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让"侨文化"渗透京城每个角落(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6 07:2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让"侨文化"渗透京城每个角落(图)

  “侨心向党心”千人大合唱现场。

  

让"侨文化"渗透京城每个角落(图)

  “侨心向党心”千人大合唱现场。

  

让"侨文化"渗透京城每个角落(图)

  “金水桥之恋”华裔青少年书画展现场。(本组照片由姜葳、聂传清摄)

  日前,“第五届首都新侨乡文化节”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北京市侨联举办的一个工作会议,似乎没有什么看点,但你仔细倾听,可以得出北京确实是个“新侨乡”的概念,以及强烈地感受到流淌在这个“新侨乡”血液里的“侨文化”的气息。

  织网络,做品牌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北京市侨联主席李昭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10年,北京侨界的文化工作实现了突破式的发展,其工作历程细数起来可成厚厚的卷宗,但提炼概括后却也简约精炼,即两件事8个字:打造品牌、形成系列。”

  如今,围绕着“侨文化”,在北京侨界形成的品牌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首都新侨乡文化节”;专业性高端艺术活动品牌:“华侨华人艺术家中秋音乐会”;文学出版品牌:《祖国高于一切》系列丛书;海外慰问侨胞演出品牌:“北京情思”;华裔青少年书画和作文大赛品牌:“金水桥之恋”。

  之所以叫品牌,是因为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喜爱。每年的“首都新侨乡文化节”都历时半年,有数万人参与。“北京情思”从2002年至今,已赴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澳洲等五大洲24个国家60多个城市,为数十万华侨华人进行了演出,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

  “侨文化”的气息之所以浓郁,这与侨联组织的构成密切相关。除在北京的各城区、大专院校几乎都有侨联组织外,企业、街道,甚至楼宇也有侨联组织。据悉,朝阳区朝外街道侨联于1999年12月22日成立,是北京市首家街道侨联组织。今年5月26日,叶青大厦侨联成立,这是北京市成立的首家楼宇侨联组织。

  李昭玲认为,有了这些组织做支撑,“侨文化”的触角才有延伸北京各个角落的可能。

  重交流,传友谊

  很快,围绕着侨联组织,一批艺术团诞生了,棋牌队成立了,人们开始在公园跳起了扇舞,在健身房打起了乒乓球。

  谈起“侨文化”的影响,李昭玲首先想到的是今年“七一”前夕举办的“侨心向党心”千人大合唱活动。她认为,这足以显示侨界的文化力量。

  北京西城区侨联主席郝寒娟在介绍侨界的影响力时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西城区侨联海外顾问郭凝女士通过不懈努力,成功说服《奥林匹克宣言》传播权利人达马侯爵,将顾拜旦手书原稿复制品提供给北京奥组委,在我国14个城市进行巡展一年。西城区侨联也应邀参加中国对外友协主办的“奥林匹克宣言与和谐世界高端论坛”,为奥运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西城区侨界还活跃着多个侨界群众艺术团体,如月坛“月侨艺术团”、金融街“金侨艺术团”、大栅栏“统战艺术团”等,她们积极参与国内外和市、区组织的各项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近年来,“月侨艺术团”还应邀到人民大会堂为外宾演出,应邀参加与加拿大“疾风”合唱团友好交流演出,与日本东京都民族舞蹈研究会联谊,增进了与各国文化的交流和各国人民间的友谊。

  侨界传播的“侨文化”的核心是友谊、团结和温馨。正如燕山石化公司侨联所总结的,让“侨文化”建设为幸福导航。燕山石化公司侨联付凯说:“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美好的人性、人心和人情之中,幸福的人一定拥有善良的人性、知足的人心和亲密的人情。”

  消隔阂,睦邻里

  殷强说:“‘侨文化’应该推倒围墙,进学校,进社区。”

  殷强是中国人民大学侨联副主席,他一直建议,北京的大学应该推倒围墙办学。他认为,“侨文化”的鲜明特征在于思想的开放性、联系的广泛性,而北京的围墙虽然强调它的安全性,但本质上显示的是它的封闭性。

  既然院墙推不倒,“心”是可以飞出去的。近年来,学校侨联经常性地邀请海外华侨华人学者来学校讲学、研讨,推动海内外学术文化交流。

  学校侨联还依托独特优势,积极开展与摄影相关的文化活动。今年7月至10月,学校侨联组织师生拍摄北京辛亥革命遗址、遗迹、遗物,筹备辛亥革命摄影展览,并在香山碧云寺展出,观众达到50万人次。这个展览还将在碧云寺“孙中山先生纪念堂”南侧展厅进行常设展。

  侨资企业、山水文园投资集团副总裁周克说:“现代侨资企业管理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更加突出了中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征,也更显示了企业文化所具有的一种强大的亲和力、凝聚力。”

  山水文园在其社区推广的“月球村计划”,就是这番话的很好注脚。“月球村计划”即根据社区居民的爱好与意愿,分别组织了合唱、收藏、影视、戏曲、高尔夫、古玩、旅游、养生等十几个沙龙,适时开展活动,营造了“远亲不如近邻”的居住环境和文化氛围,建立了“友爱与互助”的邻里关系。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