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德国:造假者声名狼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5 10:0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一贯以学术严谨著称的德国爆出多起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事件。先是媒体揭露,有两名德国医学权威在论文中多处伪造数据,接着德国科隆地方高级检察院宣布,德国多所知名大学上百名教授受贿,帮助学生拿到博士学位。最为轰动的新闻,是德国时任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博士论文有大段抄袭之嫌。一时间,德国舆论哗然,媒体猛追不舍,相关部门成立了特别调查小组,公布了调查报告,学术造假事件彻底曝光。这些人最终声名狼藉,并受到严厉惩治。

  两年前,科隆检察机关公布了德国近100名涉嫌学术腐败的教授名单,指控他们收受4000至2万欧元不等的贿金,为不合格学生获得博士学位提供方便。德国《焦点》杂志还爆料,称这只是德国博士体系学术腐败的冰山一角。目前的证据表明,每100名“德国产”的博士中,至少有一到两名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这也让以严谨、规范、求实著称的德国大学蒙受莫大耻辱。德媒体分析认为,博士学位在德国有很高声誉,其薪酬明显高于一般大学生,有博士学位的人受到德国社会的特别尊重,升迁机会高于普通人多倍。在这种“博士”文化的熏陶下,拿到博士学位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梦想。如果能够买通大学教授,使学生轻松地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头衔,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双赢”。在这种容易滋生腐败的土壤上,即使在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也有人铤而走险。

  在德国,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如抄袭、剽窃、作假等,不仅会受到各学术部门的纪律处分,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相关的司法条文不仅涉及民法,情节严重的还要动用刑法。因为学术腐败绝不仅仅属于道德范畴,由于其发生领域的特殊性并与整个社会的利益相关,因而要受到法律更加严厉的惩处。一般德国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均把剽窃和抄袭看成是学术上的大忌。上述事件的主谋因严重商业贿赂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并处以7.5万欧元的罚金;众多收受贿赂的教授被判处3年半有期徒刑。

  论文抄袭剽窃在德国也要受到严厉惩罚,而且不论涉及到什么人。原国防部长古滕贝格2007年在担任联邦议员期间,通过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2009年他出任国防部长。一直以来他的政治前景普遍被看好,不少德国人认为他是未来竞选德国总理的热门人选。今年3月德国两位法律教授指控,古滕贝格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抄袭的内容多为德国、瑞士等国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其中有些段落一模一样,根本没有写明出处。最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以“严重违反科学标准”为由取消了古滕贝格的博士学位。司法机关的介入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使古滕贝格的处境极为艰难。最后他不得不辞去国防部长的职务,去了美国。

  德国舆论认为,国防部长因论文抄袭而辞职带来的震撼,其实并不可悲,而是给严谨的德国以警示:让造假者声名狼藉。严谨和诚信是教育、科学界信奉的金科玉律,不容玷污。

  在全球享有盛誉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就特别规定,青年科研人员进入该会工作,首先要接受学术道德的特殊培训。研究人员要识别在科研中哪些是错误的行为,如何才能避免,如何确保自己始终坚持行为端正的科研活动。此外,研究人员还要在一些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上签字,承诺相应责任。

  (责任编辑:刘阳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