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招大引强 聚集优势 推动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7 04:10 来源: 商务部网站

  2011年,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以跨越式发展统领工作全局,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抓手,以破解土地和资金瓶颈为基本保障,大胆创新,狠抓落实,掀起大投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努力把集聚区建设成为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的开发先导区和示范区,进一步巩固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的位置。

  一、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情况

  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漯河市东南部,2008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规划面积为24.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8.32平方公里,发展区面积7.35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8.53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人。近年来,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按照“四集一转”发展要求,着力招大引强,汇聚名企名牌,着力完善配套,提升功能,加快产业集聚,推进跨越发展,产业聚集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态势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发展成效显著。该区经济发展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0亿元、税收收入19.2亿元。2011年以来,全区共签约各类项目43个,总投资115亿元。新引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个,世界500强扩建项目2个,国内500强投资项目4个,行业百强投资项目4个,知名企业聚集的优势进一步凸显。2011年前10个月,全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2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455万元,同比增长60.7%,增幅居全市第一。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45.6%,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1.6%,主要经济指标的绝对量和增速在全省产业聚集区保持领先位置。

  (二)产业特色鲜明。该区产业优势突出,食品名企、名牌聚集,为漯河食品名城产业核心区。凭借鲜明的产业特色,先后吸引了美、日、意、韩等国家和地区30多家外资企业入驻,其中世界五百强企业8家,国内500强企业5家。累计进驻上市公司投资项目20多个,工商企业5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商贸企业91家,从业人员数50000余人。目前,初步形成了以食品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商贸物流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集聚了以可口可乐、双汇集团、中粮集团、台湾旺旺、泓一食品为代表的260多家食品产业集群,以香港保利协鑫、天源环保高科为代表的60多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双汇物流、顺通物流、银鸽物流为代表的50多家企业组成的商贸物流产业群,构成了产业聚集区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基础设施完善。该区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2011年,大力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共启动建设了11项道路工程,共改造道路5条,总计8公里;绿化、硬化道路4条,绿化、硬化面积27万平方米;新开工道路2条,计划建设2.5公里;新开工保障性住房6万多平方米。近年来,累计投入10多亿元,形成了“七纵九横”的路网框架,总长度37公里,绿化覆盖率达36.7%。区内110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年供热能力322万吨的2×330MW热电联产项目已建成投运,日处理1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可将区内全部污水净化处理,已铺设配套供热管网15.6公里,铺设天然气管道8.65公里。现有规划区域实现了道路、供水、排水、电力、天然气、热力、通讯“七通一平”。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和标准厂房设施完备,可以满足多个行业、各种规模生产企业的要求。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帮助下,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具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发展比较迅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发展步伐。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规划、建设管理权限影响项目入驻。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时间和效率甚至能决定一个项目能否入驻,影响招商引资的结果。规划、建设管理权限的缺乏,已经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入驻,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招商引资工作不相适应,满足不了项目建设的需要。建议:所涉及的行政管理权限及证照办理权,除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外,原则上市级可以审批完成的事项,委托开发区独立完成。在规划管理上,设立开发区规划分局,涉及项目规划的具体实施、管理、许可、变更和执法,由市规划局委托开发区规划分局负责。

  (二)土地指标无法满足项目建设需要。目前产业聚集区仅剩142亩工业用地,且没有后备资源,无占补平衡指标,加之我区土地分局无供应土地职能,相关手续需要到市局办理,程序繁琐,办理时间长,致使一些项目不能按期进驻。建议:简化征地、供地程序,建立地价评价体系,以便于更好更快的解决土地问题。在建设用地方面,对省下达用地指标向开发区倾斜,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协调不少于1000亩的占补平衡指标,专项用于大项目入驻。

  (三)环保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随着产业聚集区项目的逐年增加,按《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预测,到2020年集聚区的排水量为4.49万m3 /d-9.2万m3 /d, 市沙南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污水处理已成为影响集聚区发展的制约瓶颈。建议:尽快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满足项目入驻的需求,解决开发区污水能力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促落实。工作重点转移到抓落实、抓项目落地上面来,全力做好项目促进落实的各项工作。如可口可乐二期、利通管材、华垦二期项目,按照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要求,统筹调配资源,搞好协调服务,加强过程管理,优化施工环境,严格落实领导分包责任制,争取早日建成达效;对美国嘉吉、三一重工、矿用救生舱、统一工业园、闽豫钢贸市场、华电给水等已经签约或拟于近期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倒排工作台帐,加强协调服务,确保项目尽早落地。

  (二)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不放松。按照“主攻龙头企业、引进配套企业、形成产业聚集”的工作思路,围绕食品、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突出招大引强,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百强企业,招大商、引名企、重规模、强科技,严把项目准入关,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重点抓好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协鑫光伏三期、卡夫休闲食品、LED项目、旺旺仪器工业园等16个重大项目。同时,充分利用好辖区标房资源,开展标房招商,实现一批优质的中小项目入驻标房,有效提高标房的使用效率,实现标房建设良性发展。

  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形象。继续加大力度,强化督导,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中山南路、东方红路向南中山路打通、东方红路、湘江路打通、东环路建设,实现建成区、南区、东区的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中心商务区、尚达工业城、职工公寓、廉租房。加强区内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完善区内供水、供热、供气管网,扩建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提升区内配套功能,确保区内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狠抓资金土地等瓶颈因素求突破。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方法,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坚持“长抓项目、中抓房产、近抓税”的工作思路,培植新的税源,实现集聚区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满足发展建设资金需求。坚持集约科学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土地指标。同时,加大与西平县政府共建产业聚集区合作力度,在项目引进、税收分成、资源利用、合作机制等方面加强协调,丰富合作内容,使共建产业园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配套区。(周有志 张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