信仰的民众在无人领导的情况下发起的抵抗运动”,“我们唯一的共同点是:我们在社会中占99%,不愿再忍受那1%的人的贪婪与腐败”。该网站还提到,在美国,最富有者和其他人之间存在明显鸿沟。

  迄今大多数示威活动是和平的,但也有示威者被捕。最引人注目的事发生在周六,纽约警方逮捕了700多名占领布鲁克林大桥的抗议者,称他们封锁了道路。他们在接到罚单后获释。

  占领华尔街运动火了美国老太

  美国西雅图84岁老人多莉 雷尼周二晚在参加游行时,遭到美国警方胡椒喷雾袭击。随后,老人被喷后表情痛苦的照片迅速在全美流传。短短两天,她成了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一面旗帜。此外, “占领”运动继续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美联社17日报道称,抗议者当天在纽约主要区域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抗议活动。他们扬言要“占领”证券公司、大桥、地铁站,将“占领”升级为瘫痪。抗议队伍还处于集结、汇总阶段。

  据美联社17日报道,15日晚,在纽约警方对曼哈顿公园进行清场后,西雅图民众举行了示威游行以声援纽约的抗议者。雷尼在接受采访时称,当她听到直升机的声音时,她正在市区的一辆巴士上,她当时想“哦,我应该去展示同纽约人的团结。”随后,她便加入了 “占领西雅图”的大军。

  (责任编辑:郭彩萍)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全球关注威廉、凯特童话大婚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4月29日,英国伦敦,威廉王子与凯特在白金汉宫阳台向民众致意,并深情一吻。当地时间11时,英国威廉王子与携手相恋多年的女友凯特 米德尔顿,正式步入婚姻殿堂,举办一场新世纪的“童话婚礼”。

  综合媒体报道,4月29日,英国威廉王子与“灰姑娘”凯特的世纪大婚成为现实,全球至少20亿名观众通过电视和网络直播观看了两人的婚礼,美国民众对这次婚礼也相当关注,半夜守在电视机前。不过,大婚现场一些小小的“差错”,也成为眼尖的民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王室婚礼引发各国民众“大联欢” 好莱坞也“垂涎”

  全球各地游客昨日涌入伦敦,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身穿色彩缤纷的服装,女童穿着公主裙,女士则戴上仿制的玩具皇冠.也有男士戴上了威廉面具。无数面英国国旗在街上飘扬,场面非常热闹。来自澳大利亚的哈伯里凌晨便抵达现场,更备有啤酒及2支香槟。他称在王室列队经过时会开1支香槟,另1支则留待新人深情一吻时打开庆祝。

  来自约旦的哈拉夫说:“我可以在电视上观看,但近距离观看会精彩得多,还能看到其它名人。”

  里德从巴西远道而来,为的是一睹盛事,“这太美丽了,这是他们的婚礼,但我们会一起庆祝。”

  嫁给威廉王子的灰姑娘凯特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2008年4月,威廉王子加入英国皇家空军训练,凯特陪同出席典礼

  全世界都想了解这个女孩

  2004年4月1日,威廉深情地望着凯特的照片刊登在英国《太阳报》上,背景是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威廉终于有了女朋友”,这并不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流传了数个月的传闻被证实:威廉和凯特绝对不仅仅是朋友。很显然,威廉没有试图掩盖他对凯特的感情,但王室愤怒了,他们谴责《太阳报》违反了“王子在大学期间不被打扰的约定”。但《太阳报》可不想放过这样一个独家新闻。突然,闸门被打开,整个世界都想要了解这个腼腆、漂亮、不摆架子的女孩的一切。

  虽然一些王室成员认为凯特的血统不够高贵,配不上威廉王子,但对威廉来说,她拥有比血统更重要的品质。她对成天追逐着她的摄影师非常礼貌,她很快学会了王室礼仪,她还坚持让她的家人从不讨论她与威廉的关系。和戴安娜王妃一样,凯特不得不迅速适应在聚光灯下的生活,但她很快便适应了王室生活的一切。

  (责任编辑:郭彩萍)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卡恩妻租豪宅陪软禁丈夫 成法国最受欢迎女性

  

2011那些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小人物:"虎妈"震动美国

  卡恩与妻子(图片来源:英国媒体)

  法国一份民意调查结果19日显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多米尼克 斯特劳斯—卡恩的妻子安妮 辛克莱成为法国今年最受欢迎的女性。

  法国著名民调机构CSA公布的这份民调结果显示,辛克莱力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任总裁克里斯蒂娜 拉加德和法国“第一夫人”卡拉 布吕尼,当选法国2011年度最受欢迎女性。

  调查6日至7日举行,受调查人数1005人。辛克莱支持率为25%,拉加德24%,布吕尼16%。拉加德在男性中的支持率超过辛克莱。

  辛克莱家境富裕,1991年与卡恩结婚。

  卡恩一度成为法国明年总统选举的热门人选之一。今年5月,卡恩因涉嫌性侵纽约索菲特酒店一名女服务员遭警方逮捕。虽然他最终摆脱了刑事指控,但政治生涯戛然而止。

  卡恩在纽约遭软禁期间,辛克莱飞赴纽约,租下一处豪宅,陪伴卡恩。

  斯特劳斯-卡恩之妻,丈夫的“保护伞”

  美貌、智慧且富裕——法国艺术名门之后安妮 辛克莱的人生近乎完美,直到遇见丈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总裁多米尼克 斯特劳斯-卡恩。从此,丈夫成为辛克莱的“宿命”。

  为助丈夫政坛升迁,辛克莱甘愿退居幕后出钱出力。为捍卫“二人世界”,她忍辱负重回应丈夫的一桩桩绯闻。当风流成性的施特劳斯-卡恩面临性侵犯指控,辛克莱再次为丈夫撑起“保护伞”,陪他度过牢狱之灾……

  辛克莱没有意识到,今年5月15日将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星期日。当天下午,她在巴黎高级住宅区逛街,想为自己买双新鞋。她逛了一个半小时,试了几双售价500美元左右的鞋子,最后一无所获地离开商场。

  和往常一样,辛克莱的社交日程排得满满的。她要和一个金融家共进晚餐,还要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晚会。就在梳妆打扮时,辛克莱接到丈夫从纽约打来的电话。斯特劳斯-卡恩告诉妻子,自己在纽约遇到“棘手问题”,但现在不能说。他说自己弄丢了手机,让妻子联系公关顾问,然后挂了电话。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